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宋為什麼不選擇長安做都城,而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

北宋為什麼不選擇長安作為都城而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的原因, 得先從長安的地位說起。

建都長安, 掌握關中金城千里的地利之便, 憑藉山河之固退可以守, 雄踞上游之勝進可以攻, 是既可以禦內又可以制外的一個選擇。

長安曾經作為隋唐帝國的首都長達280年之久, 直到904年, 朱全忠(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 並拆毀長安宮室百司和百姓居民的房屋, 驅使長安人眾東遷, 從此長安便再也沒有回復首都的地位, 僅在五代後唐時曾經被設立為陪都西京。

朱全忠(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的時候, 實際的政治中心已經在以宣武節度使(治所在汴州)身份起家的朱溫駐紮的根本重地汴州(開封), 洛陽只做了3年唐朝的首都, 唐朝便為後樑所取代, 五代前期的後樑、後唐、後晉都在洛陽建都(907年後樑升汴州為東都開封府, 定為首都, 909年遷都洛陽, 913年遷還開封, 後唐923年滅梁後旋即遷都洛陽), 直到938年後晉又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 定都開封, 洛陽也結束了它作為首都的地位。

(後晉開始, 開封確立了首都的地位)

(後周時期, 開封的首都地位易發鞏固, 北宋時期開封的外城就是後周時期興建)

隋唐時期, 長安的首都地位其實在很長時間段內不穩定, 隋煬帝、唐高宗都經常往來於東都洛陽于長安之間, 武則天更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正式定為首都, 這主要是因為洛陽相比長安在全國範圍內地理位置較為適中, 又是當時的水運樞紐中心, 在此可以用較低的成本解決皇室、百官和衛戍軍隊的後勤給養問題。 直到開元年間裴耀卿、牛仙客提出改進漕運與和糴的制度設計, 才“(玄宗)車駕不復幸東都矣”。 長安的首都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鞏固。

(北宋依託空前發達的汴河水運定都開封, 北宋東京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的城市)

中唐以後,朝廷的財政賦稅收入日益依賴江淮漕運,所以居水運樞紐中心地位的開封,替代了長安、洛陽成為帝王奠基定都的首選。

這是歷史的選擇(雖然這句話聽上去有點濫俗),宋太祖趙匡胤等個人有遷都洛陽進而遷都長安的想法,其實不待趙匡義等反對,也只是想想而已。

中唐以後,朝廷的財政賦稅收入日益依賴江淮漕運,所以居水運樞紐中心地位的開封,替代了長安、洛陽成為帝王奠基定都的首選。

這是歷史的選擇(雖然這句話聽上去有點濫俗),宋太祖趙匡胤等個人有遷都洛陽進而遷都長安的想法,其實不待趙匡義等反對,也只是想想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