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抄襲者《阿凡達》、《駭客帝國》火了,原著《攻殼機動隊》卻栽了

可能直到3月31日斯嘉麗詹森出演的動作大片在北美上映, 你才第一次聽說《攻殼機動隊》。 然而, 現在電影本身被“洗白文化”的熱議話題所掩蓋, 因為故事本是關於日本人的, 卻找了個白人出演。 但是, 除去故事本身和好萊塢運作方式這一複雜卻必不可少的話題, 希望這部電影能讓人們回到原作誕生的時代:那個創意前衛, 傑作頻出的動漫時代。

1995年, 押井守執導的電影《攻殼機動隊》一經發行, 就在美國掀起了狂熱的追隨浪潮, 還在無形中影響了此後人們接觸到的眾多電影, 影響了人們對於未來數十年科技和人類發展的看法。 這些變化, 大家生活中或多或少已有所察覺。

沃卓斯基兄弟曾公開表明《駭客帝國》的靈感源於《攻殼機動隊》這部動畫電影, 詹姆斯·卡梅隆表示該片“是難得一見的傑作, 小說本身更是讓人驚歎”, 他日後的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遠程控制外星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和該動漫相似。

但是沃卓斯基的電影看起來最接近《攻殼機動隊》, 1999年的大片《駭客帝國》裡的角色脖子後面甚至有一模一樣的插孔, 片中綠色的代碼雨中甚至有顛倒了的日文字, 這無疑是對原著的致敬。

其實可以說《駭客帝國》的創意直接抄自《攻殼機動隊》。

押井守和“妖怪漫畫”(日本漫畫類型之一)的創作者士郎正宗, 其實向大眾拋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哲學問題:當人體與技術緊密結合時即技術得以增強、大腦可以直接接入互聯網時, 這時的世界、生活會怎樣。

95年版的《攻殼機動隊》電影中, 草薙素子是義體化軀體的大腦, 即“驅殼”內的“靈魂”。 機器軀體歸政府所有, 作為大腦的素子奉命則執行反網路恐怖主義任務, 是公安9科的一員。 素子一直在思考以下這些問題:現在的自己是誰, 以前又是誰, 成為人類意味著什麼。 當大腦通過技術得到增強後, 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嗎?

片中有個很重要的場景:素子表明自己想要變成別人, 她感覺到機器軀體對她產生的限制,

她控制不住的聯想別的事。 此時, 政府設計的工具——被稱為“傀儡師”的駭客失去了控制, 開始侵入人們大腦, 植入錯誤的記憶。 電影結尾便以某種扭曲的方式詮釋了該片的深層哲學意義:素子與自己表面上的敵人, 不受軀體限制的傀儡師融為了一體。 原本的素子和傀儡師都消失了, 他們的共融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命體, 這個新生命可以在浩瀚無邊的“網路”中自由自在地漫步。

《駭客帝國》中的虛擬世界即矩陣也是浩瀚無際的, 個體在這當中按照程式運作, 他們的軀體卻在豆莢型的培養皿中不斷萎縮。 和《攻殼機動隊》中一樣, 他們的記憶是被植入的。 對於什麼是真實和什麼是虛擬、二者的差異是否有意義的質疑,

是兩部電影共同的核心。

《駭客帝國》和《攻殼機動隊》成為了20世紀90年代“賽博朋克”科幻小說的核心。 提起《駭客帝國》, 它的美學總會浮現在人們眼前:黑風衣, 污穢城市的擴張與未來電腦增強技術的混合。 但在千禧年年末, 賽博朋克成為了社會運動, 挑戰了人們對於科技如何顛覆人類生存意義的想法。

9年前,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廠就購買了《攻殼機動隊》的美國電影版權, 其原因顯而易見。 斯皮爾伯格2001年的電影《人工智慧》, 無論是賽博朋克氛圍, 還是片中棘手的哲學困境即如果你建立一個“知道了愛的機器人”, 他的愛與人類有什麼不同嗎?他的愛是真的嗎?都與《攻殼機動隊》相似。

雖然《攻殼機動隊》並沒有提出以上這些問題,但片中技術本身就使人們產生了很多煩惱,它也確實引發了一些列的問題,不斷刺激著電影人和電影狂熱粉。近兩年,備受讚譽的獨立電影《機械姬》講述了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時的力量之大以及可能帶來的破壞,而且影片中的機器人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真正的女人,這些橋段聽起來是不是很熟

讓人失望的是,4月7日上映的《攻殼機動隊》滿滿的都是賽博朋克動作和視覺細節,完全沒有探討原著中的深層哲學意義。全片最關鍵的場景:少校雇了一名妓女以使自己感受真正的人類之軀,這樣才比較像一個“完整的人”。 當被問及她是什麼時,少校說:“我不知道。” 你可以感覺到,斯嘉麗·詹森在竭力表達人物尋找自身、以及夾在機器人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痛苦。 但最終這部電影只不過講述了一個“粗俗”的故事,還有令人不適的種族歧視,正如一位評論家所指出的那樣:這部片距離真正的“賽博朋克”電影,差的不是一點點。

雖然詹森版的《攻殼機動隊》無法展現原著的魅力,但原著開創的“浩瀚無邊的網路世界”並不會消散,會一直伴隨著我們。

作者:Paul Schrodt

編譯:Flaneur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關注暴娛參加讀書會!

暴娛(baoyu_18

雖然《攻殼機動隊》並沒有提出以上這些問題,但片中技術本身就使人們產生了很多煩惱,它也確實引發了一些列的問題,不斷刺激著電影人和電影狂熱粉。近兩年,備受讚譽的獨立電影《機械姬》講述了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時的力量之大以及可能帶來的破壞,而且影片中的機器人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真正的女人,這些橋段聽起來是不是很熟

讓人失望的是,4月7日上映的《攻殼機動隊》滿滿的都是賽博朋克動作和視覺細節,完全沒有探討原著中的深層哲學意義。全片最關鍵的場景:少校雇了一名妓女以使自己感受真正的人類之軀,這樣才比較像一個“完整的人”。 當被問及她是什麼時,少校說:“我不知道。” 你可以感覺到,斯嘉麗·詹森在竭力表達人物尋找自身、以及夾在機器人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痛苦。 但最終這部電影只不過講述了一個“粗俗”的故事,還有令人不適的種族歧視,正如一位評論家所指出的那樣:這部片距離真正的“賽博朋克”電影,差的不是一點點。

雖然詹森版的《攻殼機動隊》無法展現原著的魅力,但原著開創的“浩瀚無邊的網路世界”並不會消散,會一直伴隨著我們。

作者:Paul Schrodt

編譯:Flaneur

引爆泛娛樂,發現新價值;關注暴娛參加讀書會!

暴娛(baoyu_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