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梵淨星空 一帶一路世界星空影像展暨2018梵淨山文化價值年發佈

梵音梵淨登頂上海中心。

梵淨山, 可能是最低調內斂的名山大川。 但是處在一帶一路海陸絲綢之路兩大起點的中間腹地, 它壯觀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內涵顯得尤為珍貴。

2017年12月29日, “梵淨星空、絲路蒼穹﹒一帶一路世界星空影像展”在上海中心大廈37F寶庫藝術中心開幕, “2018梵淨山文化價值年發佈”同期啟動剪綵。

本次展覽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研究所、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擔任指導單位;銅仁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貴州三特梵淨山旅業發展有限公司;TED藝觀、寶庫藝術中心聯合承辦;易居中國聯合創始人、寶庫文化執行董事、《FA財富堂》出品人朱旭東擔任總策劃, 與武漢三特索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張泉聯合策展;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祁和亮擔任藝術委員會主任;作為一帶一路主題的藝術影像展, 開幕之際也受到了政府機構、藝術院校、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與關注,

包括色影無忌、東方衛視中心、藝術人文頻道、一帶一路國際影視聯盟、王小慧藝術中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當代影像研究院、華喁影視文化傳媒 (上海) 有限公司、各大高校攝影藝術院系。

這場特殊的主題展覽以梵淨山的星空作為引子, 將一帶一路的文化藝術世界大同的理念協同起來, 為了更大範圍傳承、發揚絲綢之路精神薪火, 不斷啟動更多國家區域多樣文明中的優秀文化的共融互動, 展覽特別邀請到國內外20余位元影像藝術家, 帶來他們鏡頭下的中國和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世界星空。 其中包括梵淨山、拉薩、夏威夷、紐西蘭、蘇格蘭高地、玻利維亞、加州、義大利、俄羅斯和日本等世界聞名地標的星空。

奇幻壯美、美輪美奐, 星軌和流星雨帶來人們睡夢中世界的另一面。

絲路蒼穹、命運共通。

星空折射的光暈來自億萬光年的距離, 見證了歷史文化的衍變。 地理有國界, 天空無國界, 就如一帶一路的歷史沿革, 把文化、經濟的分享和共融放在第一位,

實現天下一家。

自古以來, 大國的格局讓華夏民族堅持分享、尊重, 實現了文化的自信和實力。 展覽通過星空蒼穹的影像表現, 讓人更深刻瞭解天下一家的價值理念。

在人類建築到達與星空最接近的上海中心大廈舉辦星空展;在琺瑯廳這塊中華民族傳統手工藝演繹到極致的地板上呈現大國的世界情懷, 見證自然遺產、經濟遺產和文化遺產的相遇共融。 從梵淨山看中國, 從中國看世界, 宇宙一般的胸懷, 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大國理想和大國智慧, 同時也隨著歷史經濟的發展衍進到今天, 為一帶一路經濟帶的歷史條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動力, 也為梵淨山這樣蘊含億萬年歷史風化的山巒大地,

有了新的生命, 被中國和世界所認識。

藝術遺產賦能自然造物。

一場中國典型自然地理與文化地理的星空展與世界星空對話。 三個展區, 以藝術形式賦能自然造物, 把視角從文化大同轉向自然遺產與旅遊風景的藝術生態化反應, 其意義在於迎接2018梵淨山文化價值年戰略發佈的契機, 為自然風景穿上藝術的外衣, 讓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共生共融, 讓藝術的底蘊為自然生態的生命力賦能。

未來, 中國文化藝術經濟邁向國際化, 把中國的文化自信輸出, 把國際的文化精髓引進, 同時把比肩世界的自然遺產推向國際, 深度挖掘旅遊文化與藝術賦能的驅動力。

在十九大大力提倡發展文化藝術自信力的國策引導下, 梵淨山景區將圍繞“大山裡的文化自信”這一主題, 積極探索與各界藝術家的合作,通過合作不斷創新藝術形式,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提升梵淨山的文化內涵,為梵淨山悠久的文化氣質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未來我們還將從一次次文化藝術展,一個個全新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背後,洞見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偉大復興。

連結: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脈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總面積567平方公里。

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其標誌性景點有:紅雲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梵淨山山形複雜,環境多變,由此形成了全球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基地。根據科考資料,區內現有植物種類約2000餘種,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31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有珙桐林、鐵杉林、水青岡林、黃楊林等44個不同的森林類型。

原始森林裡棲息著多種頻臨滅絕的國家保護動物,如:黔金絲猴、藏酋猴、雲豹、蘇門羚、黑熊等。其中黔金絲猴被譽為“地球的獨生子”,僅存800餘隻,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

梵淨山佛教開創于唐,鼎興在明。明萬曆所立《敇賜碑》將梵淨佛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岳之宗”。

梵淨山自古就被佛家辟為“彌勒道場”。以紅雲金頂日月升天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覺庵群星滿地作接引。紅雲金頂與月鏡山之間,正殿承恩寺與四、五衛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勢,擁拱絕頂二佛。

紅雲金頂是佛山之核心。絕峰上兩殿鼎峙,兩佛臨鑾,無邊法界,極樂天宮的營造,是南宋白蓮社在“人間淨土”建設上的點睛之筆,是名山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是紅雲之上盛開的一朵奇葩。

梵淨山這種種神奇、神聖的自然現象和人文遺跡,被科學界譽之為“地球和人類之寶”;佛教界則視為“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的人間實相。

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一誠大師為梵淨山題字“彌勒道場”。中國佛教協會現會長學誠法師曾發表講話說:“梵淨山是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是與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齊名的中國佛教名山。

佛光是梵淨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觀之一,在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時分,人們在太陽相對的雲霧上,經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組合成的巨大光環,倏忽間飄飛而至,裡面佛影端坐,莊嚴肅穆,其景奇異之極,其光絢麗之極!據權威部門統計,梵淨山是中國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

積極探索與各界藝術家的合作,通過合作不斷創新藝術形式,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提升梵淨山的文化內涵,為梵淨山悠久的文化氣質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未來我們還將從一次次文化藝術展,一個個全新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背後,洞見中華民族的又一次偉大復興。

連結: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梵淨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海拔2572米,系武陵山脈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總面積567平方公里。

原始洪荒是梵淨山的景觀特徵,全境山勢雄偉、層巒疊嶂,溪流縱橫、飛瀑懸瀉。其標誌性景點有:紅雲金頂、月鏡山、萬米睡佛、蘑菇石、萬卷經書、九龍池、鳳凰山等。

梵淨山山形複雜,環境多變,由此形成了全球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基地。根據科考資料,區內現有植物種類約2000餘種,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31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6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有珙桐林、鐵杉林、水青岡林、黃楊林等44個不同的森林類型。

原始森林裡棲息著多種頻臨滅絕的國家保護動物,如:黔金絲猴、藏酋猴、雲豹、蘇門羚、黑熊等。其中黔金絲猴被譽為“地球的獨生子”,僅存800餘隻,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

梵淨山佛教開創于唐,鼎興在明。明萬曆所立《敇賜碑》將梵淨佛山譽為“立天地而不毀,冠古今而獨隆”的“天下眾名岳之宗”。

梵淨山自古就被佛家辟為“彌勒道場”。以紅雲金頂日月升天為中心,以四大皇寺四十八座覺庵群星滿地作接引。紅雲金頂與月鏡山之間,正殿承恩寺與四、五衛星殿堂形成犄角之勢,擁拱絕頂二佛。

紅雲金頂是佛山之核心。絕峰上兩殿鼎峙,兩佛臨鑾,無邊法界,極樂天宮的營造,是南宋白蓮社在“人間淨土”建設上的點睛之筆,是名山佛教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是紅雲之上盛開的一朵奇葩。

梵淨山這種種神奇、神聖的自然現象和人文遺跡,被科學界譽之為“地球和人類之寶”;佛教界則視為“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的人間實相。

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一誠大師為梵淨山題字“彌勒道場”。中國佛教協會現會長學誠法師曾發表講話說:“梵淨山是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是與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齊名的中國佛教名山。

佛光是梵淨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觀之一,在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時分,人們在太陽相對的雲霧上,經常可以看到七色光彩組合成的巨大光環,倏忽間飄飛而至,裡面佛影端坐,莊嚴肅穆,其景奇異之極,其光絢麗之極!據權威部門統計,梵淨山是中國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