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冠中:鍾愛臘梅60年,風骨獨傲幽香疊影為伊銷魂

畫家吳冠中

牡丹和梅花, 曾是人們印象中的國花。 牡丹花朵碩大, 色彩豔麗, 且高貴榮華之富態。 梅花的花朵要小多了, 星星點點, 或疏或密開滿在烏黑而堅硬的幹枝 上, 而且幹枝往往曲折多姿, 予人風骨獨傲之感。 更因梅花開於寒冷的季節, 那時別的花都不敢吐露, 故而引起詩人們的讚美——梅花香自苦寒來。

從造型藝術角度看, 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體構成。 梅花之美主要緣於體態多姿。 幹枝穿插間的粗、瘦對比, 故老梅更獨具這般風采。 梅花盛開或初吐露 花蕾時, 尚無綠葉襯托, 只由花朵與枝幹構成點與線的二重唱。 “刪繁就簡三秋樹”, 鄭板橋雖多畫蘭竹, 少畫梅花, 其實他已道出了自己對梅花的繪畫感受;而王 冕畫梅繁華密枝,

引人進入梅花的國度。 陳老蓮畫梅喜表現一段古怪倔強的幹枝上著畫三幾朵, 寓秀於拙, 仿佛是他的自畫像。 梵古的向日葵同樣是他的自畫像, 真 正傑出的藝術家, 總是將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的。 正由於敏感的藝術家從不同視角揭示了自然之美, 人們才更深一層感到自然之美。 歷代有那麼多的詩人和畫家表現 了梅之美, 梅在中國人心目中早已登上高雅之寶座。 我在故宮曾見過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一幅冊頁梅花, 滿紙只是淡墨點, 其間穿插幾筆墨黑的線是幹枝, 予人以月下梅花或霧中觀梅之整體感受。 這與西方印象派的效果異曲同工。 走完隔膜、封閉的漫長世紀, 地球顯然日益縮小, 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誰也擋不住,
梅花和臘梅的西行指日可待。

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園是無錫梅園, 因當年梅園被許多居民的白牆襯托, 被明如鏡的太湖襯托, 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 中國傳統繪畫不塗背景, 被繪在白底子上的梅花便盡現體態之美。

因而, 梅花在園林中往往依素牆而栽。 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種在假山洞口之類的深暗背景前, 花開時明如觀火。

中國大地上到處有梅花、梅園, 多少姑娘們的名字愛叫梅。 我自己嗅覺不靈, 只看梅, 賞梅, 不知聞梅香。 梅之香更吸引了廣大的愛好者, “暗香浮動月黃 昏”,讓人未見花就聞到了香味。文人詠梅,凡夫俗子也愛梅,梅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標誌之一。繪畫中最通俗的題材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緣於 她們都象徵中國傳統中高尚的道德品質,梅居其首,是梅的榮譽。讓園林、園藝家們深入研究梅的品種及嫁接等科學課題吧!他們研究出來的成果之花將開遍大江南 北,家家戶戶。今天,人們渴望草坪與鮮花了,在禮品中鮮花替代了糕點與煙酒。我從來不過自己的生日,連這個誕生時日也忘了。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郵局送來了一束鮮花,是外地有人郵來賀誕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鬱金香之類。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臘梅,當別有一番風姿了。

今年五月間,我到太湖一個小島上的園林果木間尋尋覓覓,發現梅園已是青綠一片,鬱鬱蔥蔥。細看,滿樹已隱藏著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梅花謝了還有 青果子。不過青梅很酸澀,須加工後才能成美食。在一家青梅加工廠的廣場上,我看到鋪滿了加工中的梅子,是褐色的乾果了,可能是作陳皮梅之類的佳品吧。梅花 展示了青春的美麗,又奉獻了成熟的果實,這是梅的品質吧。

正因著眼於花、幹、枝的點、線組合之美,我更愛臘梅。臘梅洗盡脂粉,只剩下並不鮮豔的暗黃之色,近乎蠟黃的病色了。然而在繪畫的寰宇中,局部永遠 臣服於整體,在整體中體現價值。由於對照的絕妙效果,臘梅花朵之“蠟黃”,呈現了無價的特種黃金色。三味書屋後園的那株臘梅花給魯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似乎也是令我獨鍾情于臘梅的因緣。

內容插圖:吳冠中作品

“暗香浮動月黃 昏”,讓人未見花就聞到了香味。文人詠梅,凡夫俗子也愛梅,梅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標誌之一。繪畫中最通俗的題材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緣於 她們都象徵中國傳統中高尚的道德品質,梅居其首,是梅的榮譽。讓園林、園藝家們深入研究梅的品種及嫁接等科學課題吧!他們研究出來的成果之花將開遍大江南 北,家家戶戶。今天,人們渴望草坪與鮮花了,在禮品中鮮花替代了糕點與煙酒。我從來不過自己的生日,連這個誕生時日也忘了。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郵局送來了一束鮮花,是外地有人郵來賀誕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鬱金香之類。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臘梅,當別有一番風姿了。

今年五月間,我到太湖一個小島上的園林果木間尋尋覓覓,發現梅園已是青綠一片,鬱鬱蔥蔥。細看,滿樹已隱藏著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梅花謝了還有 青果子。不過青梅很酸澀,須加工後才能成美食。在一家青梅加工廠的廣場上,我看到鋪滿了加工中的梅子,是褐色的乾果了,可能是作陳皮梅之類的佳品吧。梅花 展示了青春的美麗,又奉獻了成熟的果實,這是梅的品質吧。

正因著眼於花、幹、枝的點、線組合之美,我更愛臘梅。臘梅洗盡脂粉,只剩下並不鮮豔的暗黃之色,近乎蠟黃的病色了。然而在繪畫的寰宇中,局部永遠 臣服於整體,在整體中體現價值。由於對照的絕妙效果,臘梅花朵之“蠟黃”,呈現了無價的特種黃金色。三味書屋後園的那株臘梅花給魯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似乎也是令我獨鍾情于臘梅的因緣。

內容插圖:吳冠中作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