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記憶最深的春節啊(三)

我記憶最深的春節啊(三)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團年

小的時候, 大年三十還沒有春晚。

我們先幫著父親把每道門上都貼上春聯, 貼門神,

然後隨父親一起, 背上撕散開了的錢紙, 帶好香、燭、紙錢和鞭炮, 去上祖墳。

上完祖墳回家, 我們看父親在堂屋正中的牆上貼上"天地君親師"的牌位, 在下麵的大桌子上, 供上煮熟了的刀頭肉或豬頭, 點上一對鮮紅的大蠟燭, 對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方向磕三個頭, 然後插上香, 在地上燒一些紙錢, 算是供奉祖先, 孝敬神靈, 請祖先回家過年, 祈求先祖的保佑,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家庭興旺, 財運亨通……

供過祖先, 便要開年夜飯了。

那一頓年夜飯啊, 非常豐富, 集了一年好吃之大成:有香噴噴的臘肉、香腸、血豆腐、燉的雞、燒的魚……饞得人口水直流, 媽媽還在灶台切臘肉香腸時, 我們就早忍不住, 伸手去菜板上抓著直往嘴裡送。

一家人其樂融融,

不喝酒的也要喝點小酒, 吃完年夜飯, 就盼著父親發壓歲錢了。

那時, 平時自己身上是沒有錢的, 只有一年的今晚, 才可以有自己支配的壓歲錢, 你說, 那是多麼令人高興、多麼吸引人、多麼重要的事情啊!那時的壓歲錢雖然不多, 只有幾分幾角幾元的, 但握在手裡, 可是甜在心頭啊!連晚上睡覺都握在手上。

大年三十晚上是一定要洗腳的, 據大人們說, 那叫洗去黴運, 第二年的運氣好不好, 就看你三十晚上洗腳好不好。 當然, 這只是大人們為了哄小孩子聽話, 把腳洗乾淨了而編的故事。

洗腳的時候, 母親總要叮囑我們明天的注意事項:什麼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啊、明天不能往屋外倒水啊……

那時家裡沒有電視, 也沒有什麼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

就守著一盆火, 過了晚上12點才可以去睡覺, 那叫守歲, 當然, 那時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守歲。

後來, 有了春晚, 年夜飯的味道漸漸一年一年的變淡了, 都早早的圍坐在電視機前, 等著一年內容最豐富的文藝節目的開始。 那時文藝節目少, 一年一度的春晚就顯得彌足珍貴, 那是每年春節三十人們都會翹首以盼的節目。 而現在, 平時人們看的文藝節目多了, 對節目的品質要求高了, 春晚也越來越難了, 春晚的節目慢慢在人們心目中已經變成了雞肋。

第二天, 早早就起床了, 父母在廚房包湯圓。 我們就去院子轉, 找沒有爆炸的鞭炮來玩。

待父母把湯圓煮好, 叫我們回家吃了湯圓, 換上嶄新衣服, 就隨一院子的大人小孩,

上街熱鬧去了。

煮好的包心湯圓 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