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規模投資海外的複星集團要出售綁定李安的Studio 8?

12月26日, 耶誕節後彭博社發出報導, 稱複星集團正在研究出售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Studio8股權的可行性。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 認為複星集團已經聯繫到投資者, 討論股權出售的可能性, 以及該公司所製作電影的融資, 但並未透露具體細節。

在消息發出後, Studio 8的代表拒絕發表評論。 該公司在一封電子郵件中稱, “複星是強有力的支持者, 並將繼續作為Studio 8的長期戰略股東”。

與此同時, 複星集團一位管理層也出面向媒體否認了出售Studio 8的消息, 復興暫時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說法或者考慮。 Studio 8之後有兩部的電影要做全球發行,

所以現在我們的精力都放在這兩部電影身上。 ”

彭博社的報導信誓旦旦, 但是當事的Studio 8和複星卻也雙雙出面否認。

孰真孰假可能暫時無法辨認, 但是這一新聞爆出的背後卻透露著很多值得玩味的資訊。

郭廣昌的信心對照殘酷的現實

“複星和Studio 8的電影大家就等著吧, 出來一定都是好作品。 ”今年6月複星集團的創始人郭廣昌曾經這樣對外宣佈。 “好作品都是熬出來的。 ”

郭廣昌彼時呼籲自信滿滿, 充滿了樂觀情緒, 但是現實卻有些殘酷, 複星與Studio 8的境況也許並沒有那麼樂觀, 真的需要繼續“熬”下去。

縱觀複星與Studio 8的聯姻史, 歸根結底的癥結就是源於Studio 8和博納影業共同製作發行的由李安導演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在大陸、北美、以及全球範圍的票房表現都屬不佳, 總計虧損超過4000萬美元, 投資回報率只有30%左右。 《好萊塢報導者》甚至將影片列為了2016年虧損最嚴重的電影之一。

中國大陸的票房也只有1.5億, 在動輒突破10億的今日中國電影市場, 《比利.林恩》可謂慘敗。 相比李安之前收穫滿堂喝彩的《少年派漂流記》和《斷背山》, 口碑是差強人意。

原本期待的票房力作以及雙方合作的開門紅卻變成了當頭棒喝一般的潰敗, 這樣的失利無疑使得花鉅資投資出品方Studio 8的複星倍感失望。

其實複星自己的日子也不算好過, 最近半年以來一直面臨著投資海外以及房地產產業重新整合的雙重緊箍咒。

今年8月中國國務院頒佈規定, 將開始嚴厲監管內地企業海外並購活動, 同時對房地產、酒店和娛樂領域的投資將作出外匯規管。 坊間一度傳聞四起, 與萬達一起, 致力於全球化發展的複星國際, 可能首當其衝受到當局的調查。

彼時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馬上出來表態:“複星高管不會將精力放在回應謠言上, 而是將精力放在發展上。 ”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複星集團在2014-2015年期間分別完成了15起和18起海外並購案, 總投資額超過了300億美元, 其中就包括投資博納, 收購Studio 8, 以及收購太陽馬戲團的交易。

但是自2016年中以來, 複星系開始逐步調整擴張的步伐, 過去“買買買”的速度大幅下降, 而且連續出售東京、倫敦多地房地產項目, 調整自己的資產包。 而這一切轉變, 除了降低負債率、加強產業聚焦的訴求之外, “郭廣昌協查風波”以及海外投資政策收緊, 顯然是不能忽視的重要背景。

2016年12月份複星宣佈出售美國保險公司Ironshore的全部股權, 以29.35億美元的價格交割,溢價近4億美元。2017年11月,複星集團再次將位於倫敦金融城的Lloyds Chambers 大樓轉賣給美國私人投資者。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複星的轉變有跡可循。

海外投資的步伐放緩,雖然主要是集團總部的業務,但是對於複星文化影視板塊的業務也將有著直接影響,Studio8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重新跳上了媒體的雷達;凡事皆有預兆,複星在今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就暗示將把“重心換到國內項目的製作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似乎出售Studio 8並不是沒有可能......

戰略收縮,人事變動,複星在走不一樣“影視”之路

早在2016年,時任複星集團CEO的梁信軍(現已離職告退)就曾明確表示,“複星計畫從現在起至2017年年底出售部分資產已償還債務,目的是將公司的信用評級提升至高於垃圾債級別,規模約300億-到400億元,包括地產、債券和股票。”但是,從債務結構上來看,複星系外幣債務占比依舊在50%,有券商分析師直言“有資本外流的嫌疑”。

Studio8恰恰是複星資本外流時期所收購的一部分資產。

Studio 8為華納影業前總裁羅賓諾夫創辦,在港股上市的複星國際於2014年6月與其簽署投資協定,持股60%,投資金額超1.5億美元(也有報導是2億美元)。在複星原本的設想裡,投資Studio 8能將好萊塢先進、成熟的電影製作經驗和方法,電影理念、技術和完善的製作發行體系引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將中國故事、中國元素融入創作題材。

有意思的是,回顧當初這筆交易,Studio 8的專案其實是複星國際從華誼兄弟手中截胡而來;原本華誼和Studio 8已經談了半年,但是在細節上愣是無法敲定,結果複星捷足先登,掏錢率先搞定了對方。

如果現在再回顧這筆交易,華誼的決策層一定會感到幸運,因為當時Studio 8最引以為傲的李安的《比利林恩》折戟沉沙,直接導致Studio 8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裡銷聲匿跡。

項目的失敗導致複星影視板塊的高層幾經變化,票房上的損失導致頻繁換人。據資料顯示,今年5月,原來在複星影視佈局中占重要位置,同時也是Studio 8董事會董事,全流程參與操盤《比利林恩》的黃競彥,交棒給了曾經在湖南電廣從業多年,後在萬達的五洲也有過經歷的榮陽。

當時另據媒體消息透露,不僅是複星高層的變動,影視板塊普通工作人員的流動性也很大;在上海這樣一個原本就缺乏影視人才的地方,複星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僅僅是複星影視的變化,複星總部的領導層在17年上半年也做了大調整,當初創業的“複星四劍客中”的梁信軍出人意料地突然辭職。資料顯示,當時梁信軍同時還兼任分管視頻和遊戲業務的複娛集團的總裁,可是隨著突然的“因為身體健康原因”的辭職,這一職務也交由他人執掌。

複星戰略大轉彎,Studio 8的項目後繼乏力?

其實,無論此次彭博的傳聞是否屬實,所謂“無風不起浪”,複星的戰略大調整以及Studio 8的近況不佳卻屬不爭的事實。

2017年7月底,被誤傳再次失聯的郭廣昌在飛機上做出的一段表述,稱最近對海外投資、中國金融亂相的梳理和規範,非常必要和及時。

“如果再不做點措施,就真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企業是‘人傻錢多’了。”

這樣的表述,不客氣地說,似乎有點自己打臉自己的意味。

國家監管機構針對海外投資的排查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海外投資給國內金融體系帶來風險,郭廣昌心領神會,隨即表態“整合全球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在中國發展”。

複星此前的高負債率一直是備受關注,加上海外投資眾多,包括轉移資產在內的很多揣測都時有耳聞。

從某種意義來說,降杠杆、降低負債對複星來說刻不容緩,也符合國家對於降低金融系統風險的宏觀方針。

2017複星的半年報顯示,複星國際淨資產負債率為47.4%,對比2015年、2016年破60%的負債率,正持續下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小官揣測,如果能夠出售Studio 8的資產,按照報導的“估值10億”以及複星“持股48%”的份額,複星出售Studio 8後多則能夠回收4.8億的資金,就算降低估值或者通過部分出售股權也可以回收2億-3億美金左右的現金,對與2014年媒體報導投資了1.5-2億左右的複星來說肯定不算是壞買賣。

只要有人願意掏錢買,回籠資金的誘惑,明擺著地就放在複星決策者的桌面上!

與此同時,根據上影節期間Studio 8羅賓諾夫對外的宣佈,所謂兩部Studio 8還在精心製作的電影是奇幻冒險巨制《阿爾法》,以及今年上半年完成的《白人男孩》,後者是根據上世紀80年代美國底特律發生的真實社會案件改編而成,由2015年的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擔綱主演。

小官搜索了一下發現,對於這兩部影片的報導和宣傳非常有限,影片的宣發投入或許尚未到位,後續的推廣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軌跡顯現。

與此同時,原本李安在《比利.林恩》之後計畫導演的另外一部講述拳王阿裡生前真實經歷的《馬尼拉之戰》也沒有後續跟進的報導,專案很有可能已經暫時完全擱置。至於原因:和前作一樣,《馬尼拉之戰》原本也計畫使用《比利林恩》有爭議的120幀4K技術來拍攝。

種種跡象表明,複星出售Studio 8的可能性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都完全符合邏輯和現狀。

雙方暫時的否認或許只是例行公事的媒體公關和拖延時間。

後續進展如何,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以29.35億美元的價格交割,溢價近4億美元。2017年11月,複星集團再次將位於倫敦金融城的Lloyds Chambers 大樓轉賣給美國私人投資者。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複星的轉變有跡可循。

海外投資的步伐放緩,雖然主要是集團總部的業務,但是對於複星文化影視板塊的業務也將有著直接影響,Studio8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重新跳上了媒體的雷達;凡事皆有預兆,複星在今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就暗示將把“重心換到國內項目的製作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似乎出售Studio 8並不是沒有可能......

戰略收縮,人事變動,複星在走不一樣“影視”之路

早在2016年,時任複星集團CEO的梁信軍(現已離職告退)就曾明確表示,“複星計畫從現在起至2017年年底出售部分資產已償還債務,目的是將公司的信用評級提升至高於垃圾債級別,規模約300億-到400億元,包括地產、債券和股票。”但是,從債務結構上來看,複星系外幣債務占比依舊在50%,有券商分析師直言“有資本外流的嫌疑”。

Studio8恰恰是複星資本外流時期所收購的一部分資產。

Studio 8為華納影業前總裁羅賓諾夫創辦,在港股上市的複星國際於2014年6月與其簽署投資協定,持股60%,投資金額超1.5億美元(也有報導是2億美元)。在複星原本的設想裡,投資Studio 8能將好萊塢先進、成熟的電影製作經驗和方法,電影理念、技術和完善的製作發行體系引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將中國故事、中國元素融入創作題材。

有意思的是,回顧當初這筆交易,Studio 8的專案其實是複星國際從華誼兄弟手中截胡而來;原本華誼和Studio 8已經談了半年,但是在細節上愣是無法敲定,結果複星捷足先登,掏錢率先搞定了對方。

如果現在再回顧這筆交易,華誼的決策層一定會感到幸運,因為當時Studio 8最引以為傲的李安的《比利林恩》折戟沉沙,直接導致Studio 8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裡銷聲匿跡。

項目的失敗導致複星影視板塊的高層幾經變化,票房上的損失導致頻繁換人。據資料顯示,今年5月,原來在複星影視佈局中占重要位置,同時也是Studio 8董事會董事,全流程參與操盤《比利林恩》的黃競彥,交棒給了曾經在湖南電廣從業多年,後在萬達的五洲也有過經歷的榮陽。

當時另據媒體消息透露,不僅是複星高層的變動,影視板塊普通工作人員的流動性也很大;在上海這樣一個原本就缺乏影視人才的地方,複星的日子並不好過。

不僅僅是複星影視的變化,複星總部的領導層在17年上半年也做了大調整,當初創業的“複星四劍客中”的梁信軍出人意料地突然辭職。資料顯示,當時梁信軍同時還兼任分管視頻和遊戲業務的複娛集團的總裁,可是隨著突然的“因為身體健康原因”的辭職,這一職務也交由他人執掌。

複星戰略大轉彎,Studio 8的項目後繼乏力?

其實,無論此次彭博的傳聞是否屬實,所謂“無風不起浪”,複星的戰略大調整以及Studio 8的近況不佳卻屬不爭的事實。

2017年7月底,被誤傳再次失聯的郭廣昌在飛機上做出的一段表述,稱最近對海外投資、中國金融亂相的梳理和規範,非常必要和及時。

“如果再不做點措施,就真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企業是‘人傻錢多’了。”

這樣的表述,不客氣地說,似乎有點自己打臉自己的意味。

國家監管機構針對海外投資的排查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海外投資給國內金融體系帶來風險,郭廣昌心領神會,隨即表態“整合全球資源是為了更好地在中國發展”。

複星此前的高負債率一直是備受關注,加上海外投資眾多,包括轉移資產在內的很多揣測都時有耳聞。

從某種意義來說,降杠杆、降低負債對複星來說刻不容緩,也符合國家對於降低金融系統風險的宏觀方針。

2017複星的半年報顯示,複星國際淨資產負債率為47.4%,對比2015年、2016年破60%的負債率,正持續下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小官揣測,如果能夠出售Studio 8的資產,按照報導的“估值10億”以及複星“持股48%”的份額,複星出售Studio 8後多則能夠回收4.8億的資金,就算降低估值或者通過部分出售股權也可以回收2億-3億美金左右的現金,對與2014年媒體報導投資了1.5-2億左右的複星來說肯定不算是壞買賣。

只要有人願意掏錢買,回籠資金的誘惑,明擺著地就放在複星決策者的桌面上!

與此同時,根據上影節期間Studio 8羅賓諾夫對外的宣佈,所謂兩部Studio 8還在精心製作的電影是奇幻冒險巨制《阿爾法》,以及今年上半年完成的《白人男孩》,後者是根據上世紀80年代美國底特律發生的真實社會案件改編而成,由2015年的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擔綱主演。

小官搜索了一下發現,對於這兩部影片的報導和宣傳非常有限,影片的宣發投入或許尚未到位,後續的推廣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軌跡顯現。

與此同時,原本李安在《比利.林恩》之後計畫導演的另外一部講述拳王阿裡生前真實經歷的《馬尼拉之戰》也沒有後續跟進的報導,專案很有可能已經暫時完全擱置。至於原因:和前作一樣,《馬尼拉之戰》原本也計畫使用《比利林恩》有爭議的120幀4K技術來拍攝。

種種跡象表明,複星出售Studio 8的可能性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都完全符合邏輯和現狀。

雙方暫時的否認或許只是例行公事的媒體公關和拖延時間。

後續進展如何,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