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預測」2018,中國經濟重質不重量

轉眼歲末, 對於中國來說, 2017年極為不平凡。 這一年, 從上到下, 從下到上, 整個中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十九大報告指出, 改革開放之後, 黨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目標中, 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 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通俗一點說, 就是改革開放後, 一切以實現經濟總量翻倍增長為中心的經濟指數增長目標時代結束了。

新時代, 經濟轉向進入了以品質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新階段,

這是頂層在價值觀取向方面的巨大變化, 也是一種經濟政策審美新標準。 2018年, 這種新價值觀取向將自上而下逐步往整個經濟系統傳遞, 並深刻影響糾正著市場主體行為。

在新價值觀取向已經確立與新階段安排極其清晰的背景下, 市場關於未來經濟運行還存在一個分歧, 這就是經濟增速問題。 有的認為,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週期, 新的增長動能已經形成, 經濟增長將走出“L”型。 有的認為, 經濟依然存在較大下行壓力, 需要政策上的刺激, 比如, 在消費、投資與出口等方面進行發力刺激, 從而穩定經濟增長。 這些都是以GDP為中心的舊思維慣性表現, 已經偏離以品質與效益為中心的新時代經濟運行場景。

那麼, 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到底怎麼走呢?

在這個讓人興奮的大時代, 各個經濟主體又該如何跟上經濟大勢演變的中軸線, 從而不被拉下, 或者不被市場淘汰。

新舊之交, 關於中國經濟增長, 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點和分析思路:雖然中國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 但是未來經濟增速不可能走出“U”型, 也不是“L”型, 而是將呈現“∧”型走勢。

中國經濟“Λ”型的邏輯內容:經濟增速是GDP總量同比變化的一種指數特徵。 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高增長後, 資源、環境、勞動人口、需求內容、收入分配等外在客觀約束越來越強烈。 全社會工作重心已經從經濟總量目標追求上, 逐步轉向了經濟品質與經濟效益提升軌道上,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在目前中國經濟體量階段, 高品質發展場景下, 未來每年加速新增經濟總量將相對固定, 這種經濟增速表現在形態上就是“∧”型, 即增速持續緩慢下行。

在經濟增速“∧”型趨勢場景下, 工業企業的中軸線不在規模擴張上, 而在已有存量經濟內容品質提升上。

在新價值觀取向下, 呈現在面前的是廣闊的新市場蠻荒地。 未來, 誰提供高品質產品, 誰就捕獲了消費者, 佔領了市場, 創造了效益。

經濟增速緩慢下行, 但宏觀經濟景氣度將保持穩定。 在歐美日經濟復蘇大環境下, 製造業PMI出現2008年外部衝擊的概率較低。 在新的市場訴求下, 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將延續穩定發展態勢。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6.5%左右, 前三季度累計增長6.9%, 全年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已成事實。 站在新舊之交的路口, 我們認為, 政府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將低於6.5%。 品質、國企改革、金融安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結構、處置“僵屍企業”等是政策新發力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在新價值觀取向引導下,

一幅以高品質為中心的新經濟運行場景正呈現開來。 宏觀經濟增長目標、微觀市場交換行為等各個方面, 都將發生長趨勢深刻變化, 2018年是這一切變化的起點, 讓人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