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今岳陽樓

陽光明媚的日子, 我來到了洞庭湖畔, 岳陽樓下。

首先映入眼簾的, 竟然是樓北面的小喬墓廬。 看文字介紹時, 才知道這裡曾經是周瑜的後花園,

小喬離世後, 葬在這裡。 照壁上有小喬的畫像, 美麗的驚心動魄, 美麗的讓人窒息。 畫像旁還刻有蘇軾的手跡:“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小喬初嫁了的時候, 傾城傾國;羽扇綸巾的周郎, 英氣逼人。 那是怎樣的郎才女貌, 那是怎樣的珠聯璧合, 那是怎樣的恩恩愛愛?在周瑜英年早逝後, 小喬獨自撫養孩子, 內心世界是孤獨而又落寞的, 回首往事時, 她的思念裡, 一定有名滿天下的周郎, 給她種下的十裡桃花。 等孩子長大, 她也隨周郎而去, 長眠於斯。 而她的周郎, 不知為何葬在了遙遠的皖北, 兩人發同青, 心同熱, 生同裘, 死未同穴, 料想應該也有淡淡的遺憾與哀愁。 如今, 時光的輪回湮沒了歷史的畫卷, 小喬每天面對著湖面的風起雲湧,
四周的花開花謝;而如簇的遊人們, 也在歎息著英雄美人、事業抱負以及風流的雨打風吹去。

登上了這幢樓, 仿佛實現了兒時的一個夢想。 年少輕狂時, 有家國天下的情懷, 為賦新詞強作愁, 因而老是做“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樣子;如今, 鬢角已白, 黯淡了夢想, 消沉了志氣, 登上了這幢樓, 忽然什麼都不願去想了, 唯一的選擇是, 在這樓上, 靜靜的看風景, 打發如梭的時光。

看不到巫峽, 也看不到瀟湘, 看到的只是寬闊的湖面上仍然的雲蒸霞蔚, 仍然的波光粼粼, 湖對岸仍然的水天一色。 而當年的孟浩然, 是不是也在這樣的日子, 發出了詩意的吟哦?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輯, 端居恥聖聽。 做觀垂釣者, 徒有羨魚情”, 不知道為什麼孟浩然看到張九齡時想起了八月的洞庭湖, 想起了湖面的寬闊迷朦, 浪奔浪湧, 讓倒映在水面的城市都顯得那麼虛幻;微風拂過時, 那蕩漾的漣漪升起了水氣霧氣, 霧氣水汽如同他的夢想一樣的美好,

一樣的飄渺。 養浩然氣的追求、出仕求官的渴望與骨子裡對田園生活的依戀之間的碰撞, 是那麼強烈。 或許張九齡為他的仕途做了努力, 只是沒有結局而已。 三十多歲後, 渴望之火被澆滅了, 孟浩然終於想明白了一件事, 適合他的路, 和最終的歸宿, 還是在田園啊!於是他成為一個真正的隱者, 行走於山水之間, 陶醉於內心深處, 在田園裡過著真正屬於自己的日子。 在“山水尋吳越, 風塵厭洛京”的平常心下, 他發出了“扁舟泛湖海, 長揖謝公卿”的自嘲, 開始了“且樂杯中酒, 誰論世上名”的生活。 春天裡睡個懶覺, 醒來後可以問“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夏日裡靜靜仰望天空, 得到了“微雲淡河漢, 疏雨滴梧桐”的喜悅;最美的是秋天啊,
他想著“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想著“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想著“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他還想著永遠沉醉于清空自在、恬淡寧靜的風流世界。 心靜下來的時候, 人生就活出了品格。 所以那麼輕狂的李太白在面對他時, 也不由的感慨到:高山安可仰, 對此挹清芬!

隨後, 杜甫也踏著孟浩然的足跡, 畢恭畢敬的來到這裡, 尋找自己內心深處最嚮往的東西。 他的人生, 此時已經到了晚期, 在告別了多年的離散苦、漂泊愁後, 他輾轉反側的登上了岳陽樓, 看到了嚮往已久的洞庭湖。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湖水的雄渾無言, 讓他憶起自己的青春時光, 家國情懷;但如今報國無門, 華年一瞬,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國家狼煙四起、分崩離析, 命運坎坷,精忠報國的路比湖面的霧氣還要飄渺。回首往事,唏噓不已;展望眼前,孤苦丁零,連最親近的人都沒有書信來啊,只有那一葉孤舟伴隨著多病虛弱的自己,步履蹣跚的他,痛哭流涕,發出來“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悲啼。從年少開始就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他,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困頓挫折,生命之火漸近熄滅時,仍然用一種更深沉的愛關注著家國山河。兩年後,他走到人生的終點,在“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的哀怨裡,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魂牽夢縈裡,向岳陽樓的方向深情回望,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個虐他千百遍的世界。

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如流水般波瀾不驚的傳繼。孟浩然的恬淡如菊,杜甫的厚重如山,如絲如縷的延綿到宋朝,延綿到范仲淹的內心世界。范仲淹是沒有登臨過這座樓的,但他怎麼就寫出了名垂千古的《岳陽樓記》?當年的他接到了滕子京的請求,看到的,只有滕子京寄來的一幅《洞庭秋色圖》的畫;想起來的,只有早年到岳陽時曾看到過洞庭湖的片段。不知在那個秋風送爽,月光如水的夜裡,在河南鄧州的花洲書院,他經過了怎樣的思索與考量,竟描繪出這麼大氣磅礴、氣象萬千的層層畫面。畫面裡有悲傷時的寒風怒吼、濁浪排空、檣傾楫摧、虎啼猿鳴;畫面裡有歡欣時的皓月千里、靜影沉璧、岸芷汀蘭、漁歌唱晚。悲傷也罷,歡欣也罷,能從一幅畫裡想到家國山河的四季輪回,自然也能夠永遠關注遙遠的廟堂、身邊的百姓。天下為己任了,也自然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追求和心願,有了這追求和心願,江湖之遠、廟堂之高也不再是隔閡。唯一的苦楚是,他難覓知音。所以,塞下秋來的時候,他認為那是迥異的風景;邊關暮春的日子,他脫口而出了“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見花。將軍了邊事,春老未還家”思鄉之曲。邊事了了以後,心憂天下的他繼續經歷著更多的宦海波折,當在一個料峭的冬日裡病逝于徐州時,不知他是否想起自己年輕時寫下的“有客狂且悖,少小愛功名”、“風塵三十六,未做萬人英”?也許他沒有想到,他從未來過的岳陽樓,因他的文章傲然屹立了千多年;他和滕子京的塑像,如今端坐在岳陽樓的雙公祠裡,每天都可以看到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熙熙攘攘的人群擾亂了我的思緒,忽然發現自己也開始心潮澎湃。心情平靜後,默默念叨著: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句,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散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淚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悄悄走下來,作別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小喬墓;也悄悄作別了這幢樓,心想:有機會再來時,或許鬚髮皆白,到那時,能把闌幹拍遍,唱大江東去嗎?

張春彥,山東人,1976年生。上世紀90年代畢業于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喜讀書、遊歷,經常有塗鴉之作,偶見鉛字。

命運坎坷,精忠報國的路比湖面的霧氣還要飄渺。回首往事,唏噓不已;展望眼前,孤苦丁零,連最親近的人都沒有書信來啊,只有那一葉孤舟伴隨著多病虛弱的自己,步履蹣跚的他,痛哭流涕,發出來“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悲啼。從年少開始就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他,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困頓挫折,生命之火漸近熄滅時,仍然用一種更深沉的愛關注著家國山河。兩年後,他走到人生的終點,在“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的哀怨裡,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魂牽夢縈裡,向岳陽樓的方向深情回望,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個虐他千百遍的世界。

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如流水般波瀾不驚的傳繼。孟浩然的恬淡如菊,杜甫的厚重如山,如絲如縷的延綿到宋朝,延綿到范仲淹的內心世界。范仲淹是沒有登臨過這座樓的,但他怎麼就寫出了名垂千古的《岳陽樓記》?當年的他接到了滕子京的請求,看到的,只有滕子京寄來的一幅《洞庭秋色圖》的畫;想起來的,只有早年到岳陽時曾看到過洞庭湖的片段。不知在那個秋風送爽,月光如水的夜裡,在河南鄧州的花洲書院,他經過了怎樣的思索與考量,竟描繪出這麼大氣磅礴、氣象萬千的層層畫面。畫面裡有悲傷時的寒風怒吼、濁浪排空、檣傾楫摧、虎啼猿鳴;畫面裡有歡欣時的皓月千里、靜影沉璧、岸芷汀蘭、漁歌唱晚。悲傷也罷,歡欣也罷,能從一幅畫裡想到家國山河的四季輪回,自然也能夠永遠關注遙遠的廟堂、身邊的百姓。天下為己任了,也自然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追求和心願,有了這追求和心願,江湖之遠、廟堂之高也不再是隔閡。唯一的苦楚是,他難覓知音。所以,塞下秋來的時候,他認為那是迥異的風景;邊關暮春的日子,他脫口而出了“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見花。將軍了邊事,春老未還家”思鄉之曲。邊事了了以後,心憂天下的他繼續經歷著更多的宦海波折,當在一個料峭的冬日裡病逝于徐州時,不知他是否想起自己年輕時寫下的“有客狂且悖,少小愛功名”、“風塵三十六,未做萬人英”?也許他沒有想到,他從未來過的岳陽樓,因他的文章傲然屹立了千多年;他和滕子京的塑像,如今端坐在岳陽樓的雙公祠裡,每天都可以看到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熙熙攘攘的人群擾亂了我的思緒,忽然發現自己也開始心潮澎湃。心情平靜後,默默念叨著: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句,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散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淚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悄悄走下來,作別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小喬墓;也悄悄作別了這幢樓,心想:有機會再來時,或許鬚髮皆白,到那時,能把闌幹拍遍,唱大江東去嗎?

張春彥,山東人,1976年生。上世紀90年代畢業于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喜讀書、遊歷,經常有塗鴉之作,偶見鉛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