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國家重器“活了”,這件鎮館掌中寶極其神秘,也相當“牛氣”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稀世珍寶廣為流傳, 雖然參加不了《國家寶藏》, 但研習君還是想操操心, 如果讓其拿出鎮館之寶會是什麼呢?西周毛公鼎是毋庸置疑的, 它與北京國家博物館的大盂鼎、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 並稱“海內青銅器三寶”。 從出世、出土到入館, 有著極其神秘的流傳故事。

毛公鼎 西周 高53.8公分, 腹深27.2公分, 口徑47公分, 重34.700公斤

如何誕生?

早在原始的新石器時代, 鼎其實是用來做飯的, 到了商代, 就變成了祭祀的禮器, 同時也是標明身份等級的象徵, 所以它有“別上下, 明貴賤”之說。

魚鰭形足陶鼎 新石器時代 紹興縣馬鞍鄉寺橋村出土

毛公鼎的鑄造和一個人有關, 西周宣王時, 有一個叫毛公的人, 他是宣王姬靜重用的大臣, 凡是宣王發出的政令, 必須有毛公的簽字才有效, 這地位得讓多少人眼紅!

人在高位, 就怕唯寵獨尊, 為了讓毛公忠心侍主, 周王說了, 你“不可橫徵暴斂, 壅塞民意, 絕不能重蹈先臣違諾王命...”大意就是你得乖乖聽我的話, 輔佐我整治天下。

毛公聽得出來這是委以重任之詞,

為了報答周王的恩寵, 於是他特此鑄造一尊大鼎, 並撰文記載此次事蹟, 讓子孫後代永遠銘記。

毛公鼎鼎下是三足鼎立, 上有兩耳高聳, 鼎內部刻著497個篆書文字, 它是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 沒有之一。

清道光年間(西元1851年), 毛公鼎出土在寶雞岐山縣白村, 發掘者是董家村村民董春生。 歷史上這一帶被稱為周原, 是周人興起的地方和滅商之前的都城。

西周滅亡時, 周朝貴族紛紛逃亡, 這些笨重又不方便帶著的重器, 就埋到了地下。 所以, 青銅器在此出土並不稀奇。

岐山縣毛公鼎麥田圈

毛公鼎出土後被多次倒賣,因董氏並不識貨,把它當作舊銅器賣給了收破爛貨郎,之後轉賣到舊貨站,正當毛公鼎被銷毀重鑄時,古董商蘇億年發現了它,用20兩白銀買下。他買來主要是倒賣賺錢的,四處尋找識寶的買家,於是他致書當時著名的金石學者陳介祺。

陳介祺

蘇氏對此心知肚明,他清楚陳家不想因此招致麻煩,特夠意思地等著寶鼎風波過去,然後偷偷賣給陳介祺。

陳介祺舊居

據傳,陳介祺買此鼎大概花了1000兩,將其轉移到山東老家濰縣秘藏,30多年從未示人,甚至連個拓片也不跟人分享,他立下家訓:任何人不得出賣此鼎!

可是此話只能在他有生之年奏效,陳介祺去世後,次子陳陔違背祖訓,立即打起了寶鼎的主意。

端方

陳陔不顧家人反對,在宣統二年(西元1910)將毛公鼎售予端方。

周毛公鼎 清宣統間端方監拓本

端方最後並沒有信守承諾,導致陳家錢權兩空。而端方得到寶鼎後特別欣賞,令工匠繪製了毛公鼎以及銘文拓本。

周毛公鼎 吳隱舊藏陳介祺監拓本

誰捨命保護?

端方保留毛公鼎僅一年,就在參加四川鎮壓保路運動時,被起義士兵所殺。其後人又是無能之輩,生活窘迫開始變賣家當,民國九、十年間,以3萬兩白銀作價,將毛公鼎抵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設的華俄道盛銀行。

天津華俄道盛銀行舊址

葉恭綽

葉恭綽買下毛公鼎後,一直藏在天津寓所,曾拓下銘文贈送親友。直到日寇侵華以後,毛公鼎開始顛沛流離。葉攜其藏到上海懿園寓所,僅僅4個月後,日軍佔領上海。他只得撇下寶鼎避走香港。

誰知葉恭綽的“後院起火”,他在上海的姨太太潘氏欲與情夫霸佔財產,並威脅如果不允,就把家藏毛公鼎的秘密告訴日本人。為了確保毛公鼎不被掠奪,他只好假裝答應下來,並致電在昆明擔任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的侄子葉公超,前往上海設法護寶。

葉公超

葉恭綽囑咐侄子:

1939年,葉公超不辱使命,抵達上海後將毛公鼎秘密地轉移他處。潘氏如意算盤落空,便向日本憲兵隊告密,葉公超被逮捕羈押,在牢中,他被多次嚴刑拷打,拒不透漏毛公鼎下落。

居中者為葉公超

葉恭綽得知後籌措資金營救,但對日本總得有個交代,葉公超讓家人仿造了一個假的毛公鼎應付日本人,收到贗品後,加上重金保釋,關押50天的葉公超被釋放,一年後他把毛公鼎偷運香港,完好無損地交給葉恭綽手中。

1941年,香港淪陷,在日軍的嚴密監視下,葉恭綽托一位德籍友人,成功地將毛公鼎轉移到上海。日偽期間,葉不肯為日本人做事,沒有固定收入,最後窮到靠賣文物度日,毛公鼎也被押給銀行,之後由鉅賈陳詠仁用黃金300兩贖出,他成為毛公鼎的最後一位私人藏家。

原江南公司老闆陳詠仁舊宅

日本宣佈投降時,社會上嚴懲漢奸的呼聲日重,陳詠仁為了給自己贖罪,就想起了葉恭綽的話,也是為了兌現承諾,他通過葉恭綽等著名人士聯名致函表示願捐國寶。

陳詠仁舊宅近景

毛公鼎最後歸功也是十分複雜,在民間傳有好幾個版本,有的說是,當時國民政府接到陳詠仁的私函後,派人前往陳宅。

可是陳家被軍統局查封,毛公鼎不知去向,經辦人員最後在軍統上海辦事處發現。這只是一種說法,雖然不明確是如何找到的,但陳詠仁致函有意捐贈卻為真。

毛公鼎從1851年到1946年歸政府收藏,經歷100多年漫長複雜的輾轉過程,經過多位私人藏家之手,其中不乏有見利忘義之人,但好在有葉恭綽、葉公超等人的積極保護,最終完好無損地成為國家財產。

雖然,它在1948年被蔣介石下令運到臺灣,但畢竟是在中華大地上,依然是國家的文化財富。毛公鼎作為國寶之一,它雖然不能參加《國家寶藏》,但它在寶藏中的地位依然是重中之重。

毛公鼎

岐山縣毛公鼎麥田圈

毛公鼎出土後被多次倒賣,因董氏並不識貨,把它當作舊銅器賣給了收破爛貨郎,之後轉賣到舊貨站,正當毛公鼎被銷毀重鑄時,古董商蘇億年發現了它,用20兩白銀買下。他買來主要是倒賣賺錢的,四處尋找識寶的買家,於是他致書當時著名的金石學者陳介祺。

陳介祺

蘇氏對此心知肚明,他清楚陳家不想因此招致麻煩,特夠意思地等著寶鼎風波過去,然後偷偷賣給陳介祺。

陳介祺舊居

據傳,陳介祺買此鼎大概花了1000兩,將其轉移到山東老家濰縣秘藏,30多年從未示人,甚至連個拓片也不跟人分享,他立下家訓:任何人不得出賣此鼎!

可是此話只能在他有生之年奏效,陳介祺去世後,次子陳陔違背祖訓,立即打起了寶鼎的主意。

端方

陳陔不顧家人反對,在宣統二年(西元1910)將毛公鼎售予端方。

周毛公鼎 清宣統間端方監拓本

端方最後並沒有信守承諾,導致陳家錢權兩空。而端方得到寶鼎後特別欣賞,令工匠繪製了毛公鼎以及銘文拓本。

周毛公鼎 吳隱舊藏陳介祺監拓本

誰捨命保護?

端方保留毛公鼎僅一年,就在參加四川鎮壓保路運動時,被起義士兵所殺。其後人又是無能之輩,生活窘迫開始變賣家當,民國九、十年間,以3萬兩白銀作價,將毛公鼎抵押給天津俄國人開設的華俄道盛銀行。

天津華俄道盛銀行舊址

葉恭綽

葉恭綽買下毛公鼎後,一直藏在天津寓所,曾拓下銘文贈送親友。直到日寇侵華以後,毛公鼎開始顛沛流離。葉攜其藏到上海懿園寓所,僅僅4個月後,日軍佔領上海。他只得撇下寶鼎避走香港。

誰知葉恭綽的“後院起火”,他在上海的姨太太潘氏欲與情夫霸佔財產,並威脅如果不允,就把家藏毛公鼎的秘密告訴日本人。為了確保毛公鼎不被掠奪,他只好假裝答應下來,並致電在昆明擔任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的侄子葉公超,前往上海設法護寶。

葉公超

葉恭綽囑咐侄子:

1939年,葉公超不辱使命,抵達上海後將毛公鼎秘密地轉移他處。潘氏如意算盤落空,便向日本憲兵隊告密,葉公超被逮捕羈押,在牢中,他被多次嚴刑拷打,拒不透漏毛公鼎下落。

居中者為葉公超

葉恭綽得知後籌措資金營救,但對日本總得有個交代,葉公超讓家人仿造了一個假的毛公鼎應付日本人,收到贗品後,加上重金保釋,關押50天的葉公超被釋放,一年後他把毛公鼎偷運香港,完好無損地交給葉恭綽手中。

1941年,香港淪陷,在日軍的嚴密監視下,葉恭綽托一位德籍友人,成功地將毛公鼎轉移到上海。日偽期間,葉不肯為日本人做事,沒有固定收入,最後窮到靠賣文物度日,毛公鼎也被押給銀行,之後由鉅賈陳詠仁用黃金300兩贖出,他成為毛公鼎的最後一位私人藏家。

原江南公司老闆陳詠仁舊宅

日本宣佈投降時,社會上嚴懲漢奸的呼聲日重,陳詠仁為了給自己贖罪,就想起了葉恭綽的話,也是為了兌現承諾,他通過葉恭綽等著名人士聯名致函表示願捐國寶。

陳詠仁舊宅近景

毛公鼎最後歸功也是十分複雜,在民間傳有好幾個版本,有的說是,當時國民政府接到陳詠仁的私函後,派人前往陳宅。

可是陳家被軍統局查封,毛公鼎不知去向,經辦人員最後在軍統上海辦事處發現。這只是一種說法,雖然不明確是如何找到的,但陳詠仁致函有意捐贈卻為真。

毛公鼎從1851年到1946年歸政府收藏,經歷100多年漫長複雜的輾轉過程,經過多位私人藏家之手,其中不乏有見利忘義之人,但好在有葉恭綽、葉公超等人的積極保護,最終完好無損地成為國家財產。

雖然,它在1948年被蔣介石下令運到臺灣,但畢竟是在中華大地上,依然是國家的文化財富。毛公鼎作為國寶之一,它雖然不能參加《國家寶藏》,但它在寶藏中的地位依然是重中之重。

毛公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