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古人買房那些事 白居易竟買不起市區房

北宋開封的拆遷費每戶相當45600元人民幣

雖然古代開發商沒有現如今的開發商這麼“牛”, 環境和政策對他們都不太有利, 但是在拆遷問題上, 始終還是開發商們佔優勢。

就比如竇乂, 他就知道要搞房產, 首先得朝上有人, 於是傍上了當朝太尉。

古代拆遷過程更為暴力, 因為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國家要用哪裡就用哪裡。 當然, 在古代, 也不乏一些民主的君主。

北宋開封的拆遷費每戶相當45600元人民幣

例如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 開封外城向外拓展, 規劃中的新修城牆要佔用120戶居民的住宅, 宋神宗讓開封府制定拆遷補償計畫, 開封府寫報告說, 總共需要補償款兩萬零六百貫, 平均每戶至少能拿到補償款171貫。

北宋東京汴梁

當時的171貫銅錢, 大約等於現在的四萬五千六百元人民幣。 這些錢能不能在宋朝買到房?

買不起市區房的白居易權當候鳥族

古代人買房子, 也跟現在人一樣, 要考慮很多因素。

第一也是看房價是否承受得起。 不管是古代購房者, 還是現代購房者, 買房之前都會掂量一下樓盤的價格和自己的腰包。 比如蘇氏兄弟, 一輩子也沒在首都買房, 而是到其他相對便宜的地方買房。 而唐代詩人白居易買房更有意思,

跟現代都市打工族的買房經歷很像。

白居易二十八歲考中舉人, 二十九歲考中進士, 三十二歲參加工作, 幹的是“校書郎”, 就是在中央辦公廳負責校對紅頭文件的工作人員。 級別呢, 是正九品, 相當於一個小縣的縣長, 不過工資卻不低, 每月一萬六千錢。 白居易在長安東郊常樂裡租了四間茅屋, 因為離上班的地方遠, 又養了一匹馬代步, 此外還雇了兩個保姆, 這樣每月的開銷是七千五百錢, 剩下八千五百錢存起來。 但是存了十年, 他也沒能在長安買下一套房子。

白居易

後來白居易覺得這樣長期租房不是辦法, 就跑到陝西渭南縣, 也就是長安城的衛星城, 買下一處宅子, 平時住在單位, 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 有點和現在的大都市白領差不多, 在郊區買房不住, 而在城裡租房上班。

買不起市區房的白居易權當候鳥族

古人賣房子得讓鄰居簽字同意

除了看房價, 古代人買房也要考慮位置和周邊環境是否合適。 古人跟我們一樣重視居住環境,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遷。 古代人買房考慮最有意思的一點, 還在一個叫親鄰糾紛的問題上。

現在人買房之前, 一般都是調查房子的權證是否齊全, 品質是否過關。 而古代人買房之前, 主要不是調查房子的權證和品質, 而是調查賣主, 搞清楚他的家人、族人和鄰居是否同意他賣房, 因為在古代,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並不需要通過物價局、房管局的批准,卻需要通過賣主家人、族人和鄰居的批准。

正規的做法是拿一個小本子,把親戚鄰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後從族長老太爺到隔壁大媽,讓他們挨個簽字。假如其中一個拒簽,這房就別打算賣了。

因為在古代,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並不需要通過物價局、房管局的批准,卻需要通過賣主家人、族人和鄰居的批准。

正規的做法是拿一個小本子,把親戚鄰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後從族長老太爺到隔壁大媽,讓他們挨個簽字。假如其中一個拒簽,這房就別打算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