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什麼不殺曹丕?曹丕為什麼要殺曹植?

曹丕是怎樣稱帝的

作為三國時代魏國的開創者, 曹丕並不是用兵權打下的江山, 而是他的君主漢獻帝拱手相讓。 這漢獻帝心智上難道存在缺陷, 將漢朝的大好江山拱手交給自己的臣子?這樣說可就真真冤枉了劉協。 這皇位禪讓是漢獻帝迫于現實壓力被曹丕一手搞出來的“歷史正劇”而已, 好讓曹丕名正言順的登上皇位。

曹丕劇照

隨著漢朝的逐漸衰敗, 皇權也漸漸旁落, 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曹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手握軍政大權, 官拜宰相, 被封為魏王。 曹操沒敢篡位, 多受制於禮制法度, 而且曹操為人算得上光明磊落, 又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錮, 也樂得做一個有實無名的“皇帝”。

曹丕就大不同的, 從曹操手中世襲了丞相與魏王封號, 一心廢棄漢獻帝, 開創曹氏家族的雄圖霸業。 曹丕暗地裡籌謀, 發動文武百官聯名上書, 逼迫漢獻帝讓位。

為了名正言順的當皇帝, 曹丕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把原始部落按照賢能推舉領導人的禪讓制都搬出來了。 漢獻帝非常明白自己的處境, 軍政大權沒有在自己手中, 只能是任人魚肉, 乖乖的將玉璽交了出來, 並隆重舉辦了禪讓大典。

將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運用到封建王朝的世襲制上, 這不能說成是歷史的倒退, 只能說是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段而已。 曹丕的文治武功、膽識計謀都符合稱帝的客觀條件, 把魏國治理的也是有聲有色。

曹丕的老師有哪幾位

曹操善收羅人才, 曹丕也繼承此風, 曹丕身邊的高明謀士數不勝數。 曹操在考察太子人選時, 曹丕的智囊團出了不少計謀。 曹丕登上地位後, 這些謀士也都得到了加官進爵。

曹丕劇照

曹丕的老師應該可以包括三位, 司馬懿, 吳質和賈詡。

司馬懿的先祖均為漢代重臣, 自小聰慧大氣, 被傳有非凡之才。 司馬懿最初假裝生病, 拒絕為曹謀事, 後來曹操稱霸一方, 徵召司馬懿, 遂入曹。 曹操命司馬懿輔佐太子。 曹操對司馬懿有防備之心,

認為司馬懿以後對曹氏有威脅, 曹丕護之, 加上司馬懿自身刻意勤懇做事, 曹操漸漸放下防備。 曹丕被立為太子, 一直到登上帝位, 司馬懿一直盡心輔佐, 在蜀國六次討伐曹魏的時候, 司馬懿多次擊退蜀國入侵。 。

賈詡被稱為毒士, 算無遺策, 謀劃能力強, 精通兵法。 前期多次易主, 最早在董卓部下, 接著到了張繡軍裡, 後來跟隨曹操。 賈詡心知非曹操舊臣, 從不主動展現自己。 選擇輔佐曹丕, 被曹丕重用。 在曹丕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時, 賈詡以廢長立幼引來禍亂的故事, 暗示曹操棄曹植, 選曹丕。 賈詡在外名聲不好, 曹丕並不介意, 從不猜忌反而委以重任, 封官加爵, 可惜後來不聽從賈詡建議, 先治國再討伐, 以致兩次征戰吳國均失敗而回。

吳質, 生性放浪形骸, 肆無忌憚。 為曹丕出謀劃策, 計謀良多。 在曹丕爭奪繼承權重頗有功勞。 與後來被封諸侯, 頗為顯貴。

曹丕生性善於用人, 能拉攏奇人異士為其謀權, 這些謀士選擇曹丕同樣也是看重曹丕有登上皇位的能力。

曹丕畫像

揭秘曹操為什麼不殺曹丕

曹操此人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怎麼好,但是子嗣的確是非常多,據史料記載有二十五個兒子。但是,曹孟德基因再強大,也不可能使這 二十五個孩子各個人中龍鳳。所以其中比較有名的也不過是四子:曹丕,曹植,曹彰和曹沖。

曹丕劇照

曹彰就是特別能打,領軍打仗在行,但是最後為了保護父親戰死沙場。曹植有才華,政治才能厲害,但是最後還是沒躲過曹丕,被逼著作了首“七步詩”來傾訴自己的委屈。曹沖是曹操最小的也是最得寵的兒子,智商超群少年成名並且天性寬厚善良,如果曹操多加培養,今後絕對是一位好君主,然而天妒英才,讓其在十三歲的時候病死了。

還有一說,曹沖是被曹丕害死的。為什麼呢?曹丕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孩子,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順利登上王位,安安靜靜地做皇帝。本來按照古時候立長立嫡的規矩,他完全不用擔心。但是曹操對小兒子的寵愛和立幼的傾向讓曹丕不得不引起重視,加上曹沖身子骨本來就不好,就這樣英年早逝了。

曹操雖然痛失愛子,但是他理智還是清晰的。曹丕是正統的嫡長子,能文能武,擅長用兵,且性格最像自己,最關鍵的是在這亂世中這種陰險的性格反倒是更適合當君主。曹植雖然有競爭能力,但是其放蕩不羈貪杯的性格並不好控制。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考慮,沒有比曹丕更適合的繼承人。

曹丕到底為什麼要殺曹植

南北朝山水詩第一人謝靈運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分一鬥。然而縱然是詩才無雙的曹植,在權力相爭的時候,也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曹丕與曹植

在老大曹昂死後,開始了長達將近十年的世子之爭。在曹操臨死之際方才結束。期間記載在史書中的,也就幾件。而且都是以曹丕獲勝而告終。最後一次交鋒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值關羽進攻曹仁所部,曹操命曹植前去救曹仁。曹植因酒誤事,失去了最後的機會。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去世了。

大家注意到沒有,曹植的謀臣是楊修,楊修厲害之處是小聰明。曹丕的謀臣是司馬懿,厲害之處在於隱忍。那麼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至少大部分時間,可以推測曹植都是處於優勢地位,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起對曹丕的攻擊,而曹丕只能小心翼翼防禦,以防被抓到把柄。

然而最後坐在龍椅上的是曹丕。本來就招到曹丕的妒恨。再加上曹植非常的有才華,後人評價曹植,李白,蘇軾擁有的是“仙才”。必然擁有很多崇拜者。在那個時代,曹植的崇拜者們都是士族,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在曹植身邊很容易團結一股巨大的力量。這樣,會威脅到曹丕的皇位。

對於威脅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剷除,但是礙于母后卞氏和輿論的壓力,不能直接殺死。只好讓他不停的換封地。不能讓他積蓄屬於他自己的力量。

文章憎命達,歷史就是如此神奇,或許對曹植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是對整個中國的文化而言,卻是一大幸事。在經過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名垂千古。

揭秘曹操為什麼不殺曹丕

曹操此人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怎麼好,但是子嗣的確是非常多,據史料記載有二十五個兒子。但是,曹孟德基因再強大,也不可能使這 二十五個孩子各個人中龍鳳。所以其中比較有名的也不過是四子:曹丕,曹植,曹彰和曹沖。

曹丕劇照

曹彰就是特別能打,領軍打仗在行,但是最後為了保護父親戰死沙場。曹植有才華,政治才能厲害,但是最後還是沒躲過曹丕,被逼著作了首“七步詩”來傾訴自己的委屈。曹沖是曹操最小的也是最得寵的兒子,智商超群少年成名並且天性寬厚善良,如果曹操多加培養,今後絕對是一位好君主,然而天妒英才,讓其在十三歲的時候病死了。

還有一說,曹沖是被曹丕害死的。為什麼呢?曹丕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孩子,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順利登上王位,安安靜靜地做皇帝。本來按照古時候立長立嫡的規矩,他完全不用擔心。但是曹操對小兒子的寵愛和立幼的傾向讓曹丕不得不引起重視,加上曹沖身子骨本來就不好,就這樣英年早逝了。

曹操雖然痛失愛子,但是他理智還是清晰的。曹丕是正統的嫡長子,能文能武,擅長用兵,且性格最像自己,最關鍵的是在這亂世中這種陰險的性格反倒是更適合當君主。曹植雖然有競爭能力,但是其放蕩不羈貪杯的性格並不好控制。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考慮,沒有比曹丕更適合的繼承人。

曹丕到底為什麼要殺曹植

南北朝山水詩第一人謝靈運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鬥,我得一鬥,自古及今共分一鬥。然而縱然是詩才無雙的曹植,在權力相爭的時候,也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曹丕與曹植

在老大曹昂死後,開始了長達將近十年的世子之爭。在曹操臨死之際方才結束。期間記載在史書中的,也就幾件。而且都是以曹丕獲勝而告終。最後一次交鋒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值關羽進攻曹仁所部,曹操命曹植前去救曹仁。曹植因酒誤事,失去了最後的機會。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去世了。

大家注意到沒有,曹植的謀臣是楊修,楊修厲害之處是小聰明。曹丕的謀臣是司馬懿,厲害之處在於隱忍。那麼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至少大部分時間,可以推測曹植都是處於優勢地位,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起對曹丕的攻擊,而曹丕只能小心翼翼防禦,以防被抓到把柄。

然而最後坐在龍椅上的是曹丕。本來就招到曹丕的妒恨。再加上曹植非常的有才華,後人評價曹植,李白,蘇軾擁有的是“仙才”。必然擁有很多崇拜者。在那個時代,曹植的崇拜者們都是士族,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在曹植身邊很容易團結一股巨大的力量。這樣,會威脅到曹丕的皇位。

對於威脅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剷除,但是礙于母后卞氏和輿論的壓力,不能直接殺死。只好讓他不停的換封地。不能讓他積蓄屬於他自己的力量。

文章憎命達,歷史就是如此神奇,或許對曹植而言,這並不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是對整個中國的文化而言,卻是一大幸事。在經過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名垂千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