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叔同唯一的裸☆禁☆體油畫,曾消失近一個世紀!

李叔同 《半裸女像》

畫作中, 一妙齡女子半裸上身, 雙目微閉, 斜倚在套有鬆軟織物的椅背上, 一頭烏黑長髮蓬鬆地散落一側。 畫面恬靜得讓人不忍驚醒睡夢中的人物。

不過, 微微翹起的畫布一角、畫布中清晰可見的數條或長或短褶皺和局部顏料脫落, 又提醒人們這是一幅頗有些年頭的老舊畫。

這幅油畫名為《半裸女像》,

出自著名大師李叔同的筆下,

已初步推定為大師存世三幅油畫中

唯一的人體油畫作品。

更為傳奇的是,

這幅油畫已從人們的視野中

神秘消失了近一個世紀之久,

而這其中的謎團,

還有待人們進一步考證……

《半裸女像》的前世今生

1897年, 李叔同成年照, 風采翩然

李叔同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美術教育家, 由他創作的裸體人物油畫自然具有特殊的意義。 但他存世的作品少之又少, 因此, 其《半裸女像》一作的遭遇與命運, 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1905年7月, 李叔同處理完母親的喪儀不久, 即離開天津遠涉重洋, 前往日本留學。 第二年秋天, 考入東京美術學校, 專攻西洋畫, 並在音樂學校兼學音樂。 學畫過程中, 他雇了一個少女做模特兒。 時間一長, 兩人產生了感情, 遂結為夫妻。

1908年, 李叔同在東京化裝為日本軍官照

1911年年初, 李叔同以優異成績畢業歸國。 他將日籍夫人在上海安置住下後, 返回已經離開了六年的天津家中, 任職于天津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教授圖畫課程。

李叔同故里

“桐達李家”寬敞的庭院中, 有一間時尚的洋書房。 李叔同回來後, 將其收拾佈置了一番, 作為畫畫、讀書、寫作、備課、彈琴、接待友人的處所。 還將自己從日本帶回的自己的油畫等畫作在洋書房中掛出, 請親友觀賞。 其中就有《半裸女像》。 這件事, 還在親友中引起了轟動, 說是“李三爺又辦了一件奇事”(另一件奇事, 是指李叔同一改舊規,

為母親辦過文明葬儀)。

李叔同扮演《茶花女》

如果說, 李叔同以其日籍夫人為模特兒創作油畫《半裸女像》, 以及將之珍藏, 或向親友們展示, 是這幅畫的“前世”的情形, 那麼, 當其離開了李叔同的視線之後的際遇, 則是它“今生”的命運了。

《半裸女像》“神秘消失”91年

贈送摯友夏丏尊

出家後的李叔同:弘一法師

1918年夏天,李叔同在決定脫離凡塵遁入空門之前,將自己的作品與藏品、書籍等,按照對方的愛好和專業之需,分別贈送相關單位和友生,其中,送給摯友夏丏尊的物品最多,其中包括他最為珍視的油畫《半裸女像》。

《女》(油畫,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藏)

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吳夢非創辦的《美育》雜誌,其創刊號上便呈現過《半裸女像》。最早刊于1920年發行的《美育》第一期,該畫下端注明“《女》(油畫,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藏)李叔同先生筆”。創辦人中,吳夢非、劉質平和豐子愷三人均為李叔同高足。吳夢非能夠刊登此畫,也正因為有近水樓臺的便利。

輾轉“嫁”到葉家

葉聖陶

後來,夏丏尊又將這幅油畫傳給了愛女夏滿子。同是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的夏丏尊與葉聖陶,不只是摯友,還是兒女親家,夏滿子嫁給了葉聖陶長子(著名科普作家和出版家)葉至善。上世紀50年代初,夏滿子將李叔同的《半裸女像》帶到了北京葉家。

李叔同《自畫像》布面油彩 60.6 x 45.5cm 1911 年作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藏。

葉聖陶也認識李叔同。他倆第一次見面,是在1927年9月,夏丏尊在上海功德林餐館設宴招待李叔同,當時已為弘一法師,葉聖陶等赴席陪宴。宴後,又隨弘一前往太平寺拜謁另一高僧印光法師。事後,葉聖陶將所見所聞所感弘一一言一默、一行一止中彌散出來的“仙氣”與“氣場”,形象地予以描摹,寫成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作《兩法師》。就因了這篇名作,弘一法師被更多的大眾所熟知與崇敬。

葉聖陶對李叔同早期油畫評價很高。遺憾的是,李的畫作存世極少。夏滿子送來李叔同的《半裸女像》,葉家人都觀看過,以為家中能有這幅畫作,實為幸運,彌足珍貴,應精心保存。

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師範開設男性人體寫生課

李叔同的學生吳夢非在1959年發表《五四運動前後的美術教育回憶片段》一文,文章插圖便是這件作品,而此處名為《裸女》。文章中提到:“李先生曾做油畫‘裸女’一幅,此畫現尚存于葉聖陶先生處。”

轉贈央美“石沉大海”

《半裸女像》在葉家珍藏了七八年之後,葉聖陶覺得放在家裡不如捐給中央美術學院收藏更有價值。於是,上世紀50年代末,他通過吳作人院長捐給了中央美術學院。葉至善回憶捐贈時的情景說,那時不像現在,美院只是來人,很熱情很高興地點點頭,笑著把畫拿走了,登記、收據等什麼也沒有。拿走就拿走了,以後二十年間再也沒有它的消息,葉老卻一直惦記著它的命運。

中華美育會在1920年4月20日發行的《美育》第一期上刊登了“《女》(油畫 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藏) 李叔同先生筆”(圖2),這一史料成為證明《半裸女像》為李叔同作品的重要證據。

上世紀80年代初,葉聖老委託他一位忘年交、著名散文家吳泰昌,讓他問一下吳作人院長,就說是他要知道捐贈的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的下落,“文革”中是否遭到破壞搶掠。吳作人先生答應回去立即詢問中央美院美術館,請他們查一下。該館工作人員的答覆是,館藏品上萬件,收畫時手續簡單,保存的收據也不完全,而且已很多年不清理了,一時查不出來,以後大清理時,一定特別加以留意,想來葉聖老的捐品是不會丟失的。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作品《半裸女像》與歷年出版物刊登李叔同代表作《裸女》對比

不久,葉聖老見到吳作人院長時,又說了這件事,答覆與吳泰昌轉告的大致相同。葉聖老說,原來想,中央美院收藏的李叔同畫作極少,將《半裸女像》捐給它,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誰想結果會是這樣。

近百年後“重獲新生”

又過了二十多年,事情終於有了轉機。2011年,中央美術學院的工作人員整理庫房時發現了一幅油畫,畫面保護基本完好,有幾處卷折和色彩脫落的痕跡,色彩較灰暗,有灰塵積存的痕跡。畫的背面有較大的白色筆書寫的登記號“2011-甲”,但是畫面上並沒有發現署名。畫幅為寬116.5釐米、高91釐米,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一幅大作品。

修復展出 新面貌示人

《歷史的溫度:20世紀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展》

2015年,《歷史的溫度:20世紀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展》在金陵美術館開展,李叔同《半裸女像》參加了展出。

《半裸女像》(修復後)

此次展覽還展示了畫作的流傳、檢測及修復過程。中央美院美術館藏品修復室的研究人員說,《半裸女像》從發現、整理、檢測、修復到展出,差不多準備了一年。

對於修復後的《半裸女像》過於“光彩照人”,為什麼不能修舊如舊的疑問,修復師表示,整個修復過程嚴格按照國際上認可的標準、統一的規範操作,使用的材料容易區分,可識別性強,整個修復過程是可逆的,可進行再次調整,修復後的光亮源於使用了上光油,它的使用可以保護畫面、延緩材質老化。

《半裸女像》(局部)

修復師透露,李叔同的《半裸女像》材料、技法的使用十分純正,是典型的西方學院派的路數,通過肌理、材料的分析,可見李叔同非常注重個性的表達,筆觸靈動。

《半裸女像》(局部)

《半裸女像》作為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還是當時不為中國傳統社會所接受的“裸女”題材,作品的尺幅又“極大”,能夠經歷近百年沉浮並流傳至今,實在是幸運至極。

贈送摯友夏丏尊

出家後的李叔同:弘一法師

1918年夏天,李叔同在決定脫離凡塵遁入空門之前,將自己的作品與藏品、書籍等,按照對方的愛好和專業之需,分別贈送相關單位和友生,其中,送給摯友夏丏尊的物品最多,其中包括他最為珍視的油畫《半裸女像》。

《女》(油畫,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藏)

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吳夢非創辦的《美育》雜誌,其創刊號上便呈現過《半裸女像》。最早刊于1920年發行的《美育》第一期,該畫下端注明“《女》(油畫,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藏)李叔同先生筆”。創辦人中,吳夢非、劉質平和豐子愷三人均為李叔同高足。吳夢非能夠刊登此畫,也正因為有近水樓臺的便利。

輾轉“嫁”到葉家

葉聖陶

後來,夏丏尊又將這幅油畫傳給了愛女夏滿子。同是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的夏丏尊與葉聖陶,不只是摯友,還是兒女親家,夏滿子嫁給了葉聖陶長子(著名科普作家和出版家)葉至善。上世紀50年代初,夏滿子將李叔同的《半裸女像》帶到了北京葉家。

李叔同《自畫像》布面油彩 60.6 x 45.5cm 1911 年作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藏。

葉聖陶也認識李叔同。他倆第一次見面,是在1927年9月,夏丏尊在上海功德林餐館設宴招待李叔同,當時已為弘一法師,葉聖陶等赴席陪宴。宴後,又隨弘一前往太平寺拜謁另一高僧印光法師。事後,葉聖陶將所見所聞所感弘一一言一默、一行一止中彌散出來的“仙氣”與“氣場”,形象地予以描摹,寫成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作《兩法師》。就因了這篇名作,弘一法師被更多的大眾所熟知與崇敬。

葉聖陶對李叔同早期油畫評價很高。遺憾的是,李的畫作存世極少。夏滿子送來李叔同的《半裸女像》,葉家人都觀看過,以為家中能有這幅畫作,實為幸運,彌足珍貴,應精心保存。

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師範開設男性人體寫生課

李叔同的學生吳夢非在1959年發表《五四運動前後的美術教育回憶片段》一文,文章插圖便是這件作品,而此處名為《裸女》。文章中提到:“李先生曾做油畫‘裸女’一幅,此畫現尚存于葉聖陶先生處。”

轉贈央美“石沉大海”

《半裸女像》在葉家珍藏了七八年之後,葉聖陶覺得放在家裡不如捐給中央美術學院收藏更有價值。於是,上世紀50年代末,他通過吳作人院長捐給了中央美術學院。葉至善回憶捐贈時的情景說,那時不像現在,美院只是來人,很熱情很高興地點點頭,笑著把畫拿走了,登記、收據等什麼也沒有。拿走就拿走了,以後二十年間再也沒有它的消息,葉老卻一直惦記著它的命運。

中華美育會在1920年4月20日發行的《美育》第一期上刊登了“《女》(油畫 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藏) 李叔同先生筆”(圖2),這一史料成為證明《半裸女像》為李叔同作品的重要證據。

上世紀80年代初,葉聖老委託他一位忘年交、著名散文家吳泰昌,讓他問一下吳作人院長,就說是他要知道捐贈的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的下落,“文革”中是否遭到破壞搶掠。吳作人先生答應回去立即詢問中央美院美術館,請他們查一下。該館工作人員的答覆是,館藏品上萬件,收畫時手續簡單,保存的收據也不完全,而且已很多年不清理了,一時查不出來,以後大清理時,一定特別加以留意,想來葉聖老的捐品是不會丟失的。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作品《半裸女像》與歷年出版物刊登李叔同代表作《裸女》對比

不久,葉聖老見到吳作人院長時,又說了這件事,答覆與吳泰昌轉告的大致相同。葉聖老說,原來想,中央美院收藏的李叔同畫作極少,將《半裸女像》捐給它,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欣賞,誰想結果會是這樣。

近百年後“重獲新生”

又過了二十多年,事情終於有了轉機。2011年,中央美術學院的工作人員整理庫房時發現了一幅油畫,畫面保護基本完好,有幾處卷折和色彩脫落的痕跡,色彩較灰暗,有灰塵積存的痕跡。畫的背面有較大的白色筆書寫的登記號“2011-甲”,但是畫面上並沒有發現署名。畫幅為寬116.5釐米、高91釐米,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一幅大作品。

修復展出 新面貌示人

《歷史的溫度:20世紀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展》

2015年,《歷史的溫度:20世紀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油畫展》在金陵美術館開展,李叔同《半裸女像》參加了展出。

《半裸女像》(修復後)

此次展覽還展示了畫作的流傳、檢測及修復過程。中央美院美術館藏品修復室的研究人員說,《半裸女像》從發現、整理、檢測、修復到展出,差不多準備了一年。

對於修復後的《半裸女像》過於“光彩照人”,為什麼不能修舊如舊的疑問,修復師表示,整個修復過程嚴格按照國際上認可的標準、統一的規範操作,使用的材料容易區分,可識別性強,整個修復過程是可逆的,可進行再次調整,修復後的光亮源於使用了上光油,它的使用可以保護畫面、延緩材質老化。

《半裸女像》(局部)

修復師透露,李叔同的《半裸女像》材料、技法的使用十分純正,是典型的西方學院派的路數,通過肌理、材料的分析,可見李叔同非常注重個性的表達,筆觸靈動。

《半裸女像》(局部)

《半裸女像》作為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還是當時不為中國傳統社會所接受的“裸女”題材,作品的尺幅又“極大”,能夠經歷近百年沉浮並流傳至今,實在是幸運至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