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三國英雄模式:成年男人的偶像?

在四大名著中, 《紅樓夢》大概算是最雅的, 凡是自認為有些文化的國人都不大敢說自己沒有看過《紅樓夢》。 不過對於大多數普通讀者, 《紅樓夢》只不過是一部閒書而已, 看完之後大不了造成情緒短時傷感, 過後該幹嘛幹嘛, 對於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少影響。 《三國演義》就不同了, 從眾多帝王將相, 到無數市井小民, 許多代人從中吸收到了自己想要吸收的思想, 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人生觀。

《三國演義》在人物描寫方面最成功之處是為後世塑造了幾個經典偶像, 當一把手的可以學劉備;二把手可以學諸葛亮;關羽的“義”適用範圍更廣, 因此“粉絲”自然可以覆蓋三教九流各個層面。 這幾個偶像級人物相比西方同時代的英雄有個特點, 那就是幾乎沒有缺點, 一輩子始終展現給世人光輝的一面。 然而, 看看小說背後的史實卻不是如此。

劉備是個“仁君”,

在《三國演義》裡他的情緒除了因為關羽之死失控外, 一直非常理智, 不過張飛鞭打督郵事實上卻是替劉備背黑鍋。 當時各州郡接到朝廷的詔書, 凡因軍功而作了地方長吏的, 都要免職。 督郵到縣, 劉備知道自己屬於免職人員行列, 便到驛站求見, 督郵稱疾不肯接見。 劉備懷恨在心, 帶領手下闖了進去, 詐稱奉太守密令, 收捕督郵。 督郵被捆綁之後, 押到中山國邊界, 劉備解下印綬, 掛在督郵的脖子上, 鞭打百餘下。 本想要殺了他, 督郵苦苦求饒, 方才住手而去。

如果照實寫, 劉備鞭打督郵顯然理由不充分, 有泄私憤毆打無辜之嫌。 於是在《三國演義》裡被移花接木成了張飛打督郵, 而且這個原本“形狀”不明的督郵被抹黑成了貪官, 被打便有了充分的理由。

《單刀會》突出了關羽的英雄形象, 然而事實上卻是魯肅單刀赴會。 魯肅邀關羽相見, 責備關羽不返還三郡。 羽曰:“烏林之役, 左將軍身在行間, 戮力破敵, 豈得徒勞, 無一塊土, 而足下來欲收地邪!”肅曰:“不然。 始與豫州覲於長阪, 豫州之眾不當一校,

計窮慮極, 志勢摧弱, 圖欲遠竄, 望不及此。 主上矜湣豫州之身無有處所, 不愛土地士民之力, 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 愆德墮好。 今已藉手於西州矣, 又欲翦並荊州之土, 斯蓋凡夫所不忍行, 而況整領人物之主乎!”羽無以答。

其實按照史實來寫,

雖然魯肅敢於冒險的勇氣搶了“鏡頭”, 不過也無損關羽的“義”, 畢竟他並沒有因為說不過魯肅而惱羞成怒砍了完全不是對手的他, “羽無以答”恰恰說明了關羽是講理的, 並沒有仗著武功欺人。

相比劉備、關羽, 諸葛亮在被塑造成偶像的過程中得到的好處更多, 失街亭、斬馬謖讓諸葛亮很沒有面子, 作者便虛構了一個《空城計》幫他“沖喜”。 草船借箭的孫權也被剝奪了“智慧財產權”, 變成了諸葛亮版的草船借箭……

作為小說,《三國演義》讓成年男人也有了自己的偶像,他們可以在白日夢裡幻想自己是劉備、關羽或者諸葛亮,這種幻想可以促進他們在行為上模仿偶像,是有積極意義的。不過同時,凡英雄人物必然“高大全”也成了幾百年來一種不好的宣傳習慣,讓英雄遠離普通群眾,變成了完全不同於普通人的“非正常人類”,這點讓英雄示範作用大打了折扣。

作為小說,《三國演義》讓成年男人也有了自己的偶像,他們可以在白日夢裡幻想自己是劉備、關羽或者諸葛亮,這種幻想可以促進他們在行為上模仿偶像,是有積極意義的。不過同時,凡英雄人物必然“高大全”也成了幾百年來一種不好的宣傳習慣,讓英雄遠離普通群眾,變成了完全不同於普通人的“非正常人類”,這點讓英雄示範作用大打了折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