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琴的音色和木料之間有多大關係呢?

斫琴師林昊成訪談錄

古琴, 亦稱瑤琴、, 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 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 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

據《》記載, 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 最早就稱為“琴”, 20世紀初, 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 被稱作"古琴"。 俞伯牙、鐘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千古流傳。 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 是中的瑰寶, 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是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

蜀派古琴又稱川派古琴, 是中國琴壇的一個重要流派。 其演奏風格自古有“蜀聲躁急, 若激浪奔雷”的特點。 清代張孔山在青城山修訂的《流水》, 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 流傳最廣。 四川當代斫琴師輩出, 除了老一輩何明威, 還有曾成偉、胡錦蓉、宋文庭、張勇、郎海濤、周楊、謝家良等各位老師, 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其中的林昊成老師。

記者(楊久川):古琴的音色和木料之間有多大關係呢?我剛才有問過似乎都是老杉木做的?

林(林昊成):各種木料都有各自的特色, 每個老師使用其自己熟悉的木料作出自己喜歡音色的琴, 本來就是古琴手工斫制的妙處, 而我之所以使用杉木多是由於做出來的音色符合我自己的喜好。 每張木料掏出來後音色都不一樣, 如何協調, 發揮他的優點是平時做琴考慮最多的地方。

記者:您的古琴我看漆色都很漂亮, 黑色中還透著很多據您說是鹿角和各色寶石的顆粒, 古琴大漆工藝是不是很複雜的?

林:大漆工藝確實比較麻煩, 工藝又多耗時又久, 一張琴不算備料基本上是前後一年的時間, 但是出來的寶光內斂的感覺確實很不一樣, 古琴審美上很大程度就是欣賞這個漆器之美。 但其實鹿角和寶石灰除去美觀, 最重要還是對音色的影響, 不同的灰胎配比會有非常不同的音色效果。

記者:您是斫琴人, 你覺得大家如何能分辨一張古琴的優劣?

林:這個倒是多少有一點心得,

樂器的好壞一定和音色相關, 這個是前提, 然後是手感。 這件事情就我接觸的情況可能大家都遇得上, 今天選琴的朋友中初學者占大多數, 這些朋友接觸古琴時間短數量少, 難於理解一張古琴在不同能力演奏者的手中, 表現力原本就是千差萬別, 確實不是僅僅容易彈、易出聲、音下沉就可以。 固然一張普通的琴在高手手下依然能呼風喚雨, 但是一張好琴往往在普通人手中顯得平庸無奇, 甚至還有那麼一點難彈。 這個在我看來實在是莫得辦法的事情。

記者:這個我很難理解, 難道一張好琴不就應該很好彈?

林: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好些年, 譬如專業相機就是比普通相機重的多, 不是他不想做輕, 而是不能做輕, 材料不一樣效果就不一樣, 當然更不是做的重就可以賣的貴。

記者:那您覺得您做的古琴是適合在三五個人雅聚亦或是演奏呢?

林:第一是你想要什麼效果, 其二是看個人演奏水準。 高水準的人當然可以在百人會場彈出三五人小聚的效果, 也可以在三五人小聚中表達正襟危坐的廟堂氣息,這個和琴關係不大,和演奏水準的高低很有關係。

記者:中國古代使用五聲音階,追求中正平和的至高境界,您斫琴時候會重點鑽研這個問題吧?

林:古琴固然按照古譜演奏,但高水準的演奏者會使用各種技巧,包括成公亮和李風雲的演奏,你一聽就會覺得很好聽,那是因為除了把每個譜子中的音符彈出來外,還有大量的技巧,其中有切分音的運用、音色大小的變化、聲音強弱的對比,上中下准不同的下手方式,當然那還一定少不了和絃,只談“宮商角徵羽”“清微淡遠”在我是很難運用在做古琴上的。

記者:對普通朋友欣賞古琴,您有什麼建議?

林:不要先入為主,既不是去考察獵奇,也不抱著接受教育的心態,實際情況是且不要說任何一個成年人,就是六七歲的小孩學習三五個月後能彈良宵引也是很常見的。之後循序漸進就上路了。(編輯:劉思尋)

林昊成是當代蜀派斫琴家中獨有特徵的一位元老師,為人和善低調。在數十年對蜀派古琴的探索中,不斷積累傳統斫琴特徵,形成了一套具有蜀派古琴特色的審美趣味和斫琴風格。

也可以在三五人小聚中表達正襟危坐的廟堂氣息,這個和琴關係不大,和演奏水準的高低很有關係。

記者:中國古代使用五聲音階,追求中正平和的至高境界,您斫琴時候會重點鑽研這個問題吧?

林:古琴固然按照古譜演奏,但高水準的演奏者會使用各種技巧,包括成公亮和李風雲的演奏,你一聽就會覺得很好聽,那是因為除了把每個譜子中的音符彈出來外,還有大量的技巧,其中有切分音的運用、音色大小的變化、聲音強弱的對比,上中下准不同的下手方式,當然那還一定少不了和絃,只談“宮商角徵羽”“清微淡遠”在我是很難運用在做古琴上的。

記者:對普通朋友欣賞古琴,您有什麼建議?

林:不要先入為主,既不是去考察獵奇,也不抱著接受教育的心態,實際情況是且不要說任何一個成年人,就是六七歲的小孩學習三五個月後能彈良宵引也是很常見的。之後循序漸進就上路了。(編輯:劉思尋)

林昊成是當代蜀派斫琴家中獨有特徵的一位元老師,為人和善低調。在數十年對蜀派古琴的探索中,不斷積累傳統斫琴特徵,形成了一套具有蜀派古琴特色的審美趣味和斫琴風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