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年盈利8億的萬得,為何遲遲沒上市?

萬得終端已經是諸多基金經理和金融從業者的首選, 其昂貴的價格和被曝出的“霸王條款”, 也令機構無可奈何。

在國內金融資料終端領域, Wind終端幾乎是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在行業被萬得壟斷的那些年, 萬得曾經有恃無恐的上調過服務費, 業內曾有過這樣的描述:“平均每年上調10%, 有的年份達到30%”。

關於萬得的市值與盈利的能力, 一直是外界猜測的話題。 萬得與其董事長陸風在此問題上, 一直諱莫如深, 不過昨日, 一紙股權轉讓公佈了答案。

其高達8億的淨利潤與62%的淨利率, 令A股一眾上市公司望塵莫及,

不過在羡慕嫉妒之余, 萬得近年來也是問題不斷, 曾經穩固的地位目前正在受到同行的挑戰, 不停開拓的新業務依然沒有找到新的方向。 而自身存在的股權結構問題或許是阻礙其上市的原因之一。

估值高達196億

12月27日,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佈的股權轉讓資訊顯示, 萬得公司的3866.302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6.0183%)在該所掛牌轉讓, 掛牌價格高達11.81億元, 掛牌期滿日期為2018年1月24日。

與股權轉讓資訊一起公佈的, 還有萬得公司2016年的經營情況。 據轉讓公告披露, 萬得公司2016年營業收入達13.3億元, 淨利潤高達8.26億, 淨利潤率高達62%。 評估機構更是給出了高出公司去年年底淨資產4倍的估值——196億元。

《中國基金報》對如此高的盈利能力, 給出了A股的對標公司,

並且表示2016年, 僅有24家公司淨利潤率超過了萬得。

萬得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於2005年。 其實在此之前, 萬得公司的董事長陸風就已經看到金融資料的價值, 來到上海創業。 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中國證券市場, 才剛剛起步, 蘊藏著巨大的潛力, 也隱藏著巨大的財富, 也正是這筆財富, 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金融資料領域。 隨之而來, 就是意料之中的價格戰, 行業內的公司同質化嚴重, 價格戰使利潤越來越低, 並且也摸不清方向。

直到陸風看到了萬得後來模仿的標杆——美國的bloomberg。 通過考察和學習, 陸風複製了一套和bloomberg一樣的金融終端。 在經歷2002年金融危機之後, 陸風和他的萬得迎來了新一輪的牛市, 而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

更是讓萬得的業務開始爆發。

2006年, 萬得實現了收支平衡, 雖然營收只有3000萬元, 但這一年萬得的營收開始發生轉變。 有消息表明, 2007年萬得資訊的收入達到了1.2億元, 2008年萬得資訊的利潤有近2億元。

有意思的是, 雖然是金融資料的行業龍頭, 但是萬得一直沒有上市, 而同行們, 如東方財富、同花順和大智慧, 雖然營收不如萬得, 但是卻先後上市。 目前市值分別是540億、270億、96.8億。 其中, 同花順已經在2016年實現了在淨利率上對萬得的反超, 似乎那場歷時四年的官司, 並沒有過多的影響同花順的業績。

搶了萬得的“乳酪”?

雖然萬得已經是金融資料終端行業的領頭羊, 但是與萬得比起來, 其他同行似乎也是各有優勢。

以東方財富來說, choice並不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基金銷售和東方財富證券才是其重要支柱;同花順有iFinD, 大智慧有MT4, 但是這二者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股票交易軟體, 並非金融資料終端。 因此, 與以資料終端作為支柱產業的萬得相比, 在價格上, 上述三家公司要“美好”得多。 尤其是同花順的iFinD, 由於功能相近, 直接與萬得形成了競爭關係。

2012年11月, 萬得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起訴同花順, 並要求對方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9920萬元。 這場官司持續了4年, 直到2016年12月一審判決才宣佈結果。 在雙方交鋒的過程中, 萬得對同花順的起訴證據從最初的滿滿一卡車變成了後來只剩下5本, 而賠償的金額也從9920萬元變成了“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2億元、賠償其他費用240萬元等”。

雖然最終同花順敗訴,

但是在這場長達4年的案件中。 無論從萬得起訴的意圖、選擇起訴的時機還是自行宣佈起訴資訊, 都顯示出萬得在與同行的競爭中, 曾經的壟斷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金融資料行業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也讓萬得曾經有恃無恐的上調服務費的現象被迫改變。

隨著後起之秀的進入, 原有的客戶開始出現流失, 而新的客戶關係建立的難度更大。 萬得的新聞發言人曾表示, 2012年同花順iFinD至少搶下了萬得2個億的訂單。 其實, 萬得之所以如此著急, 除了因為主營收入被搶斷之外, 還因為自己的其他業務拓展並不順利。

並不順利的業務拓展之路

或許是在於同行的競爭中, 萬得已經明顯感受到了自己僅靠金融資料終端的業務的單一。 因此,從2009年開始,萬得開拓其他業務。萬得最先推出的是“金融資料終端+新聞”模式,這種模式也是來自於bloomberg,但是基於國內的環境,萬得的這一模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關注。

2014年,萬得攜手國元證券進入到互聯網金融領域;2015年,萬得又與太平洋證券聯手打造了一個為新三板市場投資者、掛牌公司及股東服務的仲介平臺;同年,萬得與新湖中寶合作打造金融資產資訊平臺。

而在此之前,萬得還曾開拓過其他業務,不過從市場的反響來看,這些業務並沒能成為萬得主營業務的“左膀右臂”,至今金融終端依然是萬得的主要營收來源。

事實上,萬得並不是沒有過上市的打算。

2008年,深交所正式推出了創業板。同年,萬得開始籌備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但是,萬得的創始人持股比例高達70%,萬得資料終端還涉嫌侵犯他人版權的問題,使得萬得最終並沒能如願上市。

或許是錯過了最佳上市的時機,在後來的幾年裡,雖然關於萬得要上市的傳聞從未停止,尤其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都已經上市的情況下,但是陸風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對上市的傳聞都予以否認。

因此,從2009年開始,萬得開拓其他業務。萬得最先推出的是“金融資料終端+新聞”模式,這種模式也是來自於bloomberg,但是基於國內的環境,萬得的這一模式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關注。

2014年,萬得攜手國元證券進入到互聯網金融領域;2015年,萬得又與太平洋證券聯手打造了一個為新三板市場投資者、掛牌公司及股東服務的仲介平臺;同年,萬得與新湖中寶合作打造金融資產資訊平臺。

而在此之前,萬得還曾開拓過其他業務,不過從市場的反響來看,這些業務並沒能成為萬得主營業務的“左膀右臂”,至今金融終端依然是萬得的主要營收來源。

事實上,萬得並不是沒有過上市的打算。

2008年,深交所正式推出了創業板。同年,萬得開始籌備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但是,萬得的創始人持股比例高達70%,萬得資料終端還涉嫌侵犯他人版權的問題,使得萬得最終並沒能如願上市。

或許是錯過了最佳上市的時機,在後來的幾年裡,雖然關於萬得要上市的傳聞從未停止,尤其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都已經上市的情況下,但是陸風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對上市的傳聞都予以否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