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這個皇帝不短命,明朝國運至少能多100年,很多人還黑他

明朝第十二個皇帝

朱載垕(厚)——明朝第十二帝, 年號隆慶, 父皇大名鼎鼎, 嘉靖皇帝, 兒子大名鼎鼎, 萬曆皇帝, 爺孫三人中, 只有他不是名聲顯赫, 偶爾提到, 還被一些人黑的一無是處。

隨手一搜, 有關他的文章都是能力怎麼平庸, 怎麼好色, 如果是對這個皇帝沒有做過瞭解的, 肯定要把他當成劉阿斗之類的昏庸皇帝了, 但要隆慶帝擔負這樣的名聲, 那真是欲加之“罵”, 何患無辭了。

父子之間“王不見王”

首先梳理一下, 朱載垕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本來朱載垕在皇子中排行老三, 因為明朝立太子是嚴格按照長幼順序的, 所以從這點上來看, 朱載垕這輩子基本就是個王爺命。

但命運是捉摸不透的, 嘉靖皇帝的第一個皇子當太子兩個月後夭折, 弟弟朱載睿接了太子之位, 做了十年後, 也撒手人寰, 就這樣, 身為老三的朱載垕, 萬萬沒想到, 皇位的繼承人落在了自己身上。

嘉靖皇帝愛好修仙, 身邊養了很多方士, 這些方士平時干預朝政, 滿朝文武對他們恨之入骨。 第二個太子死後, 方士們趁著嘉靖皇帝哀痛之際, 故作玄虛說皇帝和太子相妨, 太子之位不宜速立, 而且要顧忌“王不見王”, 和兒子朱載垕儘量不要見面。

明朝兩大國患

嘉靖聽信了方士的言論, 在朝臣要求立裕王為太子的提一下, 嘉靖堅持推遲, 並且減少和朱載垕的見面。 直到朱載垕二十三歲的時候, 在大臣年復一年的施壓下, 嘉靖才給了他太子名位, 但拒絕朱載垕搬進中宮, 依舊讓他待在裕王府。

嘉靖皇帝足足做了四十五年皇帝才駕崩, 朱載垕當皇帝的時候已經三十歲了, 從做皇帝到去世, 時間只有六年, 但就是這六年皇帝生涯, 隆慶皇帝解決了之前十一位皇帝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明朝從朱元璋建國起, 就有兩件事讓大明朝焦頭爛額, 一個是南邊的蒙古部落, 一個是北邊的沿海倭寇。 這南北兩患, 耗費了明朝非常大的精力和財力。

兵臨城下的蒙古兵

在嘉靖當皇帝的時候, 蒙古竟然打到了北京城下, 因為軍隊不足, 嘉靖皇帝甚至把上京考試的學生們都武裝了起來, 還好當時蒙古人只是耀武揚威, 沒有攻城, 在緊閉的九門外大肆劫掠後, 就回師了。

這次事件, 被朝野上下當做奇恥大辱, 但嘉靖皇帝也只是生悶氣,

對蒙古毫無作為。

隆慶登基後,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就下了明詔:“先朝政令有不便者, 可奏言”, 就是說我爹做了幾十年皇帝, 如果有哪些政令對我大明朝沒好處的, 你們可以有什麼說什麼——就是這樣的態度, 就被很多人黑為懦弱, 沒主見——但實際呢?

封王通商要和平

在皇帝的鼓勵之下,有些大臣們鼓足勇氣提出了二百年來每個皇帝都不願做的,那就是和南邊的蒙古結好講和,並且在福建開海禁,從源頭解決海寇問題。這兩個被看做是動搖國本的政策,隆慶皇帝乾綱獨斷,全部照準。

於是,隆慶皇帝主動封蒙古阿拉坦汗為順義王,在邊關開通馬市,這一舉動讓整個蒙古感激涕零,從隆慶皇帝到最後明朝滅亡,蒙古和明朝之間再無大的戰事!

朝廷百姓共獲利

北邊蒙古問題兵不刃血的解決,南面也是勢如破竹,要知道明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四年發佈禁海令,規定“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就是這一紙禁令,讓明朝二百年海患不絕,民迫為寇,朝廷更是苦不堪言。

氣魄萬丈的隆慶皇帝,開國太祖的面子一點不給,直接作廢,下令開通海禁,設府收稅,不要小看這個開禁政策,此後七十年間,全世界的白銀有三分之一落入中國,全球三分之二的貿易和中國有關。

不折騰也是偉大

就是僅僅六年,這個隆慶皇帝,這個在很多人口中平庸,好色的隆慶皇帝,因為他的政治舉措,明朝在後期能依靠國庫中囤積的大量白銀,能在搖搖欲墜中苟延殘喘。

可以說,如果多給隆慶十年時間,以他的開放胸襟和知民間疾苦的閱歷(三十年在裕王府),明朝國力絕對會強盛的不可想像,一個偉大的帝王並不是向漢武,康熙那樣用戰爭來衡量的,所謂“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只有做到這樣,才不失為“偉大”二字。

封王通商要和平

在皇帝的鼓勵之下,有些大臣們鼓足勇氣提出了二百年來每個皇帝都不願做的,那就是和南邊的蒙古結好講和,並且在福建開海禁,從源頭解決海寇問題。這兩個被看做是動搖國本的政策,隆慶皇帝乾綱獨斷,全部照準。

於是,隆慶皇帝主動封蒙古阿拉坦汗為順義王,在邊關開通馬市,這一舉動讓整個蒙古感激涕零,從隆慶皇帝到最後明朝滅亡,蒙古和明朝之間再無大的戰事!

朝廷百姓共獲利

北邊蒙古問題兵不刃血的解決,南面也是勢如破竹,要知道明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四年發佈禁海令,規定“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就是這一紙禁令,讓明朝二百年海患不絕,民迫為寇,朝廷更是苦不堪言。

氣魄萬丈的隆慶皇帝,開國太祖的面子一點不給,直接作廢,下令開通海禁,設府收稅,不要小看這個開禁政策,此後七十年間,全世界的白銀有三分之一落入中國,全球三分之二的貿易和中國有關。

不折騰也是偉大

就是僅僅六年,這個隆慶皇帝,這個在很多人口中平庸,好色的隆慶皇帝,因為他的政治舉措,明朝在後期能依靠國庫中囤積的大量白銀,能在搖搖欲墜中苟延殘喘。

可以說,如果多給隆慶十年時間,以他的開放胸襟和知民間疾苦的閱歷(三十年在裕王府),明朝國力絕對會強盛的不可想像,一個偉大的帝王並不是向漢武,康熙那樣用戰爭來衡量的,所謂“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只有做到這樣,才不失為“偉大”二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