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文讓你看懂2017年A股漲跌幅TOP20的秘密

2017年, 註定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可謂是典型的價值投資之年, 以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為代表的優質藍籌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而績差股、題材股的炒作空前降溫。

對於普通投資者, 這一年也算得上百感交集。 各大主要指數看起來表現都還不錯, 但真正賺到錢的投資者只是少數, 因為這一年, 兩市3000多檔股票中, 從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5日, 年度漲幅為正數的僅有681只(剔除了當年上市新股), 占比只有大約兩成。

那麼, 這一年到底哪些股票表現較好?又是哪些股票拖了後腿?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大漲或大跌的原因是什麼?2018年投資者又該如何佈局?

漲幅榜TOP20:新老白馬股“霸屏”

盤點2017年的A股漲幅榜可以發現, 前20名中有大批白馬股, 也就是有業績支撐, 同時又有較好增長前景的公司。 同時, 這份榜單也反映出行業的冷暖, 能夠獲得各路資金青睞的公司,

往往所處的行業整體回暖, 具備較明確的發展前景。

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低潮, 行業出現整體性回暖, 且業績一直保持良性增長的白酒行業正是這樣的典型。 在漲幅榜前20名中, 有兩家白酒類公司, 分別是水井坊和五糧液。 而在年度漲幅翻番的45家上市公司中, 白酒類企業占了6個席位, 其中就包括兩市第一高價股貴州茅臺。

說起貴州茅臺, 這檔股票可謂是中國“巴菲特信徒”們的最愛。 從但斌、林園這類知名私募大咖, 到堅信價值投資理念的普通股民, 如果長期持有這檔股票的話, 確實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

不過, 漲幅榜前列還有一類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白馬股。 比如漲幅榜第一位的鴻特精密,

雖然這家公司屬於汽車行業, 但真正讓它受到追捧的是其互聯網金融業務。 此外, 方大炭素、贛鋒鋰業、華友鈷業這三家公司行業劃分上都屬於有色金屬, 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宗商品金屬公司, 它們受到追捧的原因都是擁有稀有金屬資源及加工能力, 而這些稀有金屬都是未來新興產業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總結這一類公司股票漲幅巨大的邏輯, 可以看出, 它們都身處前景相對明確的新興產業, 這一類公司也被稱作“新白馬”。

至於這種新老白馬股“霸屏”漲幅榜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 深圳前海開源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做出這樣的闡述:“白馬股行情是整個慢牛行情的特徵。

之所以白馬股能受到如此追捧, 很大程度上是2015年股災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股災就是對投資者投資理念的洗禮, 股災之前大家都喜歡炒題材, 就是為了博取短期大漲的收益。 但是實際上, 只有一些優質的公司、優質的股票才能帶來穩定的回報。 2015年的股災, 一方面消滅了很多炒題材加杠杆的投資者;另一方面讓大家更加看重上市公司業績。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臣’, 只有經歷大跌, 大家才能發現哪些是好公司, 哪些是好股票。 從監管角度看, 監管層也會在市場大幅波動後, 鼓勵投資者配置優質藍籌股, 遠離題材股和績差股。 所以藍籌股必然成為慢牛行情中的主流品種, 價值投資也必然成為主流的思想。
如果你持有優質藍籌股, 可以在波動中以不變應萬變, 最終獲得長期的收益。 ”

跌幅榜TOP20:績差股紮堆翻身難

翻看2017年A股跌幅榜前20名獲得者, 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業績不振, 估值虛高。 當然, 正如“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 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A股市場上, 這句話也可以衍生出一句:優秀的公司大都相似, 而平庸的公司則各有各的平庸, 有些公司甚至可以說集各種“惡跡”於一身, 被投資者拋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跌幅榜前20名榜單中, 不乏限售股一解禁, 流通大股東就帶頭減持自家股票的, 甚至擺出一副“清倉”甩賣的架勢, 如永和智控。 這種行為通常代表著大股東們都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沒有信心, 又怎麼可能讓投資者有信心?

另外,在這份名單中,有不少投資者熟悉的“面孔”,比如香梨股份,這是一家著名的“殼資源”公司,近年來不時有資產重組的動作,但對公司業績的提振似乎都沒有太大作用。

隨著政策監管趨嚴,上市公司重組過程中的標的資產評估是否合理、業績承諾是否有依據等問題,無一例外都會迎來交易所的嚴格質詢,這也大大增加了一些“殼”公司重組的難度。特別是2017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賭重組即使賭中了也不一定會坐上飛車,反而很可能踩中地雷。因此,“殼股”炒作降溫也是2017年A股市場有別於往年的一大特點。本次榜單上出現多家ST公司也大多是基於這個因素。

榜單上還有一些公司,如金亞科技,主業已經邊緣化,連年虧損,還有過財務造假的“黑歷史”,而直到2017年也看不到公司能夠重回正常發展軌道的跡象,也就難怪股民們會用腳投票了。

總體來說,績差股以及那些只會講故事的題材股被拋棄,是2017年A股市場的一大趨勢。事實上,業績為王才是貫穿2017年全年的一條投資主線,而業績為王的反面就是績差股被拋棄。因此不要以為績差股跌多了就能上漲,隨著業績為王的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績差股將越來越難以翻身。

對此,楊德龍也特別向《投資者報》記者指出,“二八分化”現象可能會延續到2018年,市場的熱點和賺錢效應都是圍繞白馬股展開的。白馬股行情不單單是A股的現象,放眼全球,均呈現“二八分化”現象。例如美股三大股指不斷創出新高,正是受科技股龍頭的推動,如穀歌、亞馬遜、阿裡、蘋果等,而一些小盤股、績差股並未上漲。港股更加明顯,龍頭股騰訊控股已經突破4萬億港元市值,可以說全球股市都呈現藍籌股強者恒強的特徵。

監管趨嚴:炒概念難成大氣候

過去說到A股市場的特色,許多老股民都認為,“炒概念”是一大法寶,甚至收益遠超投資業績優秀的公司。而在2017年,這一風格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這一橫空出世的“千年大計”,迅速引發了A股市場上雄安概念股的炒作熱潮。

但這波熱潮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月就煙消雲散。據媒體報導,4月11日,河北金融辦會同河北證監局,約談了全省52家上市企業主要負責人,提出穩定股價、嚴防不良炒作等要求,以穩定資本市場,為雄安新區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隨後多家上市公司停牌自查,雄安概念股開始降溫。與往年遊資跟著政策規劃“炒地圖”往往收穫頗豐相比,此次雄安概念股的炒作時間、板塊整體漲幅都大不如前,這也是2017年A股市場的概念炒作大多折戟沉沙的序幕。

這一年,A股市場還炒過很多概念,但基本沒有持續性特別強、漲幅驚人的板塊。這與管理層2017年的從嚴監管密不可分,很多概念往往是剛剛點了火就被澆了一盆冷水。此外,監管層對違規炒作加強監管、嚴厲處罰,也起到了遏制炒作之風的作用。

2017年12月,證監會網站上掛出了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廖國沛給予行政處罰,沒收廖國沛違法所得2716.49萬元,並處以5432.97萬元罰款,合計罰沒8149.46萬元。處罰原因是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廖國沛控制包括其本人在內的12人名下28個證券帳戶,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通過大額封漲停、虛假申報並封漲停、盤中拉抬並封漲停等方式,影響“桐君閣”等15檔股票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而這個廖國沛,據媒體報導,就是傳說中的A股市場第一遊資“佛山無影腳”。

在這種高壓監管之下,A股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正本清源,開始回歸價值投資。

A股港股化

在《投資者報》記者的採訪過程中,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2017年還有一個很明顯的風向:A股市場正在逐漸出現港股化特徵,比如優質藍籌受追捧、績差股難以翻身、機構投資者比例上升等。

一批中小市值的績差公司會變成無人問津的“僵屍股”,這種現象目前已經愈演愈烈,那些成交稀少的公司應該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不要在2018年掉入另一個“陷阱”。

據媒體統計,2017年1月期間,兩市沒有個股日均成交金額低於1000萬元,只有10只個股的日均成交金額低於2000萬元,整體的交易規模分佈較為均勻;但從5月份開始,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的個股明顯增加,其中5月份有151只個股的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元、11月份有343只個股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元;而12月以來,兩市共有124只個股的日均交易金額低於1000萬元,有681只個股的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元。

一些個股流動性喪失,另一些個股的日均交易量卻激增。據統計,2017年1~3月期間,兩市日均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的個股均不超30只,分別只有16只、16只和25只,而到了10月、11月和12月,分別達到44只、62只和47只。這組資料說明,市場的流動資金正在向部分個股集中。

資金集中的是哪些個股?拋棄的又是哪些個股?12月日均成交低於1000萬元的124只個股,平均市值只有38.97億元,其中有117家的市值不足百億,小市值特徵非常明顯。同時,剔除虧損公司之後,這些個股的平均市盈率達到100.94倍。可以明顯看到,遭到市場冷遇的公司都具有小市值和高估值的特徵。

那麼,如果一檔股票流動性越來越差會是什麼結果?這種股票首先會讓機構投資者望而卻步,而持有這種股票的個人投資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深度套牢。這種局面也正是目前香港股市的特徵,價格不足1元的股票有不少,但是基本上成交量稀少,被香港股民稱之為“仙股”。

另一方面,目前A股市場正在出現機構化特徵。截至2017年10月31日,2602只偏股型主動管理基金中,有2400檔基金獲得正收益,也就是說超過九成的偏股型基金在2017年是賺錢的。這種情況近年來比較少見,每天浸泡在股市之中的股民大多是虧損的,而把錢交給基金公司管理的基民卻賺了錢。這種對比也很清楚地說明,善於研究公司估值和基本面的專業人士完勝了很多喜歡聽消息、賭重組、短線交易頻繁的低水準個人投資者。

對此,楊德龍認為,在當前A股和港股基本實現互聯互通的大環境下,兩個市場的投資理念開始互相影響,A股呈現出港股化、美股化的特徵,這本身也是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優質的藍籌股估值不斷上升,而績差股、小盤股逐步被邊緣化。他建議投資者積極轉變投資思路,跟上變化的節奏。

展望2018:新白馬股撬動行情

有趣的是,不少專業人士都說2017年是慢牛行情,但更多的投資者的感覺是,“我可能是遇到了一輪假牛市。”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大盤藍籌股表現上佳的背後,是八成個股慘烈的下跌,而多數中小投資者是沒有賺到錢甚至虧損的。

那麼,2018年投資者如何改寫這種局面?

楊德龍給出的建議是:“業績為王在年底震盪市中仍然屬於較強的市場邏輯。一方面是現有業務有較好業績的傳統白馬股;另一方面就是未來業務能釋放出業績的新白馬股。2017年行情主要圍繞傳統白馬股展開,2018年就可能圍繞新白馬股展開。傳統行業白馬股2017年主要表現在消費類為主的股票上,如白酒、家電、醫藥和食品飲料等。新白馬股則要從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裡選,比如我向大家多次提示的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5G、國產晶片等。我認為這些行業能在未來釋放出業績,且業績較為確定。選股要選行業龍頭,因為龍頭股會享受較大的估值溢價。” ■

另外,在這份名單中,有不少投資者熟悉的“面孔”,比如香梨股份,這是一家著名的“殼資源”公司,近年來不時有資產重組的動作,但對公司業績的提振似乎都沒有太大作用。

隨著政策監管趨嚴,上市公司重組過程中的標的資產評估是否合理、業績承諾是否有依據等問題,無一例外都會迎來交易所的嚴格質詢,這也大大增加了一些“殼”公司重組的難度。特別是2017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賭重組即使賭中了也不一定會坐上飛車,反而很可能踩中地雷。因此,“殼股”炒作降溫也是2017年A股市場有別於往年的一大特點。本次榜單上出現多家ST公司也大多是基於這個因素。

榜單上還有一些公司,如金亞科技,主業已經邊緣化,連年虧損,還有過財務造假的“黑歷史”,而直到2017年也看不到公司能夠重回正常發展軌道的跡象,也就難怪股民們會用腳投票了。

總體來說,績差股以及那些只會講故事的題材股被拋棄,是2017年A股市場的一大趨勢。事實上,業績為王才是貫穿2017年全年的一條投資主線,而業績為王的反面就是績差股被拋棄。因此不要以為績差股跌多了就能上漲,隨著業績為王的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績差股將越來越難以翻身。

對此,楊德龍也特別向《投資者報》記者指出,“二八分化”現象可能會延續到2018年,市場的熱點和賺錢效應都是圍繞白馬股展開的。白馬股行情不單單是A股的現象,放眼全球,均呈現“二八分化”現象。例如美股三大股指不斷創出新高,正是受科技股龍頭的推動,如穀歌、亞馬遜、阿裡、蘋果等,而一些小盤股、績差股並未上漲。港股更加明顯,龍頭股騰訊控股已經突破4萬億港元市值,可以說全球股市都呈現藍籌股強者恒強的特徵。

監管趨嚴:炒概念難成大氣候

過去說到A股市場的特色,許多老股民都認為,“炒概念”是一大法寶,甚至收益遠超投資業績優秀的公司。而在2017年,這一風格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這一橫空出世的“千年大計”,迅速引發了A股市場上雄安概念股的炒作熱潮。

但這波熱潮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月就煙消雲散。據媒體報導,4月11日,河北金融辦會同河北證監局,約談了全省52家上市企業主要負責人,提出穩定股價、嚴防不良炒作等要求,以穩定資本市場,為雄安新區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隨後多家上市公司停牌自查,雄安概念股開始降溫。與往年遊資跟著政策規劃“炒地圖”往往收穫頗豐相比,此次雄安概念股的炒作時間、板塊整體漲幅都大不如前,這也是2017年A股市場的概念炒作大多折戟沉沙的序幕。

這一年,A股市場還炒過很多概念,但基本沒有持續性特別強、漲幅驚人的板塊。這與管理層2017年的從嚴監管密不可分,很多概念往往是剛剛點了火就被澆了一盆冷水。此外,監管層對違規炒作加強監管、嚴厲處罰,也起到了遏制炒作之風的作用。

2017年12月,證監會網站上掛出了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廖國沛給予行政處罰,沒收廖國沛違法所得2716.49萬元,並處以5432.97萬元罰款,合計罰沒8149.46萬元。處罰原因是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廖國沛控制包括其本人在內的12人名下28個證券帳戶,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通過大額封漲停、虛假申報並封漲停、盤中拉抬並封漲停等方式,影響“桐君閣”等15檔股票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而這個廖國沛,據媒體報導,就是傳說中的A股市場第一遊資“佛山無影腳”。

在這種高壓監管之下,A股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正本清源,開始回歸價值投資。

A股港股化

在《投資者報》記者的採訪過程中,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2017年還有一個很明顯的風向:A股市場正在逐漸出現港股化特徵,比如優質藍籌受追捧、績差股難以翻身、機構投資者比例上升等。

一批中小市值的績差公司會變成無人問津的“僵屍股”,這種現象目前已經愈演愈烈,那些成交稀少的公司應該引起投資者的高度警惕,不要在2018年掉入另一個“陷阱”。

據媒體統計,2017年1月期間,兩市沒有個股日均成交金額低於1000萬元,只有10只個股的日均成交金額低於2000萬元,整體的交易規模分佈較為均勻;但從5月份開始,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的個股明顯增加,其中5月份有151只個股的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元、11月份有343只個股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元;而12月以來,兩市共有124只個股的日均交易金額低於1000萬元,有681只個股的日均交易金額低於2000萬元。

一些個股流動性喪失,另一些個股的日均交易量卻激增。據統計,2017年1~3月期間,兩市日均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的個股均不超30只,分別只有16只、16只和25只,而到了10月、11月和12月,分別達到44只、62只和47只。這組資料說明,市場的流動資金正在向部分個股集中。

資金集中的是哪些個股?拋棄的又是哪些個股?12月日均成交低於1000萬元的124只個股,平均市值只有38.97億元,其中有117家的市值不足百億,小市值特徵非常明顯。同時,剔除虧損公司之後,這些個股的平均市盈率達到100.94倍。可以明顯看到,遭到市場冷遇的公司都具有小市值和高估值的特徵。

那麼,如果一檔股票流動性越來越差會是什麼結果?這種股票首先會讓機構投資者望而卻步,而持有這種股票的個人投資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深度套牢。這種局面也正是目前香港股市的特徵,價格不足1元的股票有不少,但是基本上成交量稀少,被香港股民稱之為“仙股”。

另一方面,目前A股市場正在出現機構化特徵。截至2017年10月31日,2602只偏股型主動管理基金中,有2400檔基金獲得正收益,也就是說超過九成的偏股型基金在2017年是賺錢的。這種情況近年來比較少見,每天浸泡在股市之中的股民大多是虧損的,而把錢交給基金公司管理的基民卻賺了錢。這種對比也很清楚地說明,善於研究公司估值和基本面的專業人士完勝了很多喜歡聽消息、賭重組、短線交易頻繁的低水準個人投資者。

對此,楊德龍認為,在當前A股和港股基本實現互聯互通的大環境下,兩個市場的投資理念開始互相影響,A股呈現出港股化、美股化的特徵,這本身也是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優質的藍籌股估值不斷上升,而績差股、小盤股逐步被邊緣化。他建議投資者積極轉變投資思路,跟上變化的節奏。

展望2018:新白馬股撬動行情

有趣的是,不少專業人士都說2017年是慢牛行情,但更多的投資者的感覺是,“我可能是遇到了一輪假牛市。”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大盤藍籌股表現上佳的背後,是八成個股慘烈的下跌,而多數中小投資者是沒有賺到錢甚至虧損的。

那麼,2018年投資者如何改寫這種局面?

楊德龍給出的建議是:“業績為王在年底震盪市中仍然屬於較強的市場邏輯。一方面是現有業務有較好業績的傳統白馬股;另一方面就是未來業務能釋放出業績的新白馬股。2017年行情主要圍繞傳統白馬股展開,2018年就可能圍繞新白馬股展開。傳統行業白馬股2017年主要表現在消費類為主的股票上,如白酒、家電、醫藥和食品飲料等。新白馬股則要從代表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裡選,比如我向大家多次提示的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5G、國產晶片等。我認為這些行業能在未來釋放出業績,且業績較為確定。選股要選行業龍頭,因為龍頭股會享受較大的估值溢價。”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