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曉墨:《〈追龍〉——香港平民世界裡的濃墨重彩》

請點擊上方“撿拾光陰的碎片”關注我們,

更多“關注”, 更多原創作者, 更多優秀作品!

香港平民世界裡的濃墨重彩

文:曉墨

看王晶今年的新作——“追龍”。

可以從中看到一個與眾不同的王晶, 一個嚴肅的王晶, 一個悲情的王晶, 一個有著濃濃人文情懷的王晶。

我們熟悉的王晶不是這樣的, 印象中他擅長用輕鬆的格調, 淺淡曖昧的色彩, 時不時的黃段子, 渲染都市的速食愛情。

“追龍”裡的佈景和人物, 出乎意料地濃墨重彩, 有沉重的歷史感, 看下去我才明白導演的野心, 他試圖還原香港歷史裡最糾結的一個時代, 一個時代裡的一代人物。

人們常說好的作品必須要有深度, 有的作品從時間中體現深度, 比方歷史片、戰爭片;有的作品從人物中體現深度, 從深處展現人性;有的作品從情節中體現深度, 從頭到尾矛盾糾結、一氣呵成。

“追龍”的精彩在於, 以上幾方面,

它都能關照到, 背景、人性、情節, 甚至人物的群像都活靈活現, 有“血”有“肉”。

要看明白“追龍”, 首先要對香港60、70年代有一定的瞭解, 那時的香港, 階級分化明顯, 黑白兩道混亂, 白道各占山頭, 黑道群龍無首。 苦難的窮人受著黑白兩道的盤剝, 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亂世出英雄。

受過正統教育、智慧過人、野心勃勃的雷洛探長想重整秩序, 跛豪恰好在此時出現在他的視線裡, 生猛、大膽、有義氣, 仿佛就是他要的人。

電影把更多的情節放在跛豪身上, 草根出身的他, 是矛盾的結合體。 有大公無私的義氣, 又有對金錢滿滿的欲望。 安排跛豪在九龍城寨起家, 因為九龍城寨本身也是矛盾的結合體。

城寨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宋朝時代, 原是防衛外敵的據點。 香港後來成為英國殖民地,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讓九龍寨城仍然歸滿清派兵管轄, 其後1941至45年, 日本侵華, 日軍佔領香港期間, 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的明渠, 拆毀了全部城牆。 日本投降後, 露宿者開始在九龍寨城聚居, 並于1948年成功抵抗英國政府進入整頓。

由於皇家香港員警、殖民地政府無權進入, 中國的政權又拒絕管理, 九龍寨城頓成罪惡溫床、貧民區, 更有以“三不管”(即中國不管, 英國不管, 香港不管)來形容當地的管轄權問題。

城寨60、70年代的現狀何嘗不是整個大香港, 香港人的縮影。 幾十年的殖民統治, 並未讓他們徹底馴服;日據幾年, 更讓他們對英國政府統潔的腐敗無能、殖民者的作威作福感到心寒。 香港普羅大眾毫無歸屬感, 在混亂的政局裡, 他們更渴望一種有強而有力的秩序, 即便這種秩序並不合法。

雷洛探長可謂看清了他們的心態, 他站在高處俯視這片土地, 對下屬驕傲地說“這是一片風水寶地, 你看我們能不能建立一種秩序, 讓黑歸黑, 白歸白, 大家有條理的運轉, 有錢一塊賺。 ”

雷洛探長是個野心家, 他希望在不得罪殖民者的基礎上, 有秩序地將黑道編制, 黑白兩道合力賺取利益, 但他還是小覷了跛豪的欲望, 在不知不覺中縱容黑道的力量滲透蔓延, 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電影的色彩很特別, 城寨的黑,濃似墨;交易的金,耀如火;流出的血,豔如脂;跛豪身上綠色西裝,綠得瘮人。一切都喻示著決絕與極端。喻示雷洛探長自以為的秩序,跛豪自以為的公正,只是對自己欲望的矯飾,而上天正以自己的方式去懲罰著他們。

逐漸滋長的欲望在破壞他們的聯盟,即便經歷過生死關頭、火海浴血,依然抵不過毒品帶來的利益誘惑。他們明地裡稱兄道弟,暗地裡互相算計。都想擴大自己的領地,都想贏取更多的利益。早就忘記了結盟的初衷:要為貧民爭取權利,幫大眾對抗殖民者。

電影的最後,讓雷洛探長和跛豪又回到了九龍城寨,在城寨裡合力對抗殖民者。有評論說,這個比較幼稚的結尾讓本可能提升至史詩級的作品又淪為了古惑仔類型片。我卻認為,電影設置這樣的結尾,是要讓觀眾回歸初心的鋪排,也是現實的隱喻。

九龍城寨逼仄街道裡的巷戰、血肉水火的交織、阿花慘烈的橫死。都在提醒雷洛探長與跛豪,他們本意不是這樣,雷洛本想重整秩序,跛豪本想打救貧民,他們聯手經歷那麼多困難,是為了從殖民者手裡,爭取本地華人的權益。

十幾年過去,他們回到這個地方,雷洛富可敵國,跛豪權傾一時。但殖民者依舊橫行,城寨依然藏汙納垢。在利益的爭搶中,他們丟失了初心,迷惑了本性,對金錢的欲望,使他們最終成為毒害平民的元兇。

在我看來,兩位主角對劣跡斑斑的英國警官的合力糾殺,不是男人的浪漫主義,不是古惑仔式的江湖豪情,更類似于對初心的一種檢視,對過往所作所為的一種彌補和悔疚。

“追龍”在粵語的意思是“吸毒”。

利益如毒品,一旦沉淪,又怎有機會回歸本心?我認為這是“追龍”的終極意義。

作者:曉墨: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城寨的黑,濃似墨;交易的金,耀如火;流出的血,豔如脂;跛豪身上綠色西裝,綠得瘮人。一切都喻示著決絕與極端。喻示雷洛探長自以為的秩序,跛豪自以為的公正,只是對自己欲望的矯飾,而上天正以自己的方式去懲罰著他們。

逐漸滋長的欲望在破壞他們的聯盟,即便經歷過生死關頭、火海浴血,依然抵不過毒品帶來的利益誘惑。他們明地裡稱兄道弟,暗地裡互相算計。都想擴大自己的領地,都想贏取更多的利益。早就忘記了結盟的初衷:要為貧民爭取權利,幫大眾對抗殖民者。

電影的最後,讓雷洛探長和跛豪又回到了九龍城寨,在城寨裡合力對抗殖民者。有評論說,這個比較幼稚的結尾讓本可能提升至史詩級的作品又淪為了古惑仔類型片。我卻認為,電影設置這樣的結尾,是要讓觀眾回歸初心的鋪排,也是現實的隱喻。

九龍城寨逼仄街道裡的巷戰、血肉水火的交織、阿花慘烈的橫死。都在提醒雷洛探長與跛豪,他們本意不是這樣,雷洛本想重整秩序,跛豪本想打救貧民,他們聯手經歷那麼多困難,是為了從殖民者手裡,爭取本地華人的權益。

十幾年過去,他們回到這個地方,雷洛富可敵國,跛豪權傾一時。但殖民者依舊橫行,城寨依然藏汙納垢。在利益的爭搶中,他們丟失了初心,迷惑了本性,對金錢的欲望,使他們最終成為毒害平民的元兇。

在我看來,兩位主角對劣跡斑斑的英國警官的合力糾殺,不是男人的浪漫主義,不是古惑仔式的江湖豪情,更類似于對初心的一種檢視,對過往所作所為的一種彌補和悔疚。

“追龍”在粵語的意思是“吸毒”。

利益如毒品,一旦沉淪,又怎有機會回歸本心?我認為這是“追龍”的終極意義。

作者:曉墨: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