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科學實證」喝咖啡的8個好處與壞處!第1個最吸引人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

咖啡行業交流請加

私人微信前街精品咖啡, 微信號:

(長按複製)

qianjiecoffee

咖啡, 在千年前被發現後, 由於其特殊風味及提神效用, 因而流行於全球, 是世界上最具風味及養生效果的飲品, 曾被賜名為神的飲料.

由於咖啡豆富含植物抗氧化劑, 其抗氧化效力甚至高於同類的可哥、綠茶、紅茶, 在營養學期刊中的一篇研究也指出, 咖啡竟然是成年人飲食中, 攝取抗氧化物的最大來源, 這結果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提到喝咖啡, 多數印象都僅限於提神, 且在過去總被認為具有刺激性且容易產生易賴,

因此讓許多人又愛又怕。

但根據多則流行病學觀察證實, 適量喝咖啡的確有助於健康, 且能降低多種疾病發生率(如腦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臟疾病等)。

喝咖啡被推薦的科學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1

促進代謝, 幫助燃脂, 有助於減肥

從前人們只需擔心吃不飽而瘦成皮包骨, 但現經由於生活型態改變, 飲食過於精緻化, 導致肥胖率居高不下, 過重的人口已幾乎超越苗條的人口。

減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女性)都是曾經歷過的旅程, 但大多數時候總是漫無目的地向前, 而由於生理構造的不同, 女性需擔負繁衍下一代的重要任務, 因此更容易儲存脂肪, 有利於維持體溫及提供能量來源, 因此相較於男性更難維持標準體重。

數則研究發現, 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影響能量平衡及增加產熱效果(thermogenesis ), 有助於提升3-11%的新陳代謝率。

另一則研究則發現, 咖啡因有助於減肥者維持體重, 背後機制與喝咖啡能增加能量消耗與減少熱量攝取有關(可有抑制食欲效果)。

而若能結合喝咖啡與運動則能達到更佳的燃脂減肥效果(相較於單獨運動)。

2

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肝癌是常見的消化道器官癌症, 在男女癌症排行榜中分居第5及第8的位置, 尤以肝細胞癌最常見, 約占80%。

造成肝細胞癌原因中, 有70% 至 90%患者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歷史,

主要風險因數包括病毒型肝炎、酒精型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其它尚有肥胖、糖尿病、遺傳性疾病及受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

一則文獻統合分析指出(meta-analysis, 包含16則肝癌人口觀察研究), 有飲用咖啡習慣的物件, 平均約能減少40%的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罹患風險。

同則研究也發現, 咖啡的護肝效應不管是在任何族群或子群組都保有一致性(如性別、酗酒、肝炎或肝病史)。

另則關於劑量反應分析的文獻統合分析也指出(meta-analysis, 包含18則人口觀察研究), 每日飲用1杯咖啡能降低15%的肝癌發生風險(但與膽道癌風險無明顯關聯)。

*結論:人口觀察研究發現, 有飲用咖啡習慣者, 有助降低肝癌發生風險。

3

失智症(阿茲海默病)

失智症人是年長者最害怕罹患的疾病之一, 而當中以阿爾茨海默病(老人癡呆症)為最, 占所有病例的70%, 盛行率從60歲之後的1%, 增長到90歲的35%。

阿茲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化型疾病, 初期症狀包括記憶及方向感喪失, 判斷、決策力受損及語言障礙, 中後期甚至開始出現各種精神症狀, 如抑鬱、冷漠、焦慮、激越、妄想、幻覺等,讓患者家屬出現照顧上的困難。

一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1則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樣本數29115人)論文指出,喝咖啡雖然無法明顯改善認知下降及失智指數,但在子群分析卻發現有助降低27%的阿茲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發生風險(攝取量最多者相較於最少者)。

背後機制認為與咖啡中成分具有抑制腺苷酸受體拮抗劑(Adenosine Receptor Antagonists)的效果,因而能減緩乙型類澱粉蛋白斑塊(beta-amyloid)堆積帶來的神經系統傷害有關,但仍待更多驗證進一步確認。

4

咖啡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異位脂肪(ectopic fat)疾病,是西方國家最普遍的肝病,約每三人就有一人罹患,患者通常毫無症狀(但曾被報導的非專一症狀包括疲倦及右上腹不適)。

脂肪肝意指脂肪在肝細胞中不正常堆積(肥胖及糖尿病是主因),依據程度不同,疾病進展由輕到重可分可從脂肪變性、脂肪性肝炎、纖維化甚至是肝硬化,而最嚴重併發症就是肝細胞癌。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5則研究)指出,有規律喝咖啡習慣者有助於降低29%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率。另外,針對已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對象,喝咖啡能減少30%進展至肝纖維化的風險。

5

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

糖尿病是全世界增長最快速的疾病之一,肇因於肥胖、缺乏運動和飲食習慣不良,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18歲以上的人口有9%罹患糖尿病,若是長期血糖失控,將造成失明、截肢、腎衰竭等難以逆轉的症狀。

多則研究中均發現喝咖啡與糖尿病發生率呈反向關係,大量攝取者發病率遠低於未攝取者,而每杯咖啡約能額外降低7% 的相對風險。

在一則大型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中(包含193,000名男女)指出,每日喝6杯咖啡者能降低35%的罹患糖尿病風險,而喝4-6杯者則降低 28%(相較於喝2杯以下者)。

另則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包含41934位男性及 84276位女性)也觀察到,若每日攝取6杯以上咖啡,男女兩性分別能降低能降低54%及29% 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相較於未喝者。

而背後機制認為與咖啡豆當中的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及葫蘆巴堿——Trigonelline 有關,這兩種物質均被發現具有降血糖及改善胰島素濃度的效果(在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中發現)。

6

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心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的健康殺手,特別是對於年長者來說,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等特點。

臨床上也發現,大約有80%的心臟血管疾病源於動脈硬化及血管阻塞,不僅易發生冠心病,還容易併發心臟衰竭、腦中風及跛行(下肢血管阻塞)。

早期曾在幾則研究中認為喝咖啡可能增加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風險,但經過多年的驗證確認,適量喝咖啡還是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在一則芬蘭/Finnish 的大型觀察中(包含59,490 人,觀察期長達19.2年),發現女性每日攝取1至2杯咖啡能降低27%的心臟衰竭風險(相較於未喝者)。

另一則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大型觀察也發現,喝咖啡有助於降低30%的全因死亡率( all-cause mortality)與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7

降低中風發生率

中風主要分為出血性及缺血性血管病變,由於大腦是人體最耗氧的器官之一(為心臟的10倍),一旦腦血管在運送氧氣或能量時出現阻塞或出血,神經細胞就容易發生損傷,腦動脈血流若中斷30秒以內,受損細胞還有可能恢復,若是中斷5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神經細胞幾乎已破壞殆盡,所以維持腦血管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一則觀察中發現,飲用咖啡者可能有助於降低36%的出血型中風機率Cerebral Hemorrhage。

其它觀察也發現,每日飲用3-4杯咖啡者,能降低23%死於中風的機率(相較於喝2杯以下者),而喝5至6杯者,降幅更高達 36%。

8

增進運動表現

不管你是專業運動員,或者只是偶而運動的一般人,借由各種科學方法提升運動表現除了讓人更有成就感,還能提升持續下去的動力。

在研究中發現咖啡因能增加血液中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腎上腺素是荷爾蒙的一種,通常在面臨戰或逃等反應時會大量分泌,讓身體能應付大量體能消耗。

另外,咖啡因還能促進脂肪細胞釋放出脂肪酸,並進入血液中作為能量使用。

而綜合以上兩種效果,在一則運動測試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0則雙盲試驗)中提到,咖啡因能增進運動表現,平均分數可提升12.3 %(特別是需要耐力的運動)。

喝咖啡有什麼副作用?(壞處)

大部分與咖啡有關的副作用,都與短期內攝取過量咖啡因有關。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心悸、心跳加速、失眠、焦慮、躁動、顫抖、頭痛、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多尿等。異常高劑量的咖啡因還可能導致低血鉀症(hypokalemia)。

長期喝咖啡者,若突然停止或減少杯數,可能出現咖啡因戒斷症(caffeine withdrawal ),常見症狀有頭痛、疲倦、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低落等。

喝咖啡可能增加3-4 mm/Hg的血壓,對於對於有飲用咖啡習慣者,這些效應會逐漸消失(由於發展出耐受性)。

但部分研究也指出,耐受性的出現並不完全,特別是對於某些族群來說(如高血壓患者、體重過重者、年長者),可能有較強的增加血壓效果,因此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

安全注意事項(禁忌)

部分藥物會干擾肝臟代謝咖啡因,可能提升與咖啡因相關的副作用(如抑制胃酸藥/Tagamet、抗癮劑/Antabuseestrogens、抗黴菌劑/Diflucan、抗精神病藥物/Luvox、抗心律不整藥/Mexitil、抗黴菌劑/Lamisil)。

針對鈣質攝取不足者,攝取咖啡(4杯以上,約含330 mg 的caffeine)可能提升骨質疏鬆風險。

孕期攝取過量咖啡因(大於每日300 mg)可能提升流產(miscarriage)及胎兒體重下降風險,但截至目前為止,相關結果仍不一致,但為求謹慎,孕期最好減量攝取(勿超過一杯)。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如抑鬱、冷漠、焦慮、激越、妄想、幻覺等,讓患者家屬出現照顧上的困難。

一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11則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樣本數29115人)論文指出,喝咖啡雖然無法明顯改善認知下降及失智指數,但在子群分析卻發現有助降低27%的阿茲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發生風險(攝取量最多者相較於最少者)。

背後機制認為與咖啡中成分具有抑制腺苷酸受體拮抗劑(Adenosine Receptor Antagonists)的效果,因而能減緩乙型類澱粉蛋白斑塊(beta-amyloid)堆積帶來的神經系統傷害有關,但仍待更多驗證進一步確認。

4

咖啡與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異位脂肪(ectopic fat)疾病,是西方國家最普遍的肝病,約每三人就有一人罹患,患者通常毫無症狀(但曾被報導的非專一症狀包括疲倦及右上腹不適)。

脂肪肝意指脂肪在肝細胞中不正常堆積(肥胖及糖尿病是主因),依據程度不同,疾病進展由輕到重可分可從脂肪變性、脂肪性肝炎、纖維化甚至是肝硬化,而最嚴重併發症就是肝細胞癌。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5則研究)指出,有規律喝咖啡習慣者有助於降低29%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率。另外,針對已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對象,喝咖啡能減少30%進展至肝纖維化的風險。

5

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

糖尿病是全世界增長最快速的疾病之一,肇因於肥胖、缺乏運動和飲食習慣不良,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18歲以上的人口有9%罹患糖尿病,若是長期血糖失控,將造成失明、截肢、腎衰竭等難以逆轉的症狀。

多則研究中均發現喝咖啡與糖尿病發生率呈反向關係,大量攝取者發病率遠低於未攝取者,而每杯咖啡約能額外降低7% 的相對風險。

在一則大型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中(包含193,000名男女)指出,每日喝6杯咖啡者能降低35%的罹患糖尿病風險,而喝4-6杯者則降低 28%(相較於喝2杯以下者)。

另則世代研究(Cohort Study)(包含41934位男性及 84276位女性)也觀察到,若每日攝取6杯以上咖啡,男女兩性分別能降低能降低54%及29% 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相較於未喝者。

而背後機制認為與咖啡豆當中的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及葫蘆巴堿——Trigonelline 有關,這兩種物質均被發現具有降血糖及改善胰島素濃度的效果(在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中發現)。

6

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心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的健康殺手,特別是對於年長者來說,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等特點。

臨床上也發現,大約有80%的心臟血管疾病源於動脈硬化及血管阻塞,不僅易發生冠心病,還容易併發心臟衰竭、腦中風及跛行(下肢血管阻塞)。

早期曾在幾則研究中認為喝咖啡可能增加冠狀動脈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的風險,但經過多年的驗證確認,適量喝咖啡還是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在一則芬蘭/Finnish 的大型觀察中(包含59,490 人,觀察期長達19.2年),發現女性每日攝取1至2杯咖啡能降低27%的心臟衰竭風險(相較於未喝者)。

另一則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大型觀察也發現,喝咖啡有助於降低30%的全因死亡率( all-cause mortality)與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7

降低中風發生率

中風主要分為出血性及缺血性血管病變,由於大腦是人體最耗氧的器官之一(為心臟的10倍),一旦腦血管在運送氧氣或能量時出現阻塞或出血,神經細胞就容易發生損傷,腦動脈血流若中斷30秒以內,受損細胞還有可能恢復,若是中斷5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神經細胞幾乎已破壞殆盡,所以維持腦血管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一則觀察中發現,飲用咖啡者可能有助於降低36%的出血型中風機率Cerebral Hemorrhage。

其它觀察也發現,每日飲用3-4杯咖啡者,能降低23%死於中風的機率(相較於喝2杯以下者),而喝5至6杯者,降幅更高達 36%。

8

增進運動表現

不管你是專業運動員,或者只是偶而運動的一般人,借由各種科學方法提升運動表現除了讓人更有成就感,還能提升持續下去的動力。

在研究中發現咖啡因能增加血液中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腎上腺素是荷爾蒙的一種,通常在面臨戰或逃等反應時會大量分泌,讓身體能應付大量體能消耗。

另外,咖啡因還能促進脂肪細胞釋放出脂肪酸,並進入血液中作為能量使用。

而綜合以上兩種效果,在一則運動測試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40則雙盲試驗)中提到,咖啡因能增進運動表現,平均分數可提升12.3 %(特別是需要耐力的運動)。

喝咖啡有什麼副作用?(壞處)

大部分與咖啡有關的副作用,都與短期內攝取過量咖啡因有關。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心悸、心跳加速、失眠、焦慮、躁動、顫抖、頭痛、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多尿等。異常高劑量的咖啡因還可能導致低血鉀症(hypokalemia)。

長期喝咖啡者,若突然停止或減少杯數,可能出現咖啡因戒斷症(caffeine withdrawal ),常見症狀有頭痛、疲倦、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情緒低落等。

喝咖啡可能增加3-4 mm/Hg的血壓,對於對於有飲用咖啡習慣者,這些效應會逐漸消失(由於發展出耐受性)。

但部分研究也指出,耐受性的出現並不完全,特別是對於某些族群來說(如高血壓患者、體重過重者、年長者),可能有較強的增加血壓效果,因此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取咖啡因。

安全注意事項(禁忌)

部分藥物會干擾肝臟代謝咖啡因,可能提升與咖啡因相關的副作用(如抑制胃酸藥/Tagamet、抗癮劑/Antabuseestrogens、抗黴菌劑/Diflucan、抗精神病藥物/Luvox、抗心律不整藥/Mexitil、抗黴菌劑/Lamisil)。

針對鈣質攝取不足者,攝取咖啡(4杯以上,約含330 mg 的caffeine)可能提升骨質疏鬆風險。

孕期攝取過量咖啡因(大於每日300 mg)可能提升流產(miscarriage)及胎兒體重下降風險,但截至目前為止,相關結果仍不一致,但為求謹慎,孕期最好減量攝取(勿超過一杯)。

免責聲明: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注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注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