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小蔥日食記”——刀削麵:品味麵食界扛把子!

刀削麵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傳統麵食, 為“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更是有著面王之王的稱號, 今兒, 小蔥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刀削麵!

刀削麵的歷史由來:

傳說, 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 建立元朝。 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 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 並規定十戶用廚刀一把, 切菜做飯輪流使用, 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

一天中午, 一位老婆婆將棒子、高粱面和成麵團, 讓老漢取刀。 結果刀被別人取走,

老漢只好返回, 在出韃靼的大門時, 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 他順手揀起來揣在懷裡。 回家後, 鍋開得直響, 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

可是刀沒取回來, 老漢急得團團轉, 忽然想起懷裡的鐵皮, 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

鐵皮薄而軟, 嘟喃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 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 “砍”字提醒了老婆婆, 她把麵團放在一塊木板上, 左手端起, 右手持鐵片, 站在開水鍋邊“砍”面, 一片片面片落入鍋內, 煮熟後撈到碗裡, 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 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 好得很, 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 ”

這樣一傳十, 十傳百, 傳遍了晉中大地。 至今, 晉中的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縣, 不論男女都會削麵。 後來, “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 建立明朝, 這種“砍面”流傳于社會小攤販, 又經過多次改革, 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 刀削麵柔中有硬, 軟中有韌, 澆鹵、或炒或涼拌, 均有獨特風味, 如略加山西老陳醋食之尤妙。

刀削麵的家常做法:

主料:高筋粉300個、番茄3個、雞蛋2個

輔料:蔥薑蒜少許

具體步驟:

1、取高筋粉300g, 倒入面盆。 一邊將涼水分少量多次倒入, 並一邊用手和麵, 將面和成稍幹的絮狀, 刀削麵需要稍硬一些。 最後將面絮揉成麵團, 加蓋餳半小時。 刀削麵對和麵的技術要求較嚴, 水、面的比例, 要求準確, 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

2、兩個雞蛋在碗中打散, 入油鍋炒成穗裝盛出, 三個番茄洗淨去皮, 切成小丁裝。

3、準備好少許蔥薑蒜切片, 炒鍋上爐加油。 先將蔥薑蒜入鍋爆香, 倒入番茄丁翻炒, 加醬油, 鹽等調味。 加適量清水, 加蓋中火煮制5分鐘, 待番茄煮爛, 倒入炒好的雞蛋,再煮1分鐘即可出鍋。

4、將餳好的面揉勻,揉光備用。將麵團揉成細長型,這樣削出的面比較長。

5、一把簡易的削麵刀,樣子是不是像剝土豆皮的刀?其實用法也類似。像削土豆皮那樣削麵就可以了。

6、鍋中加清水燒開,開始削麵。左手拖麵團,右手持削麵刀。像削土豆皮那樣,把面一根根削到煮開的水中,面在鍋中煮3分鐘左右即可盛出,切記削麵的動作要快,否則容易把面粘連在削麵刀上。

7、加上先前做好的番茄雞蛋醬,美味的山西刀削麵即可享用啦~

小貼士:

當削麵到後期,麵團變小,削麵會變的比較困難。此時可以取一擀麵杖,撐在麵團下面。但當麵團更小時,加擀麵杖也無濟於事。剩下的面可以壓成餅裝,揪成小塊,入鍋煮熟即可。

刀削麵,作為中華麵食文化的代表,現在不僅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也開始喜歡上這道中國麵食,如果你也喜歡麵食,那刀削麵一定不要錯過!

倒入炒好的雞蛋,再煮1分鐘即可出鍋。

4、將餳好的面揉勻,揉光備用。將麵團揉成細長型,這樣削出的面比較長。

5、一把簡易的削麵刀,樣子是不是像剝土豆皮的刀?其實用法也類似。像削土豆皮那樣削麵就可以了。

6、鍋中加清水燒開,開始削麵。左手拖麵團,右手持削麵刀。像削土豆皮那樣,把面一根根削到煮開的水中,面在鍋中煮3分鐘左右即可盛出,切記削麵的動作要快,否則容易把面粘連在削麵刀上。

7、加上先前做好的番茄雞蛋醬,美味的山西刀削麵即可享用啦~

小貼士:

當削麵到後期,麵團變小,削麵會變的比較困難。此時可以取一擀麵杖,撐在麵團下面。但當麵團更小時,加擀麵杖也無濟於事。剩下的面可以壓成餅裝,揪成小塊,入鍋煮熟即可。

刀削麵,作為中華麵食文化的代表,現在不僅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也開始喜歡上這道中國麵食,如果你也喜歡麵食,那刀削麵一定不要錯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