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鄭榮良 十年風雨中的守墓人

鄭榮良

人物點評

古有守墓人, 守護王公貴族的墓園, 代代相傳, 以表忠誠孝義。 現有鄭榮良, 新時代的守墓人, 十餘年堅守, 風雨無阻。

他與盜墓者鬥智鬥勇, 十幾年如一日巡邏, 離群索居, 背靠墓園默默堅守。 面對這份孤獨的職業, 他堅守崇高的信仰, 守護老祖宗的遺產,守護一方文化,守護著現代社會難尋的寧靜和執著。

人物事蹟

鄭榮良, 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下坦村一位普通的村民, 上世紀90年代被文物部門聘為衢州市柯城區的業餘文保員後, 他的生活就開始與元代滎陽侯夫人方氏墓緊密聯繫在一起。

為了更好地看守墓地, 他在附近搭了一個簡易的磚房, 裡面除了一張床, 就是各式各樣的巡邏“設備”。 除了白天外出巡邏, 鄭榮良還在夜晚設置了三次鬧鐘, 保證夜晚墓穴不被盜墓者破壞。

看守墓穴是一項枯燥卻需要長期堅持的事, 每天的生活看似重複又單調,

卻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以防意外情況發生。 2006年的春節, 鄭榮良在夜間巡邏時發現了盜墓者, 經過一番鬥智鬥勇, 保護了元代滎陽侯夫人方氏墓。

除了義務守墓十多年外, 他還挑起了保護下坦村縣文保“邵氏讀書台”的擔子。 在2006年的中國“文化遺產日”浙江省命名表彰大會上, 鄭榮良被授予全省優秀業餘文保員代表證。

手持一把柴刀, 鄭榮良為三衢大地守住歷史記憶

“虛張聲勢”的全副武裝

衢州市柯城區九華鄉下坦村村口, 一座裸露的磚房與元代滎陽侯夫人方氏墓近在咫尺。 這座磚房就是老鄭的“工作室”。 磚房是去年新建的, 本是女婿拿來養豬的, 而老鄭卻看中了這裡離古墓近的地理位置, 設了個簡陋的臥室。 一個小床、幾條破被, 每逢下雨, 他索性就幾天不回家, 窩在這看守比鄰的墓地。

老鄭常常戴著一頂鴨舌帽, 帽檐壓得很低, 身後跟著一條兇神惡煞般的大狗—— “小黃”。 別的農家養狗隨意得很, 可老鄭卻把它養得膘肥體壯。 雖不比訓練有素的狼狗,

可“小黃”在關鍵時候

也曾嚇跑了不少“敵人”。

老鄭生活照

豎在牆角的木棒長長短短, 各有功用, 長的拿來防身攻擊, 短的用作墓地上的標記, 晚上的時候遠遠一照就知道有沒有被人動過。 老鄭還有一個老式計算器, 是個帶電子錶的小鬧鐘。 除了白天巡邏,

每天晚上9點、12點、淩晨3點的時候小鬧鐘會準時叫醒老鄭。 老鄭憑經驗準確地算定盜墓者不可能在三四個小時內挖開墓穴。

“裝備”還包括電筒、手機、甚至帽子。 電筒在夜行中必不可少;永不關機的手機是為了隨時通知後援;而天天帶著的帽子除了遮蓋脫髮, 還為了掩飾年齡, 顯得身強力壯。

摘下帽子, 61歲的老鄭一頭銀髮, 帶著笑容, 質樸而開朗。 對於這些“守墓裝備”老鄭笑呵呵地說, 做這行要“虛張聲勢”。

老鄭的夜行裝備

“金頭”傳說引來貪婪目光

從老鄭的磚房出門轉彎,穿過一片橘林,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小山坡便是他看守了十幾年的元代滎陽侯夫人方氏墓。

文物專家對滎陽侯夫人方氏墓評價極高:滎陽侯夫人方氏即元代從三品官員鄭用和之母。該墓體積龐大,結構規整,設計精美,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1997年,這座元代品官貴族大墓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一直訛傳墓內有“徐天官的三十六顆金頭”(四川巡撫徐忠烈公,俗稱徐天官,葬在衢州),因而該墓被歷代盜墓者所覬覦。早在民國年間,就有盜墓者趁著天黑,沿墓碑正面挖了一道溝,以圖盜掘,幸得村人在第二天白天將壕溝填埋。上世紀90年代鄭榮良被聘為義務文保員之後,滎陽侯夫人方氏墓又先後被盜墓者挖掘過十餘次,他的文保工作更加艱巨。

黑夜智鬥盜墓者

僅2004年以來,這裡就發生了7次盜墓事件。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1月18日。那次的對手非常“專業”,居然在墓碑後挖了一個1米的深坑。老鄭發現後馬上上報。經測定,幸得墓室內一塊1米多高的石碑阻擋才使盜墓者沒能進入墓室。也是在這次之後,老鄭把夜巡的次數由2次調整到了3次。

2006年春節,老鄭和盜墓者則真刀真槍地幹上了。那是在正月初四淩晨3點日常巡邏中,細雨迷離中,他拎著手電筒,操起棒子就出門了。摸黑來到滎陽侯夫人方氏墓碑前,老鄭再次打開手電筒。出現在眼前的那一幕讓老鄭永生難忘——慘白的光線直射到盜墓者身上,老鄭想也沒想就沖了上去,沒想那盜墓者突然回過了神,手舞耙子便向他揮過來。打鬥僵持了10多分鐘後,老鄭準備掏出手機報案。盜墓者急了,石塊、磚塊紛紛擲向他,並趁機逃走。

老鄭在夜裡巡邏

終於,幾個月後,不死心的盜墓者再次出現。這一次,老鄭沒像上次那樣單打獨鬥,而是悄悄折回村子叫了些幫手趕回現場,還請人趕緊報警。等盜墓者反應過來,早已成了甕中之鼈。

不拿分文為國護寶

義務守護古墓十多年,鄭榮良沒有拿過一分錢的工資,相反還經常自己做一些宣傳標語豎立在古墓邊,提醒村民,警示盜墓者。除此之外,他還挑起了保護村裡的縣級文保單位 “邵氏讀書台”的擔子。

老鄭自豪地舉起《浙江省業餘文物保護員證》

老鄭說,這麼多年風裡來雨裡去的,他並不圖什麼報酬,只圖個安心,對國家的文物,他有這個責 任。老鄭的樸實一如許多鄉村裡的 人們,把身邊的文物當作了與生活有關的物件,看作了老祖宗留給後輩的遺產。而老鄭的正氣和執著也早已感染了不少人。附近村民都把鄭榮良稱作“三衢大地守護神”。

同樣,在去年,一份滎陽侯夫人方氏墓保護修繕方案上報到省文物局。如果方案能批下來,幾十萬元的保護資金將用來為墓加固防護措施,能使盜墓者在一兩天內無法接近墓穴。而如今村裡又增加了2名文保員,他們和鄭榮良一起,24小時守護著這片古老村落的文物。

文:沈月

圖:王飛

老鄭的夜行裝備

“金頭”傳說引來貪婪目光

從老鄭的磚房出門轉彎,穿過一片橘林,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小山坡便是他看守了十幾年的元代滎陽侯夫人方氏墓。

文物專家對滎陽侯夫人方氏墓評價極高:滎陽侯夫人方氏即元代從三品官員鄭用和之母。該墓體積龐大,結構規整,設計精美,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1997年,這座元代品官貴族大墓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間一直訛傳墓內有“徐天官的三十六顆金頭”(四川巡撫徐忠烈公,俗稱徐天官,葬在衢州),因而該墓被歷代盜墓者所覬覦。早在民國年間,就有盜墓者趁著天黑,沿墓碑正面挖了一道溝,以圖盜掘,幸得村人在第二天白天將壕溝填埋。上世紀90年代鄭榮良被聘為義務文保員之後,滎陽侯夫人方氏墓又先後被盜墓者挖掘過十餘次,他的文保工作更加艱巨。

黑夜智鬥盜墓者

僅2004年以來,這裡就發生了7次盜墓事件。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1月18日。那次的對手非常“專業”,居然在墓碑後挖了一個1米的深坑。老鄭發現後馬上上報。經測定,幸得墓室內一塊1米多高的石碑阻擋才使盜墓者沒能進入墓室。也是在這次之後,老鄭把夜巡的次數由2次調整到了3次。

2006年春節,老鄭和盜墓者則真刀真槍地幹上了。那是在正月初四淩晨3點日常巡邏中,細雨迷離中,他拎著手電筒,操起棒子就出門了。摸黑來到滎陽侯夫人方氏墓碑前,老鄭再次打開手電筒。出現在眼前的那一幕讓老鄭永生難忘——慘白的光線直射到盜墓者身上,老鄭想也沒想就沖了上去,沒想那盜墓者突然回過了神,手舞耙子便向他揮過來。打鬥僵持了10多分鐘後,老鄭準備掏出手機報案。盜墓者急了,石塊、磚塊紛紛擲向他,並趁機逃走。

老鄭在夜裡巡邏

終於,幾個月後,不死心的盜墓者再次出現。這一次,老鄭沒像上次那樣單打獨鬥,而是悄悄折回村子叫了些幫手趕回現場,還請人趕緊報警。等盜墓者反應過來,早已成了甕中之鼈。

不拿分文為國護寶

義務守護古墓十多年,鄭榮良沒有拿過一分錢的工資,相反還經常自己做一些宣傳標語豎立在古墓邊,提醒村民,警示盜墓者。除此之外,他還挑起了保護村裡的縣級文保單位 “邵氏讀書台”的擔子。

老鄭自豪地舉起《浙江省業餘文物保護員證》

老鄭說,這麼多年風裡來雨裡去的,他並不圖什麼報酬,只圖個安心,對國家的文物,他有這個責 任。老鄭的樸實一如許多鄉村裡的 人們,把身邊的文物當作了與生活有關的物件,看作了老祖宗留給後輩的遺產。而老鄭的正氣和執著也早已感染了不少人。附近村民都把鄭榮良稱作“三衢大地守護神”。

同樣,在去年,一份滎陽侯夫人方氏墓保護修繕方案上報到省文物局。如果方案能批下來,幾十萬元的保護資金將用來為墓加固防護措施,能使盜墓者在一兩天內無法接近墓穴。而如今村裡又增加了2名文保員,他們和鄭榮良一起,24小時守護著這片古老村落的文物。

文:沈月

圖:王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