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全國唯一的明清龍橋群,170座龍橋中的46座成“國保”

在四川瀘縣, 許多石板梁橋上都有龍等雕刻裝飾。 這樣的龍橋在今屬瀘縣範圍保存有170座, 這是中國唯一的明清龍橋文化群。

2006年6月, 四川省政府公佈瀘縣龍橋群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 瀘縣46座龍橋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縣古稱“江陽”, 長江與沱江在縣城南部匯合, 境內溪河密佈, 水域廣闊, 九曲河、馬溪河、龍溪河、瀨溪河、大鹿溪河及其支流縱貫全縣,

素有“川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瀘縣龍橋最早建造時間在北宋治平年間, 明、清兩代建造最為盛行。 在民國時期乃至現代, 建橋雕龍的風俗仍在延續。 在官道所跨經的主要河流上, 由官方主持、民間參與, 修建龍橋。

與別處不同的是, 瀘縣龍橋的龍無一例外都雕刻在橋墩上。 大多建于古驛道上, 基本上呈三裡一座分佈。

瀘縣龍橋的典型代表龍腦橋, 是中國最大的龍雕石板橋, 學界讚譽此橋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並列為中國古代橋樑三絕。 其建造於明代洪武年間。 乾隆四十三年“欽命永寧道瀘州以北九十華里九曲河龍腦橋予以保護”, 早在199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腦橋長54米, 寬1.9米, 高5.3米, 13孔。 每塊梁板重近5噸, 橋墩每塊條石重近7噸, 整塊石料鑄成的龍雕超過14噸。 中間八橋墩從北到南雕刻麒麟、青獅、四龍、白象和麒麟, 繼承和發揚了秦、漢和唐、宋石刻傳統, 為中國橋樑石雕藝術一絕。

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認為, 龍橋雖在中國有廣泛分佈, 瀘縣龍橋數量之多, 保存之完好, 不僅獨步巴蜀, 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 堪稱古橋建築之一大奇觀, 也是中國唯一的明清龍橋文化群。

瀘縣龍橋橋身最長的石鴨灘龍橋長約百米, 最短的風水橋僅1米左右;雕龍最多的有6條, 最少的僅有1條, 刻有兩條的最為普遍, 有83座之多。

建於清代的風水橋, 位於瀘縣加明鎮團山堡村。 橋雖然很小, 卻依然秉承傳統, 刻了兩條龍。 橋的側面還有三尾魚的線雕圖案, 極具文化價值。

四川瀘縣龍橋有多少座?僅在明清兩代就曾建龍橋300多座。至今尚存170座。最長的龍橋長50多米,最短的僅1米多。這些以龍為主的雕刻物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瀘縣龍橋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域內廣泛分佈,數量多且雕刻精美,橋樑建築與龍雕造像和諧共生,相得益彰。這一地域文化由宋至今綿延近1000年不斷,在全國難得一見。

四川瀘縣龍橋有多少座?僅在明清兩代就曾建龍橋300多座。至今尚存170座。最長的龍橋長50多米,最短的僅1米多。這些以龍為主的雕刻物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瀘縣龍橋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域內廣泛分佈,數量多且雕刻精美,橋樑建築與龍雕造像和諧共生,相得益彰。這一地域文化由宋至今綿延近1000年不斷,在全國難得一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