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走別人走過的路 有可能會獲得少許的成功 但不能獲得大的成就

在清代乾隆時期,有兩名書法家。 翁方綱極費力地模仿古人,要求自己的每一筆一畫要酷似某某,例如某一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趙孟順的。

必然,一旦練到了這地步、他便頗為得意。 劉石庵則正好與翁方鋼相反,不僅苦苦地練習,還要求每一筆每一畫都有創新,講究隨性,一直到練到了這種程度,才覺得心裡安穩。 那麼,究竟誰能成為大師呢?那個故事沒說,只是描述了一個情節。 有一天翁方綱嘲笑劉石庵,說:“請問仁兄,您寫的字哪一筆是模仿古人的啊?”劉石庵聽後並沒有生氣,而是笑容可胸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風格?”翁方綱聽了頓時無話可說。 劉石庵則堅持不懈地鈷研,成就了自己的特點,做到了“我就是我”。

從創造學的觀點看,翁方綱沒有成功,而個性便是用來區別人與人的之間的不同的。 正因為有了個性的差別,才成就了精彩的人生,才談得上相互借鑒、相互前進、相互吸收。

因為個性,才讓自己顯得很特別。

佛招弟子,前來的有三個人:一個太監,一個嫖客,一個瘋子。

佛首先詢問太監:“諸色皆空,知道這個佛理嗎?”

太監跪答:“知道。 學生從來沒有近過女色。

佛一擺手;“不近女色,又怎知色即是空呢?”

佛又考問嫖客:“迷者為凡,悟者為聖,你知道麼?”

嫖客笑答:“知道。 學生享盡天下美色,可我不迷戀女色。 ”

佛一皺眉:“沒有迷戀,又哪裡來的覺悟呢?

最後考問瘋子。 佛微睜慧眼,並沒有提問,只是祥和地看著他。

瘋子痛心疾首,淒淒地哭喊:“我愛!我愛!”

佛雙手合十:“善哉,善哉。 ”

佛收留瘋子做弟子,挖掘他的佛性,最終修成正果。

其實,成功的人都有獨立的思考,沒有自己思想的人不會做出讓別人記住他的事。 走別人走過的路,眼著別人學,有可能會獲得少許的成功,但不能獲得大的成就。 因此要跟隨自己的思想, 去思量屬於自己的未來, 才能設計出一幅符合自己的藍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