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流失在海外的國寶之《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為東晉時期的繪畫作品, 作者為大畫家顧愷之。 原作已佚, 現存有唐代摹本, 原有12段, 因年代久遠, 現存《女史箴圖》僅剩9段, 為絹本, 設色, 縱24.8釐米、橫348.2釐米。 此圖依據西晉張華《女史箴》一文而作, 原文十二節, 所畫亦為十二段, 現存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 用筆細勁連綿, 色彩典麗、秀潤。

作品描繪女範事蹟, 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 保護漢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

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等。 其餘各段都是描寫上層婦女應有的道德情感, 帶有一定的說教性質。 雖然作品蘊涵了婦女應當遵守的道德信條, 但是對上層婦女梳妝妝扮等日常牛活的描繪, 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 無論身姿、儀態、服飾都合乎她們的身份和個性。 其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表現, 用筆細勁連綿, 色彩明麗、秀潤。

清代以來《女史箴圖》一直被收藏於紫禁城建福宮花園, 慈禧太后時期被移往頤和園。 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 駐頤和園的英軍第一孟加拉騎兵團的詹森上尉趁亂將《女史箴圖》盜走。 由於英國方面知識欠缺, 大英博物館按照日本畫的方式進行裝裱, 且將其攔腰截為三段, 並出現了掉渣現象。 但作為一幅一千多年的畫來說已經算是保存完好了。 每年只有最多兩次的展出, 平時儘量防止光照, 以防褪色。

1912年, 大英博物館雇傭日本畫家杉崎秀明和漆原木蟲製作了100份木板複製品。 1914到1915年期間, 《女史箴圖》被分割成兩長段和一小段保存, 第一段包含9幅場景的原作, 第二段包括了其他所有的後來添加部分, 第三段是鄒一桂的畫作。

由於相關知識的欠缺, 與大量其它的書畫一樣, 《女史箴圖》在重裱時由館方以日式裝裱取代, 由此, 明清時期文人留下的題跋都被殘忍無情地裁剪下來, 形成了歷史斷層。 故宮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 紙本墨色, 水準稍遜, 而多出樊姬、衛女2段。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