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儒法道的臉譜

文稿約800字, 閱讀用時5分鐘。

1

春秋後期, 天下大亂, 禮崩樂壞, 數百年來早已習慣成自然的秩序崩潰了。 人們突然發現賴以理解世界的坐標系沒有了, 世界的意義喪失了。 這種時候, 就是思想大爆發的時候。

人們開始苦苦思索, 尋找意義。 那些已被實踐了千百年的一系列“日用而不知”的傳統, 就變成人們思考的基本出發點了。 不同的思考, 催生了後來的諸子百家, 也就是很多個思想流派。

2

現在看來, 會覺得諸子百家的流派好多啊, 不知道該如何找到頭緒來理解它們。 實際上, 這裡面有個基本的結構, 這些流派依照它們對待傳統的不同態度,

可以區分為三大類, 把這三大類大致搞清楚了, 就明瞭了。

對待傳統有三種態度, 一是力挺, 認為傳統好極了;二是拋棄, 認為傳統壞透了;三是無所謂, 它是好是壞跟我有什麼關係呀?

這三種態度, 分別就對應著, 儒家、法家和道家。 其他的諸子百家, 都可以視作這三家的某種變形;因為對待傳統的態度一共也就是這三種可能性。

3

把這三種態度再用三個更清晰些的詞來表述:

第一種, 復古。 它認為, 之所以事情搞糟了, 是因為人們背離了傳統, 當今之計, 是努力回歸到傳統;這是儒家的態度。

第二種, 開新。 它認為, 之所以事情搞糟了, 是因為我們到現在還沒拋棄掉那些討人嫌的傳統, 當今之計,

是努力開創新規範;這是法家的態度。

上面這兩種態度, 都有著積極進取的入世心態, 只不過給出的辦法正相反。 因為儒家和法家都誕生于中原地區, 這裡人口眾多, 秩序複雜, 不以入世的態度, 難以面對問題。

但是在地廣人稀、山川眾多的荊楚大地, 有一種完全不同的第三種態度出現, 那就是“出世”, 這是道家的態度。

道家認為, 正是各種入世的念頭才把事情搞糟了, 倘若不再追求轉瞬即逝的現世成就, 天地一下子就寬了, 傳統本身好不好、有用沒用, 根本無關緊要。

今天, 在面對很多現實問題的時候, 我們還是會發現這三種對待傳統的典型態度。

撰稿:摘自施展《大師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