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給諸葛亮說的“心裡話”:若嗣不才,君可自立為成都之主

大凡知己, 都是情感上互相寄託, 休戚與共;在思想上互吐心曲, 互相信賴;在工作中相互扶持, 密切協同;在生活中互相關照, 患難相依。

只有情投, 才能意合。

在《三國演義》中, 有這麼感人的一段:

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 一手掩淚, 一手執其手, 曰:”朕今死矣, 有心腹之聲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邦定國, 終定大事。 若嗣予可輔, 則輔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立為成都之主。 “

孔明聽後, 汗流遍體, 手足失措, 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肱骨之力, 盡忠貞之節, 繼之以死乎。 “言畢, 叩頭流血。

三國中托孤的故事不少, 但唯有劉備運用得最為成功, 且不論劉備讓諸葛亮自立為主是否出於自己的本意, 但這句話卻讓諸葛亮誠惶誠恐是事實。

諸葛亮的確也是那樣做的,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為劉蜀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生活中說服的最佳結局就是使雙方達成共同認識,

進而啟發對方進行心理位置互換, 讓對方設身處地地體驗別人心理, 主動調整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

將心比心, 這是達到這一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