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華國術傳承之李家拳蔡家拳法招式技法傳說詳細解讀

李家拳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拳術, 屬於南拳流派之一。 相傳為少林寺僧人李錫開所創, 廣東新會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礎上改進所成。 李家拳是以長橋大馬、偏身偏步、樸實剛勁為主。 身法上則是以肘攻擊為主, 要求沉實穩重, 出手準確, 由於是以肘攻擊為主, 所以也要求著點準確, 以避免一擊不中, 被別人有機可乘。 其拳訣為奇肘卅六有誰知, 出挫沉纏捆最宜。

李家拳相傳為清乾隆四十八年。 目前, 惠城區河南岸街道辦事處採取了一些發展和保護措施, 將李家拳推薦納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予以保護,

並將李家拳從傳統的一對一師授徒傳教方式逐步向興辦武術學校或培訓班的形式發展。

李發, 男, 生於1946年, 惠州人。 從小在其父嚴彩(龍形拳弟子)薰陶下, 喜愛武術, 十歲起學習龍形、佛家、洪家等拳種。 後專心攻習家李拳, 深得李家拳師李帶、李發的讚賞, 並悉心指導。 25歲起在惠州、寶安、惠陽等地教習醒獅和武術技藝, 多次參加省及全國武術比賽而獲獎, 深得行家稱譽。 成立李家拳武術館後, 他潛心教練李家拳法, 培養武術人材, 還為挖掘整理李家拳武術史料做了大量工作。 辦館一年後, 學員武術水準有很大提高, 其中學員張忠、林曉東獲得1989年度省武術比賽前六名獎勵。 此外, 還不斷收到外地、外省慕名要求前來求學的信件。

嚴景山現已成為李家拳第六代掌門人, 但他仍不懈努力, 為弘揚家鄉民族文化和發展地方體育事業不斷貢獻自己的精力。

相傳是乾隆年間少林僧人蔡九儀(一說蔡展光)所創。 該拳流傳地區很廣, 包括湛江、濂江、茂名、化州、吳川、中山、江門等地。 蔡家拳以快為主, 快速靈巧、敏捷多變、消身借力、因勢利導、閃化巧取、以巧取勝、不以力爭衡。 在技術上, 蔡家拳是有著重偏門攻擊, 快步搶攻, 消身借力的特點, 馬步以三角步為主。 步型稍低, 步法穩健, 動作幅度大, 擅發長勁, 出拳後肘伸直。 其拳套路有十字拳、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柳碎梅、兩儀四象拳、拳肘手、六連拳、百鳥歸巢等, 器械有單頭棍、雙頭棍、蔡家三矢大鈀等。

南拳流派之一。

蔡家拳以快為主, 快速靈巧、敏捷多變、消身借力、因勢利導、閃化巧取、以巧取勝、不以力爭衡。 在技術上, 蔡家拳是有著重偏門攻擊, 快步搶攻, 消身借力的特點, 馬步以三角步為主。 步型稍低, 步法穩健, 動作幅度大, 擅發長勁, 出拳後肘伸直。

其拳套路有十字拳、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柳碎梅、兩儀四象拳、拳肘手、六連拳、百鳥歸巢等, 器械有單頭棍、雙頭棍、蔡家三矢大鈀等。

蔡家拳屬中國傳統武術之一, 蔡家龍形拳之流入中山時間應在晚清左右, 因反清複明的少林弟子“爛頭何”避難而隱居于香山時, 以設館授徒為業教蔡家龍形拳。 當時收的弟子其中有劉紀等, 在劉紀門下則收有入室弟子劉九如及何恩二人。 其中以何恩醉心武術且出手敏捷,

深得其師悉心相授。 何恩熱愛武術, 為了充實自己, 其後便多方尋師訪友。 當時恰有少林僧人羅桓大師, 因事出遊來到香山巧遇何恩。 他認為何恩拳路精通, 人品純厚, 並有義俠濟世之心, 是個可造就之材。 在何恩再三懇求下, 羅桓大師感其誠意慨然答允授藝。 之後, 將蔡家拳進行了修改補充, 歷時三年。 何恩經羅桓大師悉心指導, 武藝大進, 把蔡家拳推上了嶄新階段。 在融會貫通下創下了“扭碎梅”及108招的“大運天”和78招的“小運天”代表拳套, 在香山一帶全面開花。

何恩除了在石岐民安街藍家祠設館授徒外, 先後在東鄉頭、南朗龍穴等地設館, 還在香山其它地方授徒, 其中最長時間是在二區溪角鄉設館20多年,

教出不少徒弟。 何恩逝世後, 由其子何維來繼承推廣。 半個世紀以來, 何維把蔡家拳大小運天等拳套在中山開花結果, 並流傳海外, 在省港澳享有良好的聲譽。

蔡家說:“洪家講橋馬, 蔡家講快打”。 蔡家拳的特點是:快速靈巧, 機靈多變, 消身借力, 因勢利導, 閃化巧取。 在攻防上暗中出手, 突然襲擊。

步法多以高四平馬、拖步弓馬、跪馬、三角馬、插步馬為主;手法多以掛、插、哨拳、掃掌、插掌、頂掌、插指、鳳眼拳為主;腿法以下盤連環標腿、中下盤踩腿、釘腿、勾彈腳、撥腳為主;肘法多見橫捆肘、直頂肘、連環肘等。 在套路演練時, 步法變換注重一個“靈”字;乘招轉勢突出一個“快”字, 要求勢勢相連, 招招相連, 猶如暴風驟雨一般。

蔡家拳在進攻技法對練時很有特色, 概括起來,其技法有如下幾個主要特點:

兩人對陣,洪拳一般可憑出色的橋馬功夫,從正門(即正面)突破對手。而蔡拳則主張以其靈巧的步法,避開對方之鋒芒,閃步從偏門制約對方。如對方踏左馬以右直拳攻我,我即同時踏左馬繞至對方斜右側,用拳掌攻擊對手的咽喉或脅部。

雙方對陣時,蔡拳多主張不招不架粘橋,順勢偷空搶攻對手的要害部位。如對手以左直拳攻胸部,我即側身閃化,同時以左插指直標對手左腋下。

洪拳硬橋硬馬,對抗時多主張見橋劈橋,以剛克剛,橋手不輕饒人。而蔡拳則主張軟身走馬,乘敵之勢,閃化來招,借對方之力而攻擊之。如對手用雙攻拳攻胸部,即向一側閃過,一手順勢牽住對方一側來拳,同時起釘腳踢擊對方之腹部。

可見,蔡拳在技擊上突出“因勢利導閃化巧取”的功效。

蔡家拳、械內容:拳術套路計有:

1、十字拳;2、舉㬹手;3、六連拳;4、柳碎梅;5、百鳥歸巢

器械套路計有:

1、單頭棍;2、雙頭棍;3、蔡家三矢大鈀;雙刀。

練功方法

蔡家拳的練功方法計有樁功、指功與木人樁等。

蔡拳的練功方法計有樁功、指功與木人樁等。

樁功:這種功法在南拳中十分普遍。此功主要練習弓馬步伐,要求持之以恆,務使步法穩健。練習時要求循序漸進,逐步降低重心,增長站樁時間,一般要專門訓練兩三個月後才開始習拳術,所謂“未學功夫,先學紮馬”,要求甚是嚴格的。

指功:蔡拳的特點之一,是以巧制勝,故十分重視指功的訓練。要求無論是插掌還是插指均要一定的攻擊威力。攻擊部位一般是咽喉,腋下和兩脅。其練功程式是:先用掌的正反拍擊輕沙袋,使之能忍受一定的壓力刺激;再用掌在米袋上插米,由輕至重,慢慢加力;三是用指練抓虎爪鐵圈(五指均用力,圈帶彈性);最好用兩指或單指作攻擊沙包練習,如此練上三年,指功可見明顯功效,

木人樁:樁按練習者之高矮而成。木樁似人形有頭,三個排成三角形的木臂,木臂帶有旋轉彈性,練習時面對木人樁,進行偏門閃擊,左右盤橋,搭橋,中路分橋腳攻下路,突轉左側盤橋閃擊等練習。長期練習、可提高橋手粘搭力,增強靈活閃擊,上下兼顧、左右換防的戰術意識與能力。

特點:這是一套蔡家拳傳統的拳譜,據拳譜中可見,在手法上多標掌、蝶掌、鷹爪、鶴咽雙㬹等動作,靈活多變。

套路動作名稱:

1、先行小圓臺見禮2、雙腳合併,雙手標出3、搖指運返,陽拳並膊;

4、桃開平馬、左腳坐連,面向右獅子口

5、轉左邊吊丁,手一挑

6、變丁字,右手一拳7、左手拍右腳中下跪膝紫薇正照

8、站起左腳吊丁,左手一挑

9、轉丁字,右手一拳10、右腳上馬,向左龍虎相奏11、右腳上吊腳,獨鶴站沙

12、左邊平馬,右手一橋13、右腳上馬,右手陰捶14、丁馬

15、馬蝶掌雙推16、轉鷹爪一抓17、左手一挑

18、右手一拳19、轉右邊平馬,右手一橋20、右腳上馬,右手陰捶

21、丁馬蝶掌雙推22、轉鷹爪一抓23、左手一挑

24、右手一拳25、轉正面,左手一挑26、左腳開平馬,倒掌插出

27、左腳上丁字馬,蝶掌雙扇開28、右腳上丁字馬,丁步雙拳一帶29、向左便雙手一刹

30、轉正面左手一擒31、右手拋捶32、右腳稍後下跪

33、左手刹落右腳上,下跪34、右手刹落35、站起上步,右手側掌插出

36、左手在下一挑37、起右手標指一插38、右腳上前,弓馬雙㬹

39、孩兒作弄40、右腳退後,出手刹左41、左腳退後,出手刹右

42、左腳上步平馬一插43、右腳上步二字雙龍出海44、左腳上步吊丁馬一拳 45、收樁

特點:六連拳是蔡家拳的高級套路,其動作重複少,技法變法多,堪稱蔡拳的代表作、演練時,必須做到步法靈、變招快、招式清晰,勢勢連貫,突出蔡拳“快、靈、變”的風格。經常練習,既可靈活身手,強壯體魄,又可熟習蔡拳的多種技擊方法,增強防身自衛能力。

套路動作名稱:

第一段

1、立正2、虛步雙劈掌3、馬步拾捶4、馬步右插手5、雙方橋6、上馬穿橋力掌7、弓步直拳8、馬步橫肘9、叉步單吊捶10、轉身鳳眼手11、上步撐哨捶

第二段

12、轉身抬捶13、虛步左插手14、上馬挑捶15、弓步頂掌16、馬步直捶17、右閃步扛肘撇掌18、左閃步截橋掃掌19、跪步劈捶20、弓步撞捶21、丁步脫手22、橫攔下踩腿23、歇步掃捶

第三段

24、轉身撞捶25、弓步按掌直捶26、左哨捶27、右哨捶28、連環撐哨捶29、雙吊捶30、雙掛捶31、鎖喉爪32、左直捶33、右直捶34、左蹬腳35、右鏟腿36、車輪掌

蔡家拳

第四段

37、轉身弓步掃掌38、上馬虛步扣捶39、卸馬左抬捶40、右蓋捶41、右撇掌42、左虛步標掌43、右虛步標掌44、右勾彈腿45、弓步力掌46、左勾彈腿47、退馬跪鬥48、弓步按掌插指49、穿橋尖㬹

第五段

50、轉身齊門捶51、虛步雙插指52、左三角步右直拳53、右三角步左直拳54、上步掃腳55、右側踩腿56、叉步蛇形手57、退步左格沖拳58、轉身右格沖拳59、連環橫擊肘60、上步右標腿61、上步左標腿

62、左麒麟步下撞拳63、轉身橫掃掌64、左虛步亮掌

第六段

65、上步右擺腳66、退步右跪鬥67、弓步車輪掌68、拖步迎面掌69、右頂膝70、僕步盤腿71、上步左踩腿72、弓步伏手73、連環下掃腿74、馬步飛哨捶75、右虛步沉橋76、卸馬左截橋77、撩襠腳78、左跪步劈掌79、虛步雙劈掌80、並步收拳

雙頭棍套路

特點:這套棍集中撩南派長棍“箭、殺、掃、封、攔、截”等主要棍法,上、中、下路兼顧,變化多端,演練時十分注重基本功。一招一式務求準確到位,勁力順達,體現蔡棍‘快、准、狠“的風格。

套路動作名稱:

1、左手持棍並步立正2、左平橫3、右平橫4、左進玉樓5、右進玉樓6、中平放箭7、回馬槍8、肘壓連天照9、推沙撇海10、橫平一棍11、手抱琵琶12、踏步一扣13、回身滴水棍14、左右擔水棍15、青龍入水(左)16、青龍入水(右)17、回馬槍18、迎面一刹19、弓步落棍頭20、虛步掃腳跟21、馬步橫平棍22、左右掃地棍23、左右挑棍24、回馬槍25、橫平掃棍一挑26、單兵救子27、平中一箭28、蘇洵下馬槍29、虎靠壇門30、猴子設洞31、吹簫棍32、跪步封膝33、上攔天橋34、下攔地刹35、掃地棍36、插步封腰37、一割一刹38、進步按棍39、進步連撞棍40、回頭一支香41、上馬九龍槍42、死蛇攔路43、鐵筆畫眉44、白虎獻頭45、猴子挑水46、左封47、右封48、蓮花蓋頂49、老樹盤根50、虛步滴水51、上馬連環槍52、破頭剃棍53、虛步推掌棍54、收勢

蔡家拳的特點是“快”,相傳為清朝乾隆初年番禺蔡展光所創,流傳於中山、從化、花縣、湛江等地。乾隆年間,少林寺108名好漢中第15名弟子名叫爛頭何,他輾轉到了中山后,為反清複明收徒授拳。在眾多徒弟中,關翅是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關翅後來將蔡家龍形拳轉授給劉紀。劉紀天資聰穎,外加勤修苦練,很快就青出於藍。100多年前,劉紀到沙溪溪角劉九如家教拳。何恩是劉家小廝,鍾情武術卻沒錢拜師學武,便默記劉九如每晚所學招式於心,暗自練習。劉紀發現後,被何恩的誠心感動,征得劉九如同意後收其為徒。在劉紀的悉心指導下,兩人武功日益精進。學成後,劉九如隱居鄉間,傳授的徒弟很少。何恩則一生以授武為業,居無定所,桃李遍佈。中山的沙溪、大湧、南下、庫充等地仍然風行的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扭碎梅等拳術套路,都是他流傳下來的。何恩是近現代對中山武術貢獻最大、影響最深的一代傳統武術宗師。

主要傳人

蔡家拳是廣東五大名家之一,相傳蔡家拳是蔡展光所傳。蔡展光是拜至善禪師為師後學來的。茂名市化州縣官橋區有位蔡拳師傅陳永明,現年七十二歲,他談起蔡家拳術,滔滔不絕,比劃起來,手法多變,普用撥腳,下盤功夫遠近馳名。他的拳法為廉江縣“光頂公”所傳。廉江縣嶺仔林的梁衛星師傅(現年七十一歲),他的蔡家拳與陳永明的拳法十分相似,有的連套路名稱他業相同。梁衛星師傅的蔡家拳是從廉江梁積華學來的。據梁積華師傅說:他是從清廷逃犯林春甫學來的。七十歲左右的人都認得林春甫,他逃來廉江教了一輩子拳,死在廉江,徒子徒孫為他立了碑,年年祭拜,十分敬仰。1984年廣東省武術觀摩交流會在海南島舉行時,湛江曾均興師傅(60歲)表演了蔡家拳,並作了錄影。分佈:蔡家拳在廣東流傳廣泛,湛江、茂名、化州、高州、梅錄、水東、江門、中山、佛山、番禺、從化、花縣、曲江、南雄、韶關、廣州、增城等市縣相當流行。

 因擔心蔡家拳失傳,83歲的劉森目前正在修拳譜。

劉森是蔡家拳在中山的第六代傳人。83歲的老人依然高大健壯,臉上常帶微笑。他一生不以功夫為人知,卻以擅醫跌打損傷為鄉鄰所尊敬。劉森八十有三,是蔡家拳在中山的第六代傳人,8歲師從蔡家拳一代宗師何恩學武。9歲上學後,劉森暫時把武術擱下,專心讀書。17歲那年,中山淪陷,劉家的財產都被進駐的日本人奪去,一夜之間從家業豐裕變為一貧如洗。及至18歲,歷經社會動盪的劉森深感學一門功夫傍身的重要性,特意請何恩的兒子何為在自己家中傳授蔡家拳。其時何為已年近四十,深得何恩的蔡家拳真傳,在石岐民安街收徒授拳。此後劉森一直跟隨何為學蔡家拳,直到何為77歲臨終前,終於將蔡家拳真傳傾囊傳授給劉森。劉森說,這是師傅向他割腹秘傳。

蔡家拳很難練,學起來異常辛苦,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加上師傅在授拳時沒有向每個徒弟都傾囊相授,所以能得到蔡家拳真傳的人少之又少。劉森就是中山蔡家拳傳人中最權威的一個。劉森對蔡家拳的傳承憂心忡忡,因為其中部分拳種如硬門拳、軟門拳已經無可挽回地失傳了。倖存下來的拳種也在一代代相傳中變得面目全非,與真傳蔡家拳相差甚遠。劉森擔心地說:“這樣下去,蔡家拳可能不用多久就失傳了。”因為這種擔心,他把何恩、何為教給他的拳術和器械套路整理出來,期望能對蔡家拳的流傳盡一份力。在序中他寫道:“蔡家拳變化莫測難以精通,晚生惟恐失傳,將龍形拳術記錄下來。”

劉森住在南下沙崗村,只要說起他,附近沒有人不認識這個年過八十卻仍然身板挺直、笑容滿面的老人,大家都尊敬地叫他森叔。但稍年輕一點的卻不知道原來森叔還有一手厲害功夫。解放前,年輕的劉森很愛玩,最喜歡與別人切磋比武。每逢農村有節日聚會,例如春節、四月初八佛誕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他就興沖沖地到周圍鄉鎮表演,准能遇上一幫和他一樣愛好武術的年輕人。但劉森生性豁達寬厚,從不與人爭英雄,比武也只是一時技癢,並非要爭第一第二。但他身材高大壯實,又有一手“腰馬扎實、出手快速”的蔡家拳,一對四根本不在話下。解放後,劉森被劃為富農,在土改中差一點被批鬥。所幸他一生與人無爭,深得鄉人尊敬,安然無恙地度過了一劫,“文革”時也如此。從此他決定低調做人,不在外人面前露真功夫。

閑來無事,劉森喜歡隨性在自家寬敞的院子裡打幾下拳,當成鍛煉身體。經常有同門師弟來看望劉森,他就順便幫他們把變形的招式修正,還蔡家拳原來面目。但來得最多的還是慕名前來找他療傷的人,劉森擅長醫治跌打風濕。年輕時,他向多位鄉間名醫學過治療跌打損傷的方法,經常為鄉人治病卻不收錢。在他看來,為人治病猶勝施捨。幾十年下來,劉森作為“醫者”的名氣比“武者”要響亮得多。雖得蔡家拳真傳,劉森卻從沒收過一個徒弟,一來是不願功夫外露,最重要的是多年來沒遇見過“合心水”的傳人。他對徒弟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品行好,他擔心功夫被惡徒學去做傷天害理的事;其次要蕙心蘭質,功夫不是單下苦功就能學好,要有“悟性”才行。蔡家拳要旨“虛實兩者在智中”,就點明了對天分的要求;第三性情要好,寬厚待人,謙遜無私。

和劉森矯正師弟的蔡家拳招式一樣,何恩的師傅劉紀也幸遇一個和尚,在其指點下使中山的蔡家拳得以真正傳承。一日,劉紀一徒弟在石岐一條巷子中與惡徒交手,幾下功夫就把那人打敗。惡徒走後,一直在旁邊靜觀的和尚走上前問劉紀徒弟功夫是誰教的,可否代為引見。這位和尚名號羅盤大師,他見到劉紀後實言相告,劉紀所學的蔡家拳並非全部真傳,他願將自己的正宗蔡家拳悉數傳授。就這樣,劉紀得到了真傳蔡家拳,並轉授給何恩、劉九如兩位入室弟子。劉森這才有機緣學得正宗的功夫。 祖師爺的這一段往事,劉森無緣親見,只是從師傅何為處聽說的。

概括起來,其技法有如下幾個主要特點:

兩人對陣,洪拳一般可憑出色的橋馬功夫,從正門(即正面)突破對手。而蔡拳則主張以其靈巧的步法,避開對方之鋒芒,閃步從偏門制約對方。如對方踏左馬以右直拳攻我,我即同時踏左馬繞至對方斜右側,用拳掌攻擊對手的咽喉或脅部。

雙方對陣時,蔡拳多主張不招不架粘橋,順勢偷空搶攻對手的要害部位。如對手以左直拳攻胸部,我即側身閃化,同時以左插指直標對手左腋下。

洪拳硬橋硬馬,對抗時多主張見橋劈橋,以剛克剛,橋手不輕饒人。而蔡拳則主張軟身走馬,乘敵之勢,閃化來招,借對方之力而攻擊之。如對手用雙攻拳攻胸部,即向一側閃過,一手順勢牽住對方一側來拳,同時起釘腳踢擊對方之腹部。

可見,蔡拳在技擊上突出“因勢利導閃化巧取”的功效。

蔡家拳、械內容:拳術套路計有:

1、十字拳;2、舉㬹手;3、六連拳;4、柳碎梅;5、百鳥歸巢

器械套路計有:

1、單頭棍;2、雙頭棍;3、蔡家三矢大鈀;雙刀。

練功方法

蔡家拳的練功方法計有樁功、指功與木人樁等。

蔡拳的練功方法計有樁功、指功與木人樁等。

樁功:這種功法在南拳中十分普遍。此功主要練習弓馬步伐,要求持之以恆,務使步法穩健。練習時要求循序漸進,逐步降低重心,增長站樁時間,一般要專門訓練兩三個月後才開始習拳術,所謂“未學功夫,先學紮馬”,要求甚是嚴格的。

指功:蔡拳的特點之一,是以巧制勝,故十分重視指功的訓練。要求無論是插掌還是插指均要一定的攻擊威力。攻擊部位一般是咽喉,腋下和兩脅。其練功程式是:先用掌的正反拍擊輕沙袋,使之能忍受一定的壓力刺激;再用掌在米袋上插米,由輕至重,慢慢加力;三是用指練抓虎爪鐵圈(五指均用力,圈帶彈性);最好用兩指或單指作攻擊沙包練習,如此練上三年,指功可見明顯功效,

木人樁:樁按練習者之高矮而成。木樁似人形有頭,三個排成三角形的木臂,木臂帶有旋轉彈性,練習時面對木人樁,進行偏門閃擊,左右盤橋,搭橋,中路分橋腳攻下路,突轉左側盤橋閃擊等練習。長期練習、可提高橋手粘搭力,增強靈活閃擊,上下兼顧、左右換防的戰術意識與能力。

特點:這是一套蔡家拳傳統的拳譜,據拳譜中可見,在手法上多標掌、蝶掌、鷹爪、鶴咽雙㬹等動作,靈活多變。

套路動作名稱:

1、先行小圓臺見禮2、雙腳合併,雙手標出3、搖指運返,陽拳並膊;

4、桃開平馬、左腳坐連,面向右獅子口

5、轉左邊吊丁,手一挑

6、變丁字,右手一拳7、左手拍右腳中下跪膝紫薇正照

8、站起左腳吊丁,左手一挑

9、轉丁字,右手一拳10、右腳上馬,向左龍虎相奏11、右腳上吊腳,獨鶴站沙

12、左邊平馬,右手一橋13、右腳上馬,右手陰捶14、丁馬

15、馬蝶掌雙推16、轉鷹爪一抓17、左手一挑

18、右手一拳19、轉右邊平馬,右手一橋20、右腳上馬,右手陰捶

21、丁馬蝶掌雙推22、轉鷹爪一抓23、左手一挑

24、右手一拳25、轉正面,左手一挑26、左腳開平馬,倒掌插出

27、左腳上丁字馬,蝶掌雙扇開28、右腳上丁字馬,丁步雙拳一帶29、向左便雙手一刹

30、轉正面左手一擒31、右手拋捶32、右腳稍後下跪

33、左手刹落右腳上,下跪34、右手刹落35、站起上步,右手側掌插出

36、左手在下一挑37、起右手標指一插38、右腳上前,弓馬雙㬹

39、孩兒作弄40、右腳退後,出手刹左41、左腳退後,出手刹右

42、左腳上步平馬一插43、右腳上步二字雙龍出海44、左腳上步吊丁馬一拳 45、收樁

特點:六連拳是蔡家拳的高級套路,其動作重複少,技法變法多,堪稱蔡拳的代表作、演練時,必須做到步法靈、變招快、招式清晰,勢勢連貫,突出蔡拳“快、靈、變”的風格。經常練習,既可靈活身手,強壯體魄,又可熟習蔡拳的多種技擊方法,增強防身自衛能力。

套路動作名稱:

第一段

1、立正2、虛步雙劈掌3、馬步拾捶4、馬步右插手5、雙方橋6、上馬穿橋力掌7、弓步直拳8、馬步橫肘9、叉步單吊捶10、轉身鳳眼手11、上步撐哨捶

第二段

12、轉身抬捶13、虛步左插手14、上馬挑捶15、弓步頂掌16、馬步直捶17、右閃步扛肘撇掌18、左閃步截橋掃掌19、跪步劈捶20、弓步撞捶21、丁步脫手22、橫攔下踩腿23、歇步掃捶

第三段

24、轉身撞捶25、弓步按掌直捶26、左哨捶27、右哨捶28、連環撐哨捶29、雙吊捶30、雙掛捶31、鎖喉爪32、左直捶33、右直捶34、左蹬腳35、右鏟腿36、車輪掌

蔡家拳

第四段

37、轉身弓步掃掌38、上馬虛步扣捶39、卸馬左抬捶40、右蓋捶41、右撇掌42、左虛步標掌43、右虛步標掌44、右勾彈腿45、弓步力掌46、左勾彈腿47、退馬跪鬥48、弓步按掌插指49、穿橋尖㬹

第五段

50、轉身齊門捶51、虛步雙插指52、左三角步右直拳53、右三角步左直拳54、上步掃腳55、右側踩腿56、叉步蛇形手57、退步左格沖拳58、轉身右格沖拳59、連環橫擊肘60、上步右標腿61、上步左標腿

62、左麒麟步下撞拳63、轉身橫掃掌64、左虛步亮掌

第六段

65、上步右擺腳66、退步右跪鬥67、弓步車輪掌68、拖步迎面掌69、右頂膝70、僕步盤腿71、上步左踩腿72、弓步伏手73、連環下掃腿74、馬步飛哨捶75、右虛步沉橋76、卸馬左截橋77、撩襠腳78、左跪步劈掌79、虛步雙劈掌80、並步收拳

雙頭棍套路

特點:這套棍集中撩南派長棍“箭、殺、掃、封、攔、截”等主要棍法,上、中、下路兼顧,變化多端,演練時十分注重基本功。一招一式務求準確到位,勁力順達,體現蔡棍‘快、准、狠“的風格。

套路動作名稱:

1、左手持棍並步立正2、左平橫3、右平橫4、左進玉樓5、右進玉樓6、中平放箭7、回馬槍8、肘壓連天照9、推沙撇海10、橫平一棍11、手抱琵琶12、踏步一扣13、回身滴水棍14、左右擔水棍15、青龍入水(左)16、青龍入水(右)17、回馬槍18、迎面一刹19、弓步落棍頭20、虛步掃腳跟21、馬步橫平棍22、左右掃地棍23、左右挑棍24、回馬槍25、橫平掃棍一挑26、單兵救子27、平中一箭28、蘇洵下馬槍29、虎靠壇門30、猴子設洞31、吹簫棍32、跪步封膝33、上攔天橋34、下攔地刹35、掃地棍36、插步封腰37、一割一刹38、進步按棍39、進步連撞棍40、回頭一支香41、上馬九龍槍42、死蛇攔路43、鐵筆畫眉44、白虎獻頭45、猴子挑水46、左封47、右封48、蓮花蓋頂49、老樹盤根50、虛步滴水51、上馬連環槍52、破頭剃棍53、虛步推掌棍54、收勢

蔡家拳的特點是“快”,相傳為清朝乾隆初年番禺蔡展光所創,流傳於中山、從化、花縣、湛江等地。乾隆年間,少林寺108名好漢中第15名弟子名叫爛頭何,他輾轉到了中山后,為反清複明收徒授拳。在眾多徒弟中,關翅是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關翅後來將蔡家龍形拳轉授給劉紀。劉紀天資聰穎,外加勤修苦練,很快就青出於藍。100多年前,劉紀到沙溪溪角劉九如家教拳。何恩是劉家小廝,鍾情武術卻沒錢拜師學武,便默記劉九如每晚所學招式於心,暗自練習。劉紀發現後,被何恩的誠心感動,征得劉九如同意後收其為徒。在劉紀的悉心指導下,兩人武功日益精進。學成後,劉九如隱居鄉間,傳授的徒弟很少。何恩則一生以授武為業,居無定所,桃李遍佈。中山的沙溪、大湧、南下、庫充等地仍然風行的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扭碎梅等拳術套路,都是他流傳下來的。何恩是近現代對中山武術貢獻最大、影響最深的一代傳統武術宗師。

主要傳人

蔡家拳是廣東五大名家之一,相傳蔡家拳是蔡展光所傳。蔡展光是拜至善禪師為師後學來的。茂名市化州縣官橋區有位蔡拳師傅陳永明,現年七十二歲,他談起蔡家拳術,滔滔不絕,比劃起來,手法多變,普用撥腳,下盤功夫遠近馳名。他的拳法為廉江縣“光頂公”所傳。廉江縣嶺仔林的梁衛星師傅(現年七十一歲),他的蔡家拳與陳永明的拳法十分相似,有的連套路名稱他業相同。梁衛星師傅的蔡家拳是從廉江梁積華學來的。據梁積華師傅說:他是從清廷逃犯林春甫學來的。七十歲左右的人都認得林春甫,他逃來廉江教了一輩子拳,死在廉江,徒子徒孫為他立了碑,年年祭拜,十分敬仰。1984年廣東省武術觀摩交流會在海南島舉行時,湛江曾均興師傅(60歲)表演了蔡家拳,並作了錄影。分佈:蔡家拳在廣東流傳廣泛,湛江、茂名、化州、高州、梅錄、水東、江門、中山、佛山、番禺、從化、花縣、曲江、南雄、韶關、廣州、增城等市縣相當流行。

 因擔心蔡家拳失傳,83歲的劉森目前正在修拳譜。

劉森是蔡家拳在中山的第六代傳人。83歲的老人依然高大健壯,臉上常帶微笑。他一生不以功夫為人知,卻以擅醫跌打損傷為鄉鄰所尊敬。劉森八十有三,是蔡家拳在中山的第六代傳人,8歲師從蔡家拳一代宗師何恩學武。9歲上學後,劉森暫時把武術擱下,專心讀書。17歲那年,中山淪陷,劉家的財產都被進駐的日本人奪去,一夜之間從家業豐裕變為一貧如洗。及至18歲,歷經社會動盪的劉森深感學一門功夫傍身的重要性,特意請何恩的兒子何為在自己家中傳授蔡家拳。其時何為已年近四十,深得何恩的蔡家拳真傳,在石岐民安街收徒授拳。此後劉森一直跟隨何為學蔡家拳,直到何為77歲臨終前,終於將蔡家拳真傳傾囊傳授給劉森。劉森說,這是師傅向他割腹秘傳。

蔡家拳很難練,學起來異常辛苦,能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加上師傅在授拳時沒有向每個徒弟都傾囊相授,所以能得到蔡家拳真傳的人少之又少。劉森就是中山蔡家拳傳人中最權威的一個。劉森對蔡家拳的傳承憂心忡忡,因為其中部分拳種如硬門拳、軟門拳已經無可挽回地失傳了。倖存下來的拳種也在一代代相傳中變得面目全非,與真傳蔡家拳相差甚遠。劉森擔心地說:“這樣下去,蔡家拳可能不用多久就失傳了。”因為這種擔心,他把何恩、何為教給他的拳術和器械套路整理出來,期望能對蔡家拳的流傳盡一份力。在序中他寫道:“蔡家拳變化莫測難以精通,晚生惟恐失傳,將龍形拳術記錄下來。”

劉森住在南下沙崗村,只要說起他,附近沒有人不認識這個年過八十卻仍然身板挺直、笑容滿面的老人,大家都尊敬地叫他森叔。但稍年輕一點的卻不知道原來森叔還有一手厲害功夫。解放前,年輕的劉森很愛玩,最喜歡與別人切磋比武。每逢農村有節日聚會,例如春節、四月初八佛誕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他就興沖沖地到周圍鄉鎮表演,准能遇上一幫和他一樣愛好武術的年輕人。但劉森生性豁達寬厚,從不與人爭英雄,比武也只是一時技癢,並非要爭第一第二。但他身材高大壯實,又有一手“腰馬扎實、出手快速”的蔡家拳,一對四根本不在話下。解放後,劉森被劃為富農,在土改中差一點被批鬥。所幸他一生與人無爭,深得鄉人尊敬,安然無恙地度過了一劫,“文革”時也如此。從此他決定低調做人,不在外人面前露真功夫。

閑來無事,劉森喜歡隨性在自家寬敞的院子裡打幾下拳,當成鍛煉身體。經常有同門師弟來看望劉森,他就順便幫他們把變形的招式修正,還蔡家拳原來面目。但來得最多的還是慕名前來找他療傷的人,劉森擅長醫治跌打風濕。年輕時,他向多位鄉間名醫學過治療跌打損傷的方法,經常為鄉人治病卻不收錢。在他看來,為人治病猶勝施捨。幾十年下來,劉森作為“醫者”的名氣比“武者”要響亮得多。雖得蔡家拳真傳,劉森卻從沒收過一個徒弟,一來是不願功夫外露,最重要的是多年來沒遇見過“合心水”的傳人。他對徒弟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品行好,他擔心功夫被惡徒學去做傷天害理的事;其次要蕙心蘭質,功夫不是單下苦功就能學好,要有“悟性”才行。蔡家拳要旨“虛實兩者在智中”,就點明了對天分的要求;第三性情要好,寬厚待人,謙遜無私。

和劉森矯正師弟的蔡家拳招式一樣,何恩的師傅劉紀也幸遇一個和尚,在其指點下使中山的蔡家拳得以真正傳承。一日,劉紀一徒弟在石岐一條巷子中與惡徒交手,幾下功夫就把那人打敗。惡徒走後,一直在旁邊靜觀的和尚走上前問劉紀徒弟功夫是誰教的,可否代為引見。這位和尚名號羅盤大師,他見到劉紀後實言相告,劉紀所學的蔡家拳並非全部真傳,他願將自己的正宗蔡家拳悉數傳授。就這樣,劉紀得到了真傳蔡家拳,並轉授給何恩、劉九如兩位入室弟子。劉森這才有機緣學得正宗的功夫。 祖師爺的這一段往事,劉森無緣親見,只是從師傅何為處聽說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