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曾經的家電巨頭,如今卻淪落到賣地求生,是什麼讓它走向衰敗?

又一昔日彩電巨頭倒下了。

KONKA, 這個曾成為一個家庭重要的財富象徵, 而今卻淪落到賣地自救。

成為“市場一哥”的輝煌

康佳的前身, 是1979年國家批准興建的“廣東省光明華僑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由中港合資, 首期投資4300萬港元, 中方控股51%, 港方控股49%。

1980年11月, 董事會正式確定確定公司產品商標為KONKA康佳, 注冊商標圖案為“KK”。

康佳的崛起可謂是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地利”是80年代改革開放的浪潮, “人和”則是當時的掌舵人陳偉榮。

陳偉榮畢業後於1982年被分配到康佳的前身, 廣東光明華僑電子工業公司就職。

他從技術員一步一個腳印做起, 從技術員到坐上康佳總裁寶座, 他走過了12年。

出任總裁後, 他帶領康佳走上最為輝煌的時刻。

1993年, 陳偉榮帶領康佳發力擴張全國版圖, 陳偉榮對各項第一的追求讓康佳迅猛發展。

在20世紀末, 陳偉榮帶領康佳走上了事業的頂峰。

1992年, 康佳的總資產僅5.49億元, 到1998年, 康佳彩電在國內零售市場佔有率一躍成為中國第一, 超越長虹, 成為當時的“一哥”

105億的銷售額, 成就了康佳電視的無上輝煌。

從巨虧到清庫存

然而, 到2001年5月, 康佳宣佈虧損近7億元。

由於內地擴張的模式較為單一, 高估農村的消費能力,

對宏觀經濟走勢和市場需求的預測與判斷有誤, 導致產能和網路規模擴張太快, 庫存過多。

伴隨著巨額虧損, 陳偉榮與大股東產生嫌隙。

2001年6月, 陳偉榮引退康佳。

雖然經歷了上市後的首次巨虧, 但是憑藉著庫存甩賣, 康佳也順勢擴大了品牌影響力以及市場佔有率, 企業也迎來了平穩發展期。

截至2007年11月份, 康佳2007年彩電總體零售量佔有率14.09%, 高居中國彩電市場的第一位, 11月單月零售量佔有率高達15.89%。

自2003年以來, 康佳彩電連續5年蟬聯彩電銷量榜首。

高層上演“宮鬥”

既然發展勢頭如此之好, 為什麼康佳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原來, 從1998年開始, 中國的房地產開始走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直到2007年達到了最高峰。

而這個期間, 彩電行業發展到了液晶螢幕崛起的階段。

此時業內的玩法也與CRT時代的代工不同, 各大黑電廠商都開始加大研發上的投入, 彩電業開始重新洗牌, 康佳一時反應不及, 家電業務發展放緩。

而這觸及到了康佳的大股東華僑城集團的利益, 因為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華僑城”的主營業務即旅遊和地產。

高層間的利益紛爭就此展開。

康佳集團與華僑城集團之間就“康佳集團總部廠區城市更新項目”進行相互爭論、爭奪。

而在這場爭奪中,華僑城的控制欲引起了中小股東的不滿。

由此引發了2015年的逆襲。

中小股東逆襲到集團衰敗

2015年5月28日的深康佳2014年度股東大會上,代表中小股東的宋振華、靳慶軍、張民、肖祖核4人成功進入康佳董事會。

打破此前董事會7名成員均來自大股東華僑城的格局,而且掌握了話語權。

當選康佳董事會後,不熟悉彩電業務的獨立董事張民在當年6月閃電辭職,由曾任康佳多媒體平板營運中心總經理的劉丹出任總裁。

但好景不長,短短的三個月後劉丹的離開宣告了中小股東在康佳董事會的逆襲失敗。

之後,大股東華僑城重掌康佳大權,並聘任由華僑城提名的董事局主席劉鳳喜同時兼任公司代理總裁。

這場內鬥鬧劇直接讓康佳的元氣大傷,遭遇歷史最大虧損。

不僅如此,缺乏研發能力的康佳不僅跟不上老對手長虹、海信、TCL,更無法阻止互聯網品牌電視如樂視、小米的阻擊。

康佳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康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2.6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703.39%。康佳當期負債合計173.17億元,比期初多出34億元。

如今,康佳只能通過向外拋售地產、資產來減輕負債。

從曾經的家電巨頭,到變賣家產求存,康佳高層內鬥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企業對於股權設計的重要性。

一個企業,若不注重股權設計,很可能將會失去主導權,從而導致整個企業經營走入下坡路。

康佳集團與華僑城集團之間就“康佳集團總部廠區城市更新項目”進行相互爭論、爭奪。

而在這場爭奪中,華僑城的控制欲引起了中小股東的不滿。

由此引發了2015年的逆襲。

中小股東逆襲到集團衰敗

2015年5月28日的深康佳2014年度股東大會上,代表中小股東的宋振華、靳慶軍、張民、肖祖核4人成功進入康佳董事會。

打破此前董事會7名成員均來自大股東華僑城的格局,而且掌握了話語權。

當選康佳董事會後,不熟悉彩電業務的獨立董事張民在當年6月閃電辭職,由曾任康佳多媒體平板營運中心總經理的劉丹出任總裁。

但好景不長,短短的三個月後劉丹的離開宣告了中小股東在康佳董事會的逆襲失敗。

之後,大股東華僑城重掌康佳大權,並聘任由華僑城提名的董事局主席劉鳳喜同時兼任公司代理總裁。

這場內鬥鬧劇直接讓康佳的元氣大傷,遭遇歷史最大虧損。

不僅如此,缺乏研發能力的康佳不僅跟不上老對手長虹、海信、TCL,更無法阻止互聯網品牌電視如樂視、小米的阻擊。

康佳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康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2.6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703.39%。康佳當期負債合計173.17億元,比期初多出34億元。

如今,康佳只能通過向外拋售地產、資產來減輕負債。

從曾經的家電巨頭,到變賣家產求存,康佳高層內鬥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企業對於股權設計的重要性。

一個企業,若不注重股權設計,很可能將會失去主導權,從而導致整個企業經營走入下坡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