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包括新飛在內品牌減少了五六十個 冰箱業迎來強洗牌

Sammo||撰稿

可能一年前, 很多企業還在樂觀地預測了一下2017年的行情, 但現在看, 今年可謂貫穿全國、徹徹底底的一場寒冬。 作為大件家電的代表, 冰箱業遭遇的可能更為嚴重。 有統計顯示, 僅僅在2017年一年, 冰箱品牌數量已經減少了50-70個。 與此同時帶來的一個變化是, 領軍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 品牌集中度越來越明顯。

寒冬, 異常冷

冰箱業迎來最強寒冬

這恐怕是冰箱業最近幾年最為嚴重一次洗牌了。 與年初相比, 在2017年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 已經有多達50-70個品牌消失了。 雖然這其中大部分是不知名的中小企業, 但也有像四朵金花之一的新飛面臨被迫停產。

在經歷了一輪家電上游價格瘋漲之後, 都是彩電業糟糕, 但現在看冰箱業的境況比想像的更嚴重。 近日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2年中國冰箱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資料統計顯示,

2016年全年中國家用電冰箱產量達到9238.3萬台, 累計增長4.6%, 預計2017年家用電冰箱產量約為9583.2萬台。

雖然同比略有增長, 但市場卻呈現出寡頭競爭趨勢日益明顯, 市場洗牌進程加速的態勢。 這預示著在一年前還期待來年有好機會的中小企業, 在這一輪淘汰賽中敗陣下來, 徹底消失了。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種:

其一, 上游價格上漲和消費動力不足。

這幾乎是擺在所有大件家電品類面前的共性問題, 但正是因為上游無休止的漲價, 大品牌尚能通過規模拿到相對可以接受的價格, 但中小品牌就弱勢了, 在賣方占主導的市場中, 它們只能接受高昂的價格, 成本上漲的壓力可想而知。

消費不振

而經歷了幾輪的強普及, 冰箱在全國的普及率已經很高, 在智慧化方面又進展緩慢, 讓冰箱業處在“換不換都一樣”的尷尬, 帶來的增量有限, 難以吸引消費者更多關注。 行業無亮點, 損失了很多客戶。

其二, 對品牌的追求更為明顯。

而消費者利用較少的錢, 也可以買到大牌冰箱, 寧可買“鳳尾”也不想購“雞頭”的現象,

變得越來越明顯。

調整後有望穩定幾年

中小品牌的壓力很大, 資料顯示, 截至今年10月, 冰箱行業TOP3品牌額份額達到54.4%, 上漲6.1個百分點, TOP5品牌額份額達到73.3%, 上漲8個點, TOP10品牌額份額達到90.0%, 上漲3.7%。

也就是說包括海爾、西門子、美的等在內的冰箱巨頭們, 正在利用“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消費不振”的機會, 對行業進行一場強洗牌。 結果如上文所述, 僅僅在2017年一年, 冰箱品牌數量已經減少了50-70個。 這麼多品牌在一年內消失, 不可謂不殘酷。 雖然有自身規模太小, 抵抗不住兩邊壓力之顧, 但更有巨頭借機強洗盤帶動行業升級的原因。

趁機洗牌

經歷此役, 冰箱業有望脫胎換骨, 迎來新一輪的增長, 產業結構順利完成升級, 產品高端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一批新技術新概念將浮出水準, 成為市場新的行銷方向。

當然, 不能回避的是, 從目前態勢上看, 供給側改革以及環保限產等政策因素, 鋼鐵、化工原材料等白電原材料的供給仍相對緊張, 大宗原材料成本仍將維持高位甚至可能上漲, 原材料成本壓力仍舊巨大。另外,房地產的政策已經出現,在未來五年內調控將繼續。這對冰箱業來說,都是看得見的壓力,但樂觀角度講,情形應該比今年要好一點,至少大家已經慢慢習慣了這種節奏,任何一點改變都會給它們帶來驚喜。

而品牌方面,進一步集中的趨勢會更加明顯。海爾牽頭的巨頭們主導的產品升級,會持續對其他品牌施壓,蠶食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

不過作為中小品牌,雖然困難但也不見得坐以待斃,可以利用管道整合的機會,捆綁一些大管道,通過一些特色行銷給自己找一條活路,比如避開與大牌對著幹,在電商促銷日、大牌品牌日等“炮火最激烈”的節點選擇休養生息,在它們空隙之時,聯合電商或實體店搞一些“宣講式概念行銷”,做到細處才能獲得生存機會。可以樂見的是,扛過這一段,大家都會有喘氣的機會,畢竟大牌之間競爭也激烈,也希望早點結束這種只賺銷量不賺錢的日子。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原材料成本壓力仍舊巨大。另外,房地產的政策已經出現,在未來五年內調控將繼續。這對冰箱業來說,都是看得見的壓力,但樂觀角度講,情形應該比今年要好一點,至少大家已經慢慢習慣了這種節奏,任何一點改變都會給它們帶來驚喜。

而品牌方面,進一步集中的趨勢會更加明顯。海爾牽頭的巨頭們主導的產品升級,會持續對其他品牌施壓,蠶食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

不過作為中小品牌,雖然困難但也不見得坐以待斃,可以利用管道整合的機會,捆綁一些大管道,通過一些特色行銷給自己找一條活路,比如避開與大牌對著幹,在電商促銷日、大牌品牌日等“炮火最激烈”的節點選擇休養生息,在它們空隙之時,聯合電商或實體店搞一些“宣講式概念行銷”,做到細處才能獲得生存機會。可以樂見的是,扛過這一段,大家都會有喘氣的機會,畢竟大牌之間競爭也激烈,也希望早點結束這種只賺銷量不賺錢的日子。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