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逆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貿易政策的“囚徒困境”

逆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貿易政策的“囚徒困境”。 這個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博弈矩陣來解釋。 就兩個國家而言, 本國選擇開放, 外國也選擇開放,

兩國的收益分別是4和5;如果本國選擇開放, 外國選擇封閉, 兩國的收益分別為2和6;如果本國選擇封閉, 外國選擇開放, 兩國的收益分別為5和3;如果本國選擇封閉, 外國也選擇封閉, 兩國的收益分別為3和4。 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這意味著, 無論外國選擇開放還是封閉, 本國選擇封閉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反之亦然。 這樣, 兩國的最佳選擇都是封閉。

然而, 兩國同時選擇開放時的收益, 將明顯大於兩國同時選擇封閉時的收益。 這說明, 兩國陷入了“囚徒困境”。

通常, 在全球經濟表現較好時, 往往更容易走出囚徒困境。 一旦經濟遭遇危機, 各國很容易制定以鄰為壑的貿易政策。

在非合作的博弈中, 一個國家選擇封閉市場, 可以使該國的貿易條件發生改變,

從而對該國的福利產生積極的影響, 即貿易保護政策對該國經濟是有利的。 但如果兩個國家都選擇封閉市場, 將會同時陷入市場非效率的囚徒困境。 因此, “任何一個國家在評價其政策選擇時, 必須考慮其他國家可能做出的反應和報復。 ”[1]

理論上, 各國政府之間可以通過談判達成“串謀”協定, 從而走出囚徒困境, “最明顯的例子是《關貿總協定》下由數輪談判組成的聯合決議過程。 ”[2]二戰以後, 世界貿易體系逐漸形成了以GATT/WTO為主、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為輔的多邊貿易體制, 旨在推動世界各國貿易的自由化與便利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避免各國陷入貿易保護的囚徒困境, 使各國通過開放市場來實現總體福利改善。

但是, 對於政府間合作的穩定性, Brander認為, “一個成功的戰略必須具有兩個特徵:它必須能與別的比較友好的戰略進行長期合作, 同時必須懲罰不合作行為”[3], “此類協定所面臨的問題是, 個別國家可能激勵欺騙或背信棄義, 因為不存在國際法庭, 無法迫使這些國家信守它們所簽的協定, 合作的最好結果也不易實現。 ”[4]“事實上, 囚徒困境博弈會無休止地重複進行下去。 如果決策是重複進行的, 一些比較複雜的戰略就可能被採取, 博弈也會變得更加複雜。 一項戰略可能是永不合作(即背叛), 另一項則可能是永遠合作。 更有意思的是相機行動戰略(contingent strategy)。 例如, 若競爭對手上一次合作則這次採取合作;若競爭對手上一次選擇了不合作行動則這次採取背叛。
這種方法(以一個初始的合作行動開始)被成為‘以牙還牙’的戰略。 ”[5]儘管“以牙還牙”的戰略可以對背叛的國家給予懲罰, 但卻很容易新的一輪貿易保護大戰, 從而再次陷入囚徒困境。 因此, 各國政府應該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通過談判和磋商來解決貿易爭端, 從而走去囚徒困境。

[1] 艾維納什·迪克西特:《貿易政策:一個研究日程表》, 載[美]保羅·克魯格曼主編:《戰略性貿易政策與新國際經濟學》(海聞等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第425頁

[2] 同上

[3] 詹姆斯·布蘭德:《戰略性貿易政策和產業政策的依據》, 載[美]保羅·克魯格曼主編:《戰略性貿易政策與新國際經濟學》(海聞等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第59頁

[4] 同上, 第55頁

[5] 同上, 第55-56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