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天放:莫讓農村人情費拖累小康進程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對全國31個省份273個村莊3829家農戶家庭進行調查和研究發現, 農村人情消費支出近年來劇增, 農村地區鋪張浪費、炫耀攀比等人情消費現象屢見不鮮, 農民仍面臨著種類繁多的人情消費, 陷入“人情怪圈”。 春節農民人情支出超5000元, 直呼不敢回老家過年。 (12月28日半月談)

也許, 有人看到“三千農戶呐喊:人情猛於虎, 不敢回老家過年”這樣的表述很吃驚, 可這就是事實。 就像報導中所言, 人情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占比較高, 僅次於飲食支出。 農戶飲食的平均支出為6462.99元, 占家庭總支出的19.72%;人情的平均支出為5297.47元,

占家庭總支出的16.16%。 這些數字確實令人震驚, 足見農村人情費的畸高確實到該重視的時候了。 “人情消費具有社會互助、情感溝通等功能, 但現階段, 隨著人情風氣的變味, 一些人情消費逐漸變異為人們攀比、炫富、斂財的‘工具’。 ”

當前農村人情支出名目繁多, 且單次支出金額高。 調查顯示, 農民的人情支出主要包括嫁娶、生子、升學、喪葬四大類, 且多數農戶的單次人情支出金額在300元以上。 農民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工, 掙到的錢基本上都用在了人情上, 而對部分人來說甚至還不夠, 這就更加令人擔憂了。

其實, 隨著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 農民人均純收入不斷提高, 即便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過上了好生活。

然而, 農村家庭在支出方面的“隨份子”錢也越來越多, 且逐年水漲船高, 人情消費已成為農民生產生活中新的負擔。 連外出打工的農民都為過年回家後的人情錢犯愁, 這豈不是個大問題?而且, 人情支出名目繁多, 人情鏈條越拉越長, 還不僅是嫁娶、生子、升學、喪葬這四大類, 蓋房、喬遷、參軍、生意、生病等五花八門, 範圍不斷擴展, 各種宴請比排場、爭面子的攀比行為頻現。

農村人情費負擔加重, 與我國農村極為特殊的狀況有關。 親朋多, 人情多, 一般都是家裡祖祖輩輩的親戚, 不管遠近, 都要你來我往, 有個由頭就辦一場, 一是圖人氣旺, 二是乘機收回“份子錢”, 人情冷暖自知。 我國多數農村是典型的鄉土型社會, 自然重視人情往來,

且農村基本都是群居, 農民送人情是傳統風俗習慣, 有些不是強迫, 卻屬於自願。

而人情費數額的逐年增高, 無疑加重了農民生活負擔。 近年來, 農民人情費的數額越漲越高, 這一方面反映了農民對親情、友情的渴求, 而另一方面卻帶來了很大問題, 甚至造成部分農民入不敷出。 農村人情費的氾濫, 消耗了農民通過勞動辛苦積累的“血汗錢”, 不僅給農民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也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敗壞了社會風氣。 按說“鄉村民俗”應該尊重, 但如果是陋習、惡俗, 就必須加以適當的干預。

隨禮本是人之常情, 且在我國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 可正在逐漸變味兒。 尤其是在廣大農村, 人情觀念已根深蒂固,

要想一下子遏制住恐怕不現實, 需要長期的宣傳、引導, 以提升農村居民的正確人情觀。 對此, 農村基層幹部應積極做好帶頭和示範作用, 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 設立紅白理事會, 完善村規民約, 引導群眾更新觀念、革除陋習, 樹立文明新風。 目前, 不少鄉村都有“紅白理事會”這樣的組織, 這令人看到了希望。

總之, 農村人情費是該“管一管”了, 這不僅涉及農民的福祉, 更事關小康社會的建成。 對此, 有針對性地制訂鄉規民約, 移風易俗, 對人情費加以規範, 將農民從沉重的人情負擔中解脫出來, 同時發揮好村規民約監督小組的職能, 讓農民在有效的自我管理中, 使人情費回到正常軌道, 如此, 才能形成節儉養德、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

稿源:荊楚網

作者:劉天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