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麼多講述詠春拳傳承的,只葉問《詠春拳源流》可信

有關詠春拳起源與傳承, 眾說紛呈, 莫衷一是。 多是杜撰或道聼塗説, 縱觀, 惟葉問所作《詠春拳源流》可信。

附錄:葉問《詠春拳源流》

先祖嚴詠春氏, 原籍廣東, 少而聰穎, 行動矯捷, 磊落有丈夫氣, 許字福建鹽商梁博儔。 未幾母歿。 父嚴二因事被誣, 幾陷於獄, 因是遠徙川滇邊區, 居於大涼山下, 以賣豆腐為生活, 此清代康熙年間事也。 其時河南省嵩山少林派, 武風甚盛, 招清廷忌, 派兵圍捕, 攻而不下。 適有新科狀元陳文維者, 邀寵獻議, 設法溝通寺僧馬甯兒等, 四處縱火, 裡應外合, 少林寺被毀, 僧徒四散。 由是五枚法師與至善禪師、白眉禪師、馮道德、苗顯等五人亦分途出走。 而五枚止於大涼山(又名棲霞山)白鶴觀。 每日下如市, 因與嚴二父母貿易, 漸且熟稔。

時先師年已及笄。 有當地土霸某, 涎其姿色, 恃勢迫婚。 父女二人日有憂色, 為五枚法師洞悉其由。 因憐其

遇, 許以傳技保身,

使該土霸俟能除, 梁氏婚約後始賦於歸。 由是即隨五枚返山, 日夕勤修苦練。 技成, 乃 約 土霸比武, 卒將土霸擊倒。 自此五枚雲遊四方, 頻行殷殷誡以嚴守宗風, 待婚後發揚武術, 同佐反清複明大業綜合過去事蹟, 知詠春派拳術, 實宗于五枚法師也。

先祖師既婚, 首傳技于夫婿梁博儔, 其後樑博儔傳梁蘭桂, 梁蘭桂傳黃華寶。 乃黃華寶為紅船中人, 與梁二娣為伍。 恰至善禪師混跡紅船中為“煲頭”, 將絕技六點半棍傳與梁二娣。 而華寶與二娣以共紅船之故, 因得日夕觀

摩, 互相傳習, 補短截長, 混成一體。 從而詠春拳之有六點半棍者, 蓋有由也。 遂至梁二娣傳技于佛山名醫梁贊先生。 梁贊深得其奧, 達於化境, 遠近武士慕名來請與較者輒為所敗。

由是聲名藉起。 後來梁贊傳于陳華順。 而問與師兄吳小魯、吳仲素、陳汝棉、雷汝濟等師事陳華順迄今已數十年。 是則吾儕之於詠春派拳術一脈相承, 其來有自, 數典不忘乃祖, 飲水應念其源, 自宜有以紀念先祖孕育之恩, 抑亦所以維繫我同門儕輩也。 爰擬發起組織詠春堂聯誼會焉。 嚶其鳴矣, 求其有聲, 想同門師友定有同情也。 我武維揚, 胥焉有賴此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