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萬億居民存款“消失”,高房價幕後真正的推手

居民儲蓄較去年同期, 今年前11個月少增超7000億元。 今年12月初居民儲蓄新增3.82萬億元, 而去年同比新增4.54萬億元。 而銀行業界人士則普遍認為, 居民存款今年少增的額度, 起碼萬億起。

那麼, 這萬億存款去哪兒了呢?是否會影響未來房價的走向趨勢?

2017年以來, 銀行存款增長乏力尤甚於往年, 特別是居民儲蓄、企業存款同比大幅少增。 據央行資料顯示, 2017年1-11月, 居民儲蓄新增3.82萬億元, 相較於去年同期新增4.54萬億元, 今年前11月儲蓄少增超7000億元。

下半年存款少增情況尤為嚴重, 7月至11月, 居民儲蓄存款少增1.1萬億元。 一季度儲蓄同比多增4900億元, 二季度變化不大, 三季度儲蓄少增6000億元。 到2017年10月、11月, 居民儲蓄同比少增5188億元。

今年以來居民儲蓄存款大幅減少, 與房地產市場限購、股市吸引、理財化趨勢加劇息息相關。 簡單點來說就是高房價引發的一系列隱患, 房地產市場限購限售, 如今銀行又提高首付貸款比例, 會使得購房家庭付出更多的首付款資金, 甚至“限購”下無法從銀行融資而選擇全款買房。 對於剛需而言, 房價停漲, 但是首付貸利率上調, 無疑是雪上加霜。 買不起房的剛需更多的是選擇將錢投入理財市場。

寬鬆的貨幣、低息, 低風險高杠杆, 都是高房價幕後真正的推手

房價上漲週期, 有兩件事是推動因素:調控放鬆、連續降准降息。 降准降息後, 購房者覺得買房負擔暫時輕鬆了, 囤房者發現帳面可用流動資金多了, 開發商覺得資金面好過一些, 地方政府也感覺到債務壓力小一些。

但這並不是好徵兆, 一旦囤房者跟開發商覺得好過了, 接下來就是剛需難過了。

房價高漲, 能夠輕易脫身也肯也不是普通人, 有錢的不怕房子漲價, 沒錢的只能看著房子漲價。

寬鬆的貨幣政策、低息、低風險的情況下, 會有更多的囤房者湧入房地產市場。 剛需想要買房, 只能等明年調控政策之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