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朝秘史:趣談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

孟浩然也是唐朝的大詩人, 雖然名氣不及李白, 但是個李白的關係非常的好。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 可謂亦師亦友。 他們之間互相幫助、感情深厚, 從李白的詩句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李白與黃鶴樓有不少故事。 李白第一次游黃鶴樓的時候, 面對美景, 自然是詩情大發。 正想提筆賦詩, 卻見壁上已有詩作, 那是崔顥的《登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州。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讀完全詩, 驚得半天沒有說話,

這等好詩, 豈非凡人能做。 於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提詩在上頭。 ”據說後來李白一直心有不甘, 竟然還有讓自己不敢下筆的地方, 胸中塊壘, 難以展抒。

網路配圖

後來到金陵, 游金陵鳳凰台時, 一時興起, 便寫下《登鳳凰台》一詩, 欲與崔顥一較高低,

其詩為:“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其風格意境卻有相似之處, 而境界高遠確也難分高下了。

十年之後, 李白與孟浩然見了第二次面, 這次李白寫了《贈孟浩然》, 以表達自己的朋友的欽佩。 《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輯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愛的人, 當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 是相當要好的朋友

據說, 當時, 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曉》, 覺得這首詩寫得很妙, 而後二人成了朋友。

後來, 一次, 李白游黃鶴樓。 詩情大發, 正想提詩, 卻見崔顥的詩已然在牆上: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這詩, 寫得如此之妙, 頓時間覺得自己剛才想好的那首詩, 不如見崔顥的這一首。

於是, 詩興也蕩然無存。

回來後, 看見孟浩然, 就把這首詩說給了孟浩然聽。 浩然也覺得這首詩寫得妙。

後來一次, 李白獨自游金陵鳳凰台, 效仿崔顥的格律, 寫了首詩《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後來, 把這首詩拿給孟浩然看, 問他這首和崔顥那首比起, 哪首寫得好。 浩然卻並沒有明說。 李白也不再追問。

據他認為, 如果是好詩, 浩然一定會稱讚幾句的, 一定是浩然覺得這首不如崔顥的, 又顧及到朋友之情, 才沒有說。

後來有一年的煙花三月, 李白和孟浩然又來到了在黃鶴樓, 這一次, 是為了送孟浩然下揚州。

面對離別, 李白百感交集, 吟出四句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聽後, 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說:崔浩寫的是八句詩, 你的只有四句。 可是你的這四句卻勝過了他的八句。

而後又長長地吐了一口氣, 說:你知道嗎,你這是贏在了我們二人之間的感情上啊。

可見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說:你知道嗎,你這是贏在了我們二人之間的感情上啊。

可見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