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其實還有下一句,但竟然從未被重視過!

在中國古代史上, 有許多非常微小的事件, 但是這些微小的事件猶如一枚針一樣尖利, 輕輕一刺, 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鴻門宴就是這樣一起案例。

在西元前208年, 劉邦率先進入關中, 並接受了秦朝最後一位皇帝子嬰的投降。 同時, 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 與漢中父老約法三章, 故而深得民心。 但是同時, 項羽在擊敗秦軍主力之後, 也殺奔關中而來。 但此時有一件事惹惱了項羽, 那就是劉邦派重兵把守進入關中的要塞函谷關, 阻擋項羽入關。 在項羽看來, 這就是劉邦與他為敵的表現。 故而, 項羽準備第二天進攻劉邦。 當時劉邦的兵力只有10萬, 而項羽則有40萬。 如果一旦開戰, 劉邦自然不是能征善戰的項羽的對手, 所以劉邦非常害怕。 但是此時出現了轉機, 這個轉機就是項伯。

項伯者, 項羽的叔父, 可謂是非常重要的親屬。 但是此人有個特點, 那就是沒有大局意識, 或者說對項羽的忠誠度仍然是不滿一百分的。 但是他也有一個優點, 那就是非常懂得感恩之心。 話說項伯年輕的時候殺了人, 躲在下邳時, 張良幫了他很大的忙, 所以這次聽說項羽攻打劉邦, 擔心劉邦敗後張良遭遇不測, 故而趁夜跑去找張良,

想把張良救走。

但是張良卻是一個有大局意識和長遠眼光的智者, 小恩在大義面前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張良把項羽明日攻打劉邦的軍事機密告訴了劉邦, 當時劉邦還不知道, 聽後嚇得脊樑骨都是冷的。 然後在張良的建議下, 劉邦開始裝孫子,

演得讓項伯信以為真, 由此項伯等於成了鴻門宴的主要中間人。

第2天, 劉邦只帶張良、樊噲等一百親兵, 自來到了項羽軍營, 面見項羽, 親自向其道歉。 項羽的火氣就消了一大半, 然後覺得人家劉邦都親自來道歉了, 應該是沒有背叛之心的, 於是設盛宴以款待劉邦。

項羽帳下有個老謀士叫范增, 此人足智多謀, 暗中建議不管劉邦說什麼好聽話, 此時都是剷除劉邦的最佳機會。 在鴻門宴席之上, 範增不斷舉起玉玨示意項羽殺了劉邦, 但是項羽被劉邦的表演忽悠得信以為真, 認為劉邦不會背叛自己, 故而一直沒有動手。 這事讓範增坐不住了, 於是范增離席, 出去找了一個人, 此人叫項莊。

項莊是項羽的堂弟,可謂重要親屬了。雖然史載中項莊的資料很少,但是根據項莊從項羽起兵一直到項羽死都追隨,可見其也是南征北戰,功勞卓著。范增對項莊說:"我們的主上心眼太過善良,今天若不殺劉邦,以後你們就會都是他的俘虜。所以你現在進去舞劍助興,然後趁機殺掉劉邦。"

於是項莊就進來了,藉口說軍營沒有什麼娛樂,光喝酒也沒什麼意思,我願意舞劍給大家助興。於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事情就開始上演了。但是當時的大局勢太過對立,雖然坐在一起吃喝,但是除了項羽,各人都心懷戒備,就連項伯都能看出來這其中的殺氣。故而項伯也起來陪伴舞劍,而且總是護在劉邦前面,導致項莊一直沒有找到刺殺劉邦的機會。但是事情若總這樣下去,難以預料的危險總是會忽然出現的。於是張良也出去了一趟。張良也出去找了一個人,此人正是樊噲。

樊噲,史載樊噲為劉邦帳下最勇猛的戰將,類同劉備帳下的猛張飛。司馬遷《史記項羽傳》記載: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這一句比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更關鍵,因為前一句是殺劉邦,這一句則是救劉邦。於是樊噲一手舉盾,一手握劍,就闖了進去。進來之後,樊噲的表現特別唬人,他本身身材高大雄偉,於是兩腿分開當地而立,一對大眼怒氣衝衝瞪著項羽,接著他的表現還有更瘮人的,《史記》用了八個字,叫:"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嚇得項羽都按住了寶劍,問,這人是誰?

樊噲的介入有兩個作用,第一是毀掉了項莊舞劍,借機殺害劉邦的陰謀。第二是改變了宴會的內容,剛才是謀殺劉邦,現在是眾人看樊噲表演吃喝,而且項羽見樊噲是壯士,還特別喜歡。於是劉邦的鴻門之圍由樊噲介入之後才算解除,接著劉邦才有合適的說辭借機溜走。

項莊是項羽的堂弟,可謂重要親屬了。雖然史載中項莊的資料很少,但是根據項莊從項羽起兵一直到項羽死都追隨,可見其也是南征北戰,功勞卓著。范增對項莊說:"我們的主上心眼太過善良,今天若不殺劉邦,以後你們就會都是他的俘虜。所以你現在進去舞劍助興,然後趁機殺掉劉邦。"

於是項莊就進來了,藉口說軍營沒有什麼娛樂,光喝酒也沒什麼意思,我願意舞劍給大家助興。於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事情就開始上演了。但是當時的大局勢太過對立,雖然坐在一起吃喝,但是除了項羽,各人都心懷戒備,就連項伯都能看出來這其中的殺氣。故而項伯也起來陪伴舞劍,而且總是護在劉邦前面,導致項莊一直沒有找到刺殺劉邦的機會。但是事情若總這樣下去,難以預料的危險總是會忽然出現的。於是張良也出去了一趟。張良也出去找了一個人,此人正是樊噲。

樊噲,史載樊噲為劉邦帳下最勇猛的戰將,類同劉備帳下的猛張飛。司馬遷《史記項羽傳》記載: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這一句比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更關鍵,因為前一句是殺劉邦,這一句則是救劉邦。於是樊噲一手舉盾,一手握劍,就闖了進去。進來之後,樊噲的表現特別唬人,他本身身材高大雄偉,於是兩腿分開當地而立,一對大眼怒氣衝衝瞪著項羽,接著他的表現還有更瘮人的,《史記》用了八個字,叫:"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嚇得項羽都按住了寶劍,問,這人是誰?

樊噲的介入有兩個作用,第一是毀掉了項莊舞劍,借機殺害劉邦的陰謀。第二是改變了宴會的內容,剛才是謀殺劉邦,現在是眾人看樊噲表演吃喝,而且項羽見樊噲是壯士,還特別喜歡。於是劉邦的鴻門之圍由樊噲介入之後才算解除,接著劉邦才有合適的說辭借機溜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