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技術沒有善惡,人類決定人工智慧的好壞

隨著大資料的形成、理論演算法的革新以及計算能力的提升, 人工智慧快速發展, 已成為建設製造強國的新引擎。 人工智慧在製造業引起巨大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人工智慧與製造業究竟如何結合?對於人工智慧該如何理解?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在國是論壇2017年會中國製造2025與人工智慧分論壇上, 分享了他對於人工智慧的看法。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 崔楠 攝

以下為演講實錄:

人工智慧不要變成新迷信

嚴格來講, 人工智慧現在還不是人工智慧, 精確地講應該叫機器智慧, 因為它是依靠資料和演算法計算出來的, 而且它的表現方式也不人化。 在新時代來臨的時候, 當務之急是要重建一套科學的方法論。 在新智慧時代, 科學的方法論代表的是我們面臨的新時代, 一定不能人云亦云。 關於人工智慧, 實際上它應該是機器智慧。

人的意識電腦是代替不了, 沒有意識就不會有法則。 我一直強調第一因一定是人, 人的角色就是要理解機器的能力。 另外, 還需要樹立一種科學、嚴謹的方法論, 不要隨便去跟風, 人工智慧不要變成新的迷信。

中新社發 許慶勇 攝

以微軟為例, 微軟用了十多年時間一步一步地把業務模型轉為了現在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

其中的過程非常艱難, 但現在看來當時的決定是很有遠見的。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的階段, 每天都在變化, 新事物層出不窮, 不變則亡應該是未來幾十年的主旋律。 對於企業來說, 若想在未來幾十年生存下去, 一定要敢於跳出舒適區, 要擁抱變化。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整個社會的數位化在不斷提升, 如果不努力擁抱變化或數位化, 很多產業會面臨淘汰。

數位化提高了效益和精度, 降低了成本, 而且數位化之後就可以充分利用軟體的能力。 我建議大家研究一下現在比較新的話題——數位孿生, 當物理世界全都變成數位化後, 再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的手段去強化,

它會產生一種新的概念。 在數位化世界中把所有的內容和流程進行優化, 再反過來體現在物理世界。 無論是智慧製造, 還是智慧城市, 都是從物理到數位, 再從數位到物理的折合。

音樂行業和零售行業都給了我們例子。 如果傳統行業不努力擁抱這種工具, 只能是被打擊或淘汰。 我強調一點, 技術本身沒有善惡, 沒有好壞, 它只是種工具, 作用好壞完全在於人類。 對於企業來講, 必須去擁抱變化。

中新社發 王岡 攝

新技術是雙刃劍, 可救人也可傷人

第四次工業革命急需的不是工業革命, 而是文藝復興。 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有了文藝復興之後, 解放了思想, 放下了包袱才有了一輪工業革命。 如果思想不解放, 包袱不放下是不可能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

從技術發展史來看, 人類利用人工智慧為所欲為, 甚至作惡是有可能出現的。 比如核能可以變成原子彈, 也可以變成核電廠, 這主要看人類如何使用。 我覺得應該讓廣大群眾和管理者在理解這種技術的本質和實質後, 共同做出決定。這種高精尖技術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但不管怎麼講,如果只是讓極少數人擁有了這種超出大部分人能力範圍的工具,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所以現在要大規模地進行這種新技術的教育、推廣和普及,尤其是在政府這種關鍵部門,要做到大家都能夠以人類福祉為出發點做出一個共同的決定,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郭淩潔

共同做出決定。這種高精尖技術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可以救人,也可以傷人。但不管怎麼講,如果只是讓極少數人擁有了這種超出大部分人能力範圍的工具,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所以現在要大規模地進行這種新技術的教育、推廣和普及,尤其是在政府這種關鍵部門,要做到大家都能夠以人類福祉為出發點做出一個共同的決定,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國是直通車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