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公司法:註冊資本實際登記制取消,是否減輕了股東責任?

自2013年12月28日公司法修改後, 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修改為認繳登記制, 取消最低註冊資本限制、首期必需出資20%及剩餘註冊資本必須在2年內到位的要求,

不要求提供驗資報告等規定使設立公司更為便捷, 成本更為低廉, 極大降低了出資人註冊公司時的資金成本和門檻。 但問題隨之而來。

比如在出資期限屆滿前, 股東未繳納註冊資本, 若公司經營過程中產生了債務, 債權人難以通過執行公司財產獲得賠償, 這種情況下, 債權人能否起訴要求公司股東在認繳的註冊資本範圍內承擔責任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律師分析】

目前公司法對上述問題沒有明確規定, 可以結合理論和其他相關法律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一、要求股東在出資期限屆滿前在認繳註冊資本範圍內承擔責任, 是對認繳登記制的突破, 不符合現行法律規定。

在出資期限屆滿前, 股東不負有出資義務。 如此時要求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 實際是要求股東提前履行其未到期的出資義務, 加速出資期限到期, 突破了認繳登記制的規定, 加重了股東個人的責任, 不符合法律規定, 不宜支持。

△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在符合特定條件時, 債權人可以要求股東承擔出資義務。

1、執行程式

債權人可以先通過訴訟確定對公司的債權。 如在執行程式中, 債權人發現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權時, 可以直接申請變更、追加出資期限未屆滿的股東為被執行人, 要求在未繳納出資的範圍內依法承擔責任。

此時, 股東承擔的公司債務直接針對該執行申請人, 而不是公司的全部債權人。

2、破產清算程式

公司資不抵債時, 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公司進行破產清算。 在破產清算程式中, 股東應當繳納所認繳的出資, 不受出資期限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 股東繳納的出資作為清算財產, 與公司其他債務一併進行處理, 不是單獨償還某個債權人的債權。

文丨李彥軍律師 公司業務部

推薦閱讀:

2018擔保法:借款擔保並非萬無一失, 錯過這個期間擔保人不擔責!

2018擔保法:借款擔保有期限, 未約定期間借款人要當心了!

2017年這9項生活收費都已經取消!政策越來越惠民了!

===============================

進入東友頭條號

即刻可諮詢律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