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代一位鮮為人知的詩人,其寫作手法對後世文人影響深刻

戎昱是中唐現實主義詩人, 在唐代眾多的詩人當中, 我們很少聽到他的名字, 對於他的作品也瞭解不多。 詩語言清麗婉樸, 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 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詩中常有“愁”、“淚”、“哭”、“啼”、“悲”、“涕”等字), 頗為感人。 題材上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的詩很多。 但他在一次搬家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詩, 對後世文人影響很深, 這首詩就是《移家別湖上亭》。

《移家別湖上亭》

唐代: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 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 欲別頻啼四五聲。

這首詩的主題一看就明白, 就是遷居的時候寫的一首抒懷之作。 湖上亭應該是詩人經常流連的地方。 詩人另有一首詩《玉台體題湖上亭》, 足見詩人對此湖的喜愛, 站在湖上亭上, 想起此次離去,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機會再來遊歷這曾經熟悉的地方, 一份惆悵自然湧上詩人的心頭。

但陣陣的春風實在感人, 詩人忍不住還要讚歎, “好是”一次, 在唐詩中很常見, 用此詞一般傳達的是一種按耐不住的喜悅。 偏偏這會是離別的時候, 心緒使然, 昔日的勝景全染上淡淡的離愁。

古人折柳送別, 柳寓意是“留”, 藤蔓千回百繞, 正迎合著詩人此時既欣喜又失落, 既留戀此地又不得不離開的心理糾纏。 “系”字為二句之眼目, 音意均生動妥帖。 久住于此, 連黃鸝也仿佛與詩人熟悉, 它竟然也知道詩人要離去, 頻急的叫了幾聲, 似乎要留人。 這種擬人化的寫法也被後人廣泛採用。 宋人周邦彥“長條故惹行客, 似牽衣待話, 別情無極”,

王實甫《西廂記》“柳絲長, 玉驄難系”、“柳絲長, 咫尺情牽惹”等以柳條寫離情, 都是與這首詩中“柳條藤蔓系離情”的擬人化寫法一脈相承。

古代詩歌寫情, 妙在不使情成為徑直之事, 這裡寫去用留筆, 並全以擬人手法讓柳條、藤蔓、黃鶯都以“主人”的身份挽留詩人,

而詩人自己則似乎已經成為客人, 正得曲筆寫情之妙。 詩寫到黃鶯啼叫忽然收尾, 但是餘音不絕, 因為這湖上亭上的景色、鶯啼聲都已經長久的留在了詩人的心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