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皇朝之風的千年點翠,大可與歐洲貴族的高級定制相提並論!

“點翠”其實是一種工藝。

喜歡這種自然的藍, 不褪色, 製作精湛, 讓人愛不釋手, 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幾件真品, 但圖片就讓人一眼永不忘啊!也是後宮嬪妃們極為喜愛的工藝形式之一。

▲《後宮·甄嬛傳》華妃娘娘 - 蔣欣 飾

“滿頭珠翠, 遍體綾羅”, 是對中國古代女子奢華服飾的描述, 粉黛間的點翠裝飾成為衡量美的一種標誌。 在《後宮·甄嬛傳》中, 華妃娘娘的髮髻就用華麗麗的點翠裝飾(劇中點翠首飾為仿點翠),

又華貴又大方, 彰顯了華妃娘娘的雍容華貴, 明豔動人, 這一頭的點翠, 可看出當時華妃的恩寵深厚。

▲ 清金質累絲點翠嵌紅寶石、珍珠蝙蝠喜字紋面簪一對

點翠是我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工藝, 將翠鳥之羽毛, 鋪粘于金飾之上,

流光溢彩的翠羽與燦爛奪目的金飾交相輝映。 這種工藝最早出現在漢魏時期, 在明清時期最為盛行, 且主要用於宮廷飾品之上。 由於翠鳥羽毛的特殊性, 絢爛的顏色千年不變, 近乎永不退色。 為了追求顏色的效果, 製作一件點翠首飾, 往往需要從很多隻翠鳥身上取羽, 十分耗費人工、物力, 每一道工序上的工匠, 都需要經過多年的艱苦訓練才能勝任。

▲ 清晚期 點翠發簪一件 簪花為花瓣形底托, 均勻黏貼翠羽, 再以雕刻好的玉片、珊瑚、翡翠等組成圖案點綴其上

“滿頭珠翠、遍體綾羅”, 這是中國古代詩歌之中對於美人的必然讚頌。 那些真正閃耀在絕代佳人們發間鬢側, 流麗奪目的珠“翠”, 其實是特指點翠, 一種在金銀的托底上精心粘貼隨形修剪的翠鳥羽毛的珠寶工藝。 數千年以來, 它一直是貴族女子們裝點儀容時最重要的華貴頭面, 因為, 它是那樣的稀少, 那樣的脆弱, 又是那樣的華貴難言。

▲ 清晚期 點翠簪花一件 此頭飾以銀絲纏作蝴蝶狀底托, 將翠羽巧妙地粘貼於其上上, 工藝精湛。

翠, 即翠羽, 翠鳥之羽。 點翠是中國漢族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 先用金或鎦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 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的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 以製成各種首飾器物。

關於翠羽的獲取, 詳細描述有《珠翠光華》一書中發飾篇中寫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鳥脖子周圍的羽毛, 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永不退色。”

▲ 清晚期 點翠綴珊瑚步搖一件 此件以珊瑚、玉片等團作花簇

點翠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其特殊的光澤,這種光澤是大自然神奇造物的最直接體現。翠羽的藍隨著光線的變化呈現出夢幻的光澤,而且經久不退色。據科學分析,這是一種結構色,是翠羽的微觀結構反射光線形成的,不含色素,所以不怕風吹日曬。

▲ 清 光緒 點翠發簪

而晉代學者張華在《禽經注》中曾提及“婦人首飾,其羽值千金”,足以表明點翠在古代女性飾品中的地位和價值。其實,點翠工藝是首飾製作中的一項輔助工藝,大多用於點綴和美化女性的首飾,據記載,點翠工藝在戰國時期就已被當時的能工巧匠採用,而其蔚然盛行則是在明清時期。這是一項少有的將動物之靈與器物之美相結合的工藝,因為中國古代的首飾大多以金銀製成,色彩上略顯單調,而翠鳥的羽毛色彩豔麗,再配上金絲銀邊,顯得格外富麗堂皇且雍容華貴,所以深受王公貴族的青睞。

▲ 清晚期 銀鎏金點翠簪花

點翠的珍貴除了底托材質的珍貴外,更在於翠鳥羽毛的難得。一般點翠所用的羽毛都來自藍耳翠鳥,以背部或翅膀的羽毛為主,顏色多為綠色和藍紫色。採用背部羽毛的稱為“軟翠”,質感細膩柔順;而採用翅膀羽毛的則稱為“硬翠”,相對色差較大,色暗質硬。軟翠工藝要更複雜一些,製品價格也更昂貴。使用其他色澤的翠鳥羽毛或色澤相近的孔雀羽毛製成的作品則被稱為“花翠”,其價值相對較低。以點翠工藝製作的首飾根據翠鳥羽毛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其中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為上品。

▲ 清晚期 點翠簪花

在古代,珠寶大多由金銀珠寶製成,雖然光華奪目,但顏色失卻單調。於是,鮮豔奪目的翠鳥羽毛,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上古時期的皇后公主們,僅是簡單地將它插在髮髻之上。但自戰國起,能工巧匠們便開始將上好翠鳥的羽毛沿著紋理,細細地貼在金銀首飾上,最後再鑲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寶石,如此一來,平凡珠寶的華貴富麗與翠羽的明藍流麗完美地結合起來,其亮采華麗,難以形容,無怪乎自唐時起,皇室衣冠儀制裡,便將點翠視為帝、後冠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清晚期 銀鎏金點翠簪花一組兩件

《紅樓夢》中曾有這樣一個橋段,某日賈母看見一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把玩開來,笑說,“這件東西好像是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戴著一個的。”遙想日光之下,那些光澤鮮亮的翠羽,配上金光閃閃的底托、凸邊和鏤刻花紋,該是如何的靈動華貴,難怪賈寶玉一見之下,便愛不釋手地收藏起來,準備贈給表妹湘雲。

▲ 清晚期 銀鎏金點翠簪花一組兩件

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鳥羽的自然紋理和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於變化,生動活潑。後來,也由於保護鳥類及製作工藝的殘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燒藍工藝取代。

▲ 清 金累絲點翠福壽齊天鈿花

如今流傳下來品相完整的點翠成品,不過數千件。因為翠羽必須加以極為細心的保存,稍有疏忽刮蹭,便會殘缺破損。數千年彈指而過,如今市面上可以見到的點翠,大多數都是清代中晚期之作,而那些曾經讓人驚豔的唐代翠鈿,卻只能消散在白駒過隙的時光之中,成為僅供追憶的傳說。

▲ 清金質累絲點翠嵌紅寶石、珍珠蝙蝠喜字紋面簪

此對面簪整體呈壽桃形,取長壽之意。下部為長須蝙蝠,“蝠”“福”同音。其身上鑲嵌紅寶石,雙翼金質累絲精製而成,其上不僅飾有珍珠,且有翠毛鋪底。頂部為金質累絲磬石的造型。在清代,磬石的造型常常被用於頭面首飾的裝飾,用以護身。其下點翠雙喜字,周圍花葉簇擁,層層疊疊,金翠交輝。翠毛以明藍與寶藍兩色相襯,外加金、寶石紅及珍珠白,五色相映,貴氣十足。此面簪中軸對稱,集壽喜福吉祥寓意於一身,設計巧妙,典雅大氣。

▲ 清金質累絲點翠嵌珍珠、碧璽、紅藍寶石花籃形面簪

花藍為兩種不同的累絲工藝,以點翠飾口沿及圈足,花籃口中央鑲一顆珍珠,兩顆紅寶石分飾兩側。花籃中點綴著寶石和點翠工藝裝飾的繁花,以及累絲包裹鑲嵌碧璽的葫蘆,葫蘆者,取其諧音“福祿”。點翠豔麗的藍色深淺不一、流光溢彩。面簪造型碩大,佈局疏朗有秩,紋飾繁複華麗。清代的點翠面簪大多質地為銀質鎏金,而本品則為純金質地,且保存如此完美,實屬不可多得。

▲ 清 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花卉紋簪一對

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花卉紋簪,頭簪中央為柿子與石榴,兩側裝飾花枝與笙。柿子中央嵌玉石一塊。柿子一側為點翠笙,中央鑲嵌紅包是一顆。石榴一半鑲嵌碧璽,一半以小紅寶石鑲嵌石榴籽。--《清宮後妃首飾圖典》P063

▲ 清 道光 銀鍍金嵌珠珊瑚蟹紋簪

頭簪為銀鍍金點翠螃蟹一隻,螃蟹身體嵌珊瑚。山湖上雕雙夔(kui),中央雕壽字。螃蟹雙眼嵌珠,觸鬚嵌珠。螃蟹銜累絲蘆葦。簪挺背後鏨刻“祥和”。此件頭簪來自民間,生動活潑,寓意“一甲傳臚”。--《清宮後妃首飾圖典》P100

▲清 光緒 金掐絲點翠鑲銀胎寶石鳳凰牡丹壽字紋宮廷盆景

銀胎鑲寶石製成六邊形盆,敞口,卷沿,腹壁弧收,圈足外撇。沿面雕刻一周回紋,唇面及圈足底邊鑲嵌一周連珠紋。盆外雕刻卷雲紋為地。腹外每面中部的長方形開光內裝飾“壽”字紋,金掐絲點翠花卉紋為地,其上的“壽”字紋以寶石鑲嵌而成。盆景以鳳凰牡丹為主題,皆為金掐絲點翠製成,花枝妖嬈,鳳凰在花下顧首單足而立,鳳尾垂地。盆底中央陰刻六字雙行楷書款“大清光緒年制”。

▲清 金質累絲點翠嵌碧璽、黃晶、珍珠如意形面簪

面簪以金為底,滿鋪翠毛,翠色間用金絲分割,以突出層次感,其色澤之豔勝過掐絲琺瑯。簪首為如意形深紅色碧璽,兩層點翠,如意中央的荷花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的荷葉鋪滿翠毛,上層累絲荷花。花心鑲嵌黃晶,荷花上方為一點翠蓮藕圖案,七粒米珠鑲於其上為蓮子。如意左右各嵌粉紅碧璽一塊。如意的造型也是明清兩代皇家非常喜愛的造型之一,尤其到了清代其造型更是用在了金銀珠寶首飾的製作上面。凡值年節,王公大臣督撫,必進如意於朝,以取兆吉祥,故有“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的詩句。此如意形面簪不惜工料,上面集中了黃金、翠毛、珍珠、寶石這些名貴的材質,整體給人華麗富貴的感覺。非王宮貴胄不可擁有。

▲ 民國 福臨將至 壽菊花開點翠發簪

發簪的年代是民國時期,以菊花為題,不僅花卉栩栩如生,更有著深遠的含義。古人認為菊花殘謝後一般不會掉落花瓣,不會像桃花一樣,一片一片吊銷來,落英繽紛的。故事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一般都讚賞其淩寒的品格。也因為開花花期長而經久不敗,也常常寓意“長壽”“容顏不老”等。

▲ 民國 福臨將至 壽菊花開點翠發簪 細節

菊花是飾品中較難製作的花卉,民國的工匠綜合了銅鎏金,銅掐絲等多重工藝,完美體現了特有的翠鳥羽毛的藍色,那是真真正正純天然無添加的瑰麗色彩,如今托於掌心仍感覺色澤飽滿,歷久不衰。

▲ 清 咸豐 蝶戀花點翠發簪

此發簪也屬於步搖的一種,本為詞調名,屬唐代教坊曲,原名“鵲踏枝”。因宋-晏殊詞而改今名。民間以其立意生動而作蝴蝶翩飛花間的圖案,多含有對男女情愛的讚美,對家庭夫妻和順的祝福等等。此款發簪經匠人一番雕琢,立體生動美輪美奐,工藝之高超,設計值奇特。

▲ 清 咸豐 蝶戀花點翠發簪 細節

▲ 清 咸豐 龍涎頭點翠步搖

“步搖”是古代婦女發簪首飾的一種特定稱呼,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唐白居易的《長恨歌》種“雲鬢花顏金步搖”,指的就是此類發簪。佩戴常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下垂感晶瑩輝耀,一步一搖,將律動的嬌態美姿呈現於耳側上方,還有的造型是將金屬絲繞成彈性很大的彈簧,輕輕一動,顫擺不停。

▲ 清 咸豐 龍涎頭點翠步搖 細節

此步搖的重點是其上方的龍頭和中央的“五穀豐燈”,兩者皆是漢族傳統的吉祥圖案,蘊含著國家風調雨順,豐收富足,萬家平安的美好寓意,加之周邊花也飄零,隨行流金,步步生輝,似乎在表達百姓們對之高皇權的無比敬仰之情。步搖的流蘇上的點翠羽毛細小精緻,可見當時工匠的用心。

喜歡點翠工藝是被古代工匠們的態度,細心鑽研程度所感動,在那個沒有網路交通閉塞的時代,能做出這麼美麗精緻的東西,全憑自己的想像設計出美好的圖案,技藝精湛現在已經無法超越,更欣賞的是古人的生活態度“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向那些工匠們致敬,向他們學習,我想他們作為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

輕輕地用鑷子把羽毛排列在圖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鳥羽毛以翠藍色雪青色為上品,顏色鮮亮,永不退色。”

▲ 清晚期 點翠綴珊瑚步搖一件 此件以珊瑚、玉片等團作花簇

點翠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其特殊的光澤,這種光澤是大自然神奇造物的最直接體現。翠羽的藍隨著光線的變化呈現出夢幻的光澤,而且經久不退色。據科學分析,這是一種結構色,是翠羽的微觀結構反射光線形成的,不含色素,所以不怕風吹日曬。

▲ 清 光緒 點翠發簪

而晉代學者張華在《禽經注》中曾提及“婦人首飾,其羽值千金”,足以表明點翠在古代女性飾品中的地位和價值。其實,點翠工藝是首飾製作中的一項輔助工藝,大多用於點綴和美化女性的首飾,據記載,點翠工藝在戰國時期就已被當時的能工巧匠採用,而其蔚然盛行則是在明清時期。這是一項少有的將動物之靈與器物之美相結合的工藝,因為中國古代的首飾大多以金銀製成,色彩上略顯單調,而翠鳥的羽毛色彩豔麗,再配上金絲銀邊,顯得格外富麗堂皇且雍容華貴,所以深受王公貴族的青睞。

▲ 清晚期 銀鎏金點翠簪花

點翠的珍貴除了底托材質的珍貴外,更在於翠鳥羽毛的難得。一般點翠所用的羽毛都來自藍耳翠鳥,以背部或翅膀的羽毛為主,顏色多為綠色和藍紫色。採用背部羽毛的稱為“軟翠”,質感細膩柔順;而採用翅膀羽毛的則稱為“硬翠”,相對色差較大,色暗質硬。軟翠工藝要更複雜一些,製品價格也更昂貴。使用其他色澤的翠鳥羽毛或色澤相近的孔雀羽毛製成的作品則被稱為“花翠”,其價值相對較低。以點翠工藝製作的首飾根據翠鳥羽毛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其中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為上品。

▲ 清晚期 點翠簪花

在古代,珠寶大多由金銀珠寶製成,雖然光華奪目,但顏色失卻單調。於是,鮮豔奪目的翠鳥羽毛,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上古時期的皇后公主們,僅是簡單地將它插在髮髻之上。但自戰國起,能工巧匠們便開始將上好翠鳥的羽毛沿著紋理,細細地貼在金銀首飾上,最後再鑲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寶石,如此一來,平凡珠寶的華貴富麗與翠羽的明藍流麗完美地結合起來,其亮采華麗,難以形容,無怪乎自唐時起,皇室衣冠儀制裡,便將點翠視為帝、後冠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清晚期 銀鎏金點翠簪花一組兩件

《紅樓夢》中曾有這樣一個橋段,某日賈母看見一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把玩開來,笑說,“這件東西好像是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戴著一個的。”遙想日光之下,那些光澤鮮亮的翠羽,配上金光閃閃的底托、凸邊和鏤刻花紋,該是如何的靈動華貴,難怪賈寶玉一見之下,便愛不釋手地收藏起來,準備贈給表妹湘雲。

▲ 清晚期 銀鎏金點翠簪花一組兩件

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鳥羽的自然紋理和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於變化,生動活潑。後來,也由於保護鳥類及製作工藝的殘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燒藍工藝取代。

▲ 清 金累絲點翠福壽齊天鈿花

如今流傳下來品相完整的點翠成品,不過數千件。因為翠羽必須加以極為細心的保存,稍有疏忽刮蹭,便會殘缺破損。數千年彈指而過,如今市面上可以見到的點翠,大多數都是清代中晚期之作,而那些曾經讓人驚豔的唐代翠鈿,卻只能消散在白駒過隙的時光之中,成為僅供追憶的傳說。

▲ 清金質累絲點翠嵌紅寶石、珍珠蝙蝠喜字紋面簪

此對面簪整體呈壽桃形,取長壽之意。下部為長須蝙蝠,“蝠”“福”同音。其身上鑲嵌紅寶石,雙翼金質累絲精製而成,其上不僅飾有珍珠,且有翠毛鋪底。頂部為金質累絲磬石的造型。在清代,磬石的造型常常被用於頭面首飾的裝飾,用以護身。其下點翠雙喜字,周圍花葉簇擁,層層疊疊,金翠交輝。翠毛以明藍與寶藍兩色相襯,外加金、寶石紅及珍珠白,五色相映,貴氣十足。此面簪中軸對稱,集壽喜福吉祥寓意於一身,設計巧妙,典雅大氣。

▲ 清金質累絲點翠嵌珍珠、碧璽、紅藍寶石花籃形面簪

花藍為兩種不同的累絲工藝,以點翠飾口沿及圈足,花籃口中央鑲一顆珍珠,兩顆紅寶石分飾兩側。花籃中點綴著寶石和點翠工藝裝飾的繁花,以及累絲包裹鑲嵌碧璽的葫蘆,葫蘆者,取其諧音“福祿”。點翠豔麗的藍色深淺不一、流光溢彩。面簪造型碩大,佈局疏朗有秩,紋飾繁複華麗。清代的點翠面簪大多質地為銀質鎏金,而本品則為純金質地,且保存如此完美,實屬不可多得。

▲ 清 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花卉紋簪一對

銀鍍金點翠嵌珠寶花卉紋簪,頭簪中央為柿子與石榴,兩側裝飾花枝與笙。柿子中央嵌玉石一塊。柿子一側為點翠笙,中央鑲嵌紅包是一顆。石榴一半鑲嵌碧璽,一半以小紅寶石鑲嵌石榴籽。--《清宮後妃首飾圖典》P063

▲ 清 道光 銀鍍金嵌珠珊瑚蟹紋簪

頭簪為銀鍍金點翠螃蟹一隻,螃蟹身體嵌珊瑚。山湖上雕雙夔(kui),中央雕壽字。螃蟹雙眼嵌珠,觸鬚嵌珠。螃蟹銜累絲蘆葦。簪挺背後鏨刻“祥和”。此件頭簪來自民間,生動活潑,寓意“一甲傳臚”。--《清宮後妃首飾圖典》P100

▲清 光緒 金掐絲點翠鑲銀胎寶石鳳凰牡丹壽字紋宮廷盆景

銀胎鑲寶石製成六邊形盆,敞口,卷沿,腹壁弧收,圈足外撇。沿面雕刻一周回紋,唇面及圈足底邊鑲嵌一周連珠紋。盆外雕刻卷雲紋為地。腹外每面中部的長方形開光內裝飾“壽”字紋,金掐絲點翠花卉紋為地,其上的“壽”字紋以寶石鑲嵌而成。盆景以鳳凰牡丹為主題,皆為金掐絲點翠製成,花枝妖嬈,鳳凰在花下顧首單足而立,鳳尾垂地。盆底中央陰刻六字雙行楷書款“大清光緒年制”。

▲清 金質累絲點翠嵌碧璽、黃晶、珍珠如意形面簪

面簪以金為底,滿鋪翠毛,翠色間用金絲分割,以突出層次感,其色澤之豔勝過掐絲琺瑯。簪首為如意形深紅色碧璽,兩層點翠,如意中央的荷花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的荷葉鋪滿翠毛,上層累絲荷花。花心鑲嵌黃晶,荷花上方為一點翠蓮藕圖案,七粒米珠鑲於其上為蓮子。如意左右各嵌粉紅碧璽一塊。如意的造型也是明清兩代皇家非常喜愛的造型之一,尤其到了清代其造型更是用在了金銀珠寶首飾的製作上面。凡值年節,王公大臣督撫,必進如意於朝,以取兆吉祥,故有“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的詩句。此如意形面簪不惜工料,上面集中了黃金、翠毛、珍珠、寶石這些名貴的材質,整體給人華麗富貴的感覺。非王宮貴胄不可擁有。

▲ 民國 福臨將至 壽菊花開點翠發簪

發簪的年代是民國時期,以菊花為題,不僅花卉栩栩如生,更有著深遠的含義。古人認為菊花殘謝後一般不會掉落花瓣,不會像桃花一樣,一片一片吊銷來,落英繽紛的。故事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一般都讚賞其淩寒的品格。也因為開花花期長而經久不敗,也常常寓意“長壽”“容顏不老”等。

▲ 民國 福臨將至 壽菊花開點翠發簪 細節

菊花是飾品中較難製作的花卉,民國的工匠綜合了銅鎏金,銅掐絲等多重工藝,完美體現了特有的翠鳥羽毛的藍色,那是真真正正純天然無添加的瑰麗色彩,如今托於掌心仍感覺色澤飽滿,歷久不衰。

▲ 清 咸豐 蝶戀花點翠發簪

此發簪也屬於步搖的一種,本為詞調名,屬唐代教坊曲,原名“鵲踏枝”。因宋-晏殊詞而改今名。民間以其立意生動而作蝴蝶翩飛花間的圖案,多含有對男女情愛的讚美,對家庭夫妻和順的祝福等等。此款發簪經匠人一番雕琢,立體生動美輪美奐,工藝之高超,設計值奇特。

▲ 清 咸豐 蝶戀花點翠發簪 細節

▲ 清 咸豐 龍涎頭點翠步搖

“步搖”是古代婦女發簪首飾的一種特定稱呼,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唐白居易的《長恨歌》種“雲鬢花顏金步搖”,指的就是此類發簪。佩戴常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下垂感晶瑩輝耀,一步一搖,將律動的嬌態美姿呈現於耳側上方,還有的造型是將金屬絲繞成彈性很大的彈簧,輕輕一動,顫擺不停。

▲ 清 咸豐 龍涎頭點翠步搖 細節

此步搖的重點是其上方的龍頭和中央的“五穀豐燈”,兩者皆是漢族傳統的吉祥圖案,蘊含著國家風調雨順,豐收富足,萬家平安的美好寓意,加之周邊花也飄零,隨行流金,步步生輝,似乎在表達百姓們對之高皇權的無比敬仰之情。步搖的流蘇上的點翠羽毛細小精緻,可見當時工匠的用心。

喜歡點翠工藝是被古代工匠們的態度,細心鑽研程度所感動,在那個沒有網路交通閉塞的時代,能做出這麼美麗精緻的東西,全憑自己的想像設計出美好的圖案,技藝精湛現在已經無法超越,更欣賞的是古人的生活態度“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向那些工匠們致敬,向他們學習,我想他們作為藝術家是當之無愧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