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能源業在轉型中潛行

“氣荒”倒逼的能源革命、南海可燃冰試采成功, 亦喜亦憂間, 能源業度過了2017。

文│《中國經濟資訊》記者 姚堯

2017年12月8日, 國際能源署聯合電力規劃總院和中國石油在北京發佈了《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國特別報告》,

指出中國正在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向以服務為基礎的經濟和更清潔的能源結構邁進。

在經濟結構轉變、提升能源效率政策等綜合影響下, 2017年, 中國能源需求增長速度將下降至1%左右, 且更多依賴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電力, 而非煤炭。

回顧這一年, 整個能源業在轉型中不斷潛行, 既有因“氣荒”倒逼的能源革命, 也有南海可燃冰試采成功的欣喜, 可謂多事之秋, 憂喜參半。

“一帶一路”力挺能源業

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 我國能源企業正在加速走出去。 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重點行業有電力、礦業資源和製造業、能源、基礎設施等, 覆蓋了風電、光伏、天然氣等能源行業。

中石油和中國華信, 在2017年2月, 獲得阿聯酋阿布達比陸上最大的油氣區塊40年開發權益。 其中, 中石油獲得油田開發專案8%的權益, 同時獲得專案聯合作業公司阿布達比ADCO 8%的股份。 中國華信獲得阿布達比陸上租讓合同區塊4%權益, 獲得年度份額油將超過320萬噸, 加上之前達成的長期原油供應計畫, 其每年可為中國市場穩定提供1320萬噸以上的優質原油, 相當於我國10天左右的原油消費量。

隨著我國能源產業日趨成熟、技術不斷突破、成本快速下降, 能源企業正積極出海佈局, 已成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領域的生力軍, 風電、太陽能產業鏈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 有機構預測,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清潔能源市場和需求巨大,

而中國能源產業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以及效果好、技術實用性強等比較優勢, 為中國能源企業出海奠定了基礎。

油企成功“走出去”

2017年4月, 埃克森美孚、Hess和中海油尼克森共同宣佈, 在南美圭亞那近海區域累積探明石油儲量增至25億桶, 給低迷的國際石油市場帶來了活力。 中海油由於對尼克森的收購, 而享有該油田25%的權益。 經《中國經濟資訊》記者推算, 我國將因此獲得約6億桶原油, 相當於我國90天的石油進口量, 是中國油企“走出去”的又一收穫。

可燃冰試采成功

2017年5至7月間, 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在南海神狐海域連續產氣60天, 累計產氣量達30.9萬立方米, 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持續產氣時間最長、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

實現了我國可燃冰開發的歷史性突破, 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可燃冰的商業化開採對我國意義重大。 這是因為, 我國可燃冰資源儲量十分巨大, 約合800億噸油當量, 相當於沙特目前可探明石油儲量的1.25倍以上。 這次可燃冰試采成功, 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有里程碑意義。

電改再現“爆發期”

在2017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提到了深化電力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抓好”電力體制改革。 電力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 一直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 現已具有取得突破的條件。

新電改是從2015年起開始的,

現已兩年有餘。 其間, 新電改經歷了政策出臺、局部試點, 檔配套等關鍵環節, 已在全國全面展開, 改革速度之快、力度之強也是前所未有。 截至2017年歲末, 我國啟動電力體制綜改試點的省份已經多達23個, 新註冊成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已多達33家, 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已全面覆蓋31個省級電網, 全國新成立超過6400家售電公司, 電力市場化交易已突破1萬億千瓦時, 還有105家增量配網改革啟動。

在電改紅利釋放、中央與地方強力推進和電力供給側改革多重因素推動下, 新電改在2017年進入了第二輪爆發期。

“氣荒”迫能源革命

2017年11月28日, 河北首次拉響全省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 天然氣供應處於嚴重緊張狀態, 各地開始限氣停氣。 此後, 山西、山東和河南等地相繼傳出了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消息。有觀點認為,本次“氣荒”的導火索是過快過猛的煤改氣工程,一入冬,居民用氣量猛增,再加上工業用氣,需求缺口更大。

其實早在2017年9月底,LNG(液化天然氣)就已經拉開了漲價序幕。國家發改委雖已全力平抑“氣荒”帶來的氣價衝擊波,但收效甚微。據中國能源網報導,數月以來,我國LNG市場供應價從3000元/噸迅速竄高到7000多元/噸,漲幅超過100%。據分析,這與我國長期存在的天然氣儲備能力不足有直接關係。資料顯示,2016年底,我國地下儲氣庫實際工作量為76億立方米,僅占當年2058億立方米消費量的3.7%,大大低於國際16%的平均水準。

我國的能源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依靠管道運輸或者進口LNG,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根本問題。僅僅LNG進口量一項,2017年前10個月已經增長接近50%,仍無法滿足天然氣強勁增長之需求。

然而利弊相生,在這次“氣荒”背後,我國加快能源革命的嘗試——用油改氣、煤改氣等政策改變北方地區的能源消費格局,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既然邁出了能源革命的步子,只能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國家能源集團成立

2017年11月28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成的新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家能源集團)在京正式成立。公司重組後,資產規模高達1.8萬億元,擁有33萬名員工。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有評論認為,國家能源集團的成立標誌著我國已經邁出打造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綜合能源集團的關鍵一步。

光伏業獲長足進步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用這句話來形容2017年的光伏行業或許並不為過。2017年,光伏行業預計有超過50GW的光伏新增裝機,光伏企業也快速發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據統計,在已公佈前三季度財報的上市公司中,有超過80%的光伏企業實現了營收增長,超過60%的光伏企業實現了淨利增長。

總之,雖然2017年“過山車”式的國際油價,及中東產油國局勢的動盪給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了眾多不確定性。但我國在能源領域的佈局、重組和技術創新卻從未停歇,一直有序推進。如果2016年是我國能源行業“處境艱難”的一年,2017年就是“企穩回升”的一年。前述轉型創新必為2018年的到來埋下伏筆。

山西、山東和河南等地相繼傳出了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消息。有觀點認為,本次“氣荒”的導火索是過快過猛的煤改氣工程,一入冬,居民用氣量猛增,再加上工業用氣,需求缺口更大。

其實早在2017年9月底,LNG(液化天然氣)就已經拉開了漲價序幕。國家發改委雖已全力平抑“氣荒”帶來的氣價衝擊波,但收效甚微。據中國能源網報導,數月以來,我國LNG市場供應價從3000元/噸迅速竄高到7000多元/噸,漲幅超過100%。據分析,這與我國長期存在的天然氣儲備能力不足有直接關係。資料顯示,2016年底,我國地下儲氣庫實際工作量為76億立方米,僅占當年2058億立方米消費量的3.7%,大大低於國際16%的平均水準。

我國的能源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依靠管道運輸或者進口LNG,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根本問題。僅僅LNG進口量一項,2017年前10個月已經增長接近50%,仍無法滿足天然氣強勁增長之需求。

然而利弊相生,在這次“氣荒”背後,我國加快能源革命的嘗試——用油改氣、煤改氣等政策改變北方地區的能源消費格局,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既然邁出了能源革命的步子,只能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國家能源集團成立

2017年11月28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成的新公司——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國家能源集團)在京正式成立。公司重組後,資產規模高達1.8萬億元,擁有33萬名員工。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生產、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有評論認為,國家能源集團的成立標誌著我國已經邁出打造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綜合能源集團的關鍵一步。

光伏業獲長足進步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用這句話來形容2017年的光伏行業或許並不為過。2017年,光伏行業預計有超過50GW的光伏新增裝機,光伏企業也快速發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據統計,在已公佈前三季度財報的上市公司中,有超過80%的光伏企業實現了營收增長,超過60%的光伏企業實現了淨利增長。

總之,雖然2017年“過山車”式的國際油價,及中東產油國局勢的動盪給國際能源市場帶來了眾多不確定性。但我國在能源領域的佈局、重組和技術創新卻從未停歇,一直有序推進。如果2016年是我國能源行業“處境艱難”的一年,2017年就是“企穩回升”的一年。前述轉型創新必為2018年的到來埋下伏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