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機器之血》創成龍5年來電影票房最低之謎

文|古月 編輯|朴芳

成龍主演的影片一直是觀眾號召力的保障, 毫不誇張的說, 大哥就是一座金字招牌。

近五年來, 成龍主演影片沒有一部低於5億, 並且高的時候能到達8億甚至十幾億之多, 穩定性無人出其右。 然而《機器之血》卻打破了大哥的票房神話, 不到3億的票房成績令人十分吃驚和意外, 令我們不禁想問這到底是怎麼了?

開創和發揚功夫喜劇類型片, 影響著老中青三代, 自成一個IP的成龍大哥監製並主演的《機器之血》於12月22日在全國上映。

前期預售以破竹之勢佔據最高排片領跑票房, 首日奪得日冠,

然後次日便被其它影片趕超, 票房下滑20%之多, 此後一路下滑, 截止昨日上映9天的票房累計為2.8億。 在一眾元旦新片上映的情況下, 排片已經降至不足2%。 最終接近3億的票房創成龍主演影片的5年最低。 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結果, 因為影片的口碑並不差, 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 大哥的號召力還在。

成龍作品高產觀眾審美呈疲態

縱觀成龍近五年作品, 票房基本盤維持在5億以上, 貓眼均分8.4, 豆瓣則是除了《英倫對決》外, 其餘接近及格線, 均分5.7分, 由此可見成龍大哥的觀眾號召力非常強悍, 在兩岸三地眾多巨星中絕對屬於前三名, 而影片的品質則是一貫穩定。

《功夫瑜伽》以17.53億的票房成為春節檔冠軍, 貓眼8.4, 豆瓣5分, 雖然其品質並沒有特別強, 但同檔期的《西遊伏妖篇》貓眼僅7.7分, 豆瓣5.6分, 以及《大鬧天竺》貓眼7.4分, 豆瓣3.8分都是遠不達觀眾預期, 讓人失望, 《乘風破浪》雖然貓眼8.7, 豆瓣6.8分, 為檔期內最佳, 但其熱度與量級不及《功夫瑜伽》, 由此可見同檔期其餘影片的口碑也會對影片走勢產生影響。

“成龍”二字的招牌帶來了固定且穩定的觀眾群體, 但同時也帶來了觀眾對於影片的期待。

近兩年大哥的作品尤其之多, 今年加上《機器之血》更是有三部, 從年初看到年尾, 高頻度的曝光令觀眾認為電影內容趨於老套而審美疲勞, 也是在消耗對於成龍的滿意度與期待值。 這或許是原因之一。

《英倫對決》剛收穫了口碑上的成功, 《機器之血》就敗光了所有好感, “成龍“已不再是金字招牌, 此次《機器之血》票房創最低記錄, 也是對觀眾的態度最直接和明顯的反映。

檔期擁擠沒熱度

票補大法難以維繫

同時宣傳上,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千場點映破多項記錄, 發佈會眾星雲集大幅造勢, 《機器之血》卻無點映、無看片、無路演、無宣傳, 新聞通稿也僅為1200篇, 同期也實行“三無”做法的《妖貓傳》卻有13萬篇之多。

檔期擁擠, 觀眾分流也是票房艱難的原因之一。 今年的賀歲檔可謂是史上最熱最擠賀歲檔, 前有高熱度高品質的《芳華》10億之勢難以抵擋, 後有《解憂雜貨店》, 《前任3:再見前任》, 《妖鈴鈴》的來勢洶洶,

同檔期還有《妖貓傳》,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左右夾擊。

低調與神秘的路線只會讓影片隱藏在眾片之中, 從想看日增上看, 前期《機器之血》完全處於劣勢, 祭出8.8元票補大法後才挽回些許頹勢, 搶佔了市場, 但最終無法維繫優勢, 拉攏觀眾, 後勁無力。

內容為王

口碑成為影響票房生命週期的關鍵因素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影片品質與口碑越來越成為影響觀眾選擇電影的重要因素,如果說宣發作為前哨,打響的是影片上映時的排片與票房戰,那麼影片後續的票房發力則是依靠口碑。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貓眼評分8.8,三者中最高,《妖貓傳》雖然貓眼評分僅有7.4分,但豆瓣評分6.9分,位於其餘二者之上,《機器之血》則是貓眼有8.7分,但豆瓣僅有5分,未達及格,這還是僅有萬人評價的結果。

一二線觀眾明顯對於《機器之血》差評連連,票房被擊穿,三四線觀眾的口碑勉強,可以說它的口碑並不差也並沒有過人之處,但自身熱度的低迷和其它影片的強勢阻擋了觀眾觀影的腳步。

《機器之血》是成龍少有涉及的科幻題材,圍繞一顆機器心臟及讓人有再生能力的血液展開。電影看似踏足了新鮮的題材,進行了“完片擔保”,真槍實彈拍攝等嘗試,但其實還是一部很“安全”的電影,這也就意味著這是一部“偷懶”的電影。

並非是成龍表演與打鬥的懈怠與不盡力,而是缺少對於整個故事的打磨。流水線上打造的產品外觀上是合格的,但卻缺少文化內核,無法撼動人心。

電影所有的看點都集中于成龍大哥的動作戲份,其故事情節卻很薄弱,故事邏輯的不通,似曾相識的場景和設定,收到了 “偽科幻”、“毫無新意”、“看完就忘”等嚴苛的評價也不足為奇。

雖然《機器之血》有著商業電影的元素,是一部讓人毫無壓力從頭看到尾的爽片,的確是符合了一部分觀眾的訴求,但口碑巨大差異化的《機器之血》則難掩頹勢,無力回天。

6000萬美元的成本而最終內地票房不足3億,可以說是相當慘烈了。觀眾審美水準的提高在不斷要求著影片品質進步,行銷則是吸引觀眾眼光並維繫觀影的粘度,想要單一依靠演員已無法再滿足觀眾的要求,哪怕是大哥也無力回天。

《機器之血》本身觀眾的審美疲勞,行銷的不到位,影片品質平平等問題均暴露出來,“軟”“硬”件的雙重失策造成了電影票房的失利。

內容為王

口碑成為影響票房生命週期的關鍵因素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影片品質與口碑越來越成為影響觀眾選擇電影的重要因素,如果說宣發作為前哨,打響的是影片上映時的排片與票房戰,那麼影片後續的票房發力則是依靠口碑。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貓眼評分8.8,三者中最高,《妖貓傳》雖然貓眼評分僅有7.4分,但豆瓣評分6.9分,位於其餘二者之上,《機器之血》則是貓眼有8.7分,但豆瓣僅有5分,未達及格,這還是僅有萬人評價的結果。

一二線觀眾明顯對於《機器之血》差評連連,票房被擊穿,三四線觀眾的口碑勉強,可以說它的口碑並不差也並沒有過人之處,但自身熱度的低迷和其它影片的強勢阻擋了觀眾觀影的腳步。

《機器之血》是成龍少有涉及的科幻題材,圍繞一顆機器心臟及讓人有再生能力的血液展開。電影看似踏足了新鮮的題材,進行了“完片擔保”,真槍實彈拍攝等嘗試,但其實還是一部很“安全”的電影,這也就意味著這是一部“偷懶”的電影。

並非是成龍表演與打鬥的懈怠與不盡力,而是缺少對於整個故事的打磨。流水線上打造的產品外觀上是合格的,但卻缺少文化內核,無法撼動人心。

電影所有的看點都集中于成龍大哥的動作戲份,其故事情節卻很薄弱,故事邏輯的不通,似曾相識的場景和設定,收到了 “偽科幻”、“毫無新意”、“看完就忘”等嚴苛的評價也不足為奇。

雖然《機器之血》有著商業電影的元素,是一部讓人毫無壓力從頭看到尾的爽片,的確是符合了一部分觀眾的訴求,但口碑巨大差異化的《機器之血》則難掩頹勢,無力回天。

6000萬美元的成本而最終內地票房不足3億,可以說是相當慘烈了。觀眾審美水準的提高在不斷要求著影片品質進步,行銷則是吸引觀眾眼光並維繫觀影的粘度,想要單一依靠演員已無法再滿足觀眾的要求,哪怕是大哥也無力回天。

《機器之血》本身觀眾的審美疲勞,行銷的不到位,影片品質平平等問題均暴露出來,“軟”“硬”件的雙重失策造成了電影票房的失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