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古怪物罔像是什麼?今天還有沒有它的故事?

“神獸”這個概念, 隨著玄幻文學和影視的流行,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談論。 而上古典籍《山海經》, 更是集神獸之大成的一部著作。

《山海經》描述神獸, 大體是遵循“形象+習性+名字+見之有何效驗”的公式, 比如《北山經》的獄法之山:

有獸焉, 其狀如犬而人面, 善投, 見人則笑, 其名山犬+軍, 其行如風, 見則天下大風。

人們用獵奇或神秘的眼光看待神獸, 有時候也稱之為“怪獸”。 事實上, 神獸或者怪獸這個概念, 並不是《山海經》所獨有, 如《莊子·達生》:“水有罔象, 丘有峷, 山有夔, 野有彷徨, 澤有委蛇。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怪獸。

甚至莊子還描述了委蛇的形象:“委蛇,

其大如轂, 其長如轅, 紫衣而朱冠。 其為物也, 惡聞雷車之聲, 則捧其首而立。 見之者殆乎霸。 ”

這種“形象+習性+名字+見之有何效驗”的公式, 正和《山海經》描述的怪獸是一樣的。

人們對未知的空間, 保持有恐懼感, 進而認為裡面有神秘的怪物,

這個思維方式是亙古不變的。 即如“水有罔象”的想像, 到今天並沒有消失。

今天民間, 仍然普遍認為水裡有“水猴子”, 力大無比, 會在水底拉人的腳, 把人拖到它的河底深淵中吃掉。 但是一旦上了岸, 就力氣全無, 任人擺佈。

水猴子在日本叫“河童”, 也是住在河流裡,

外表看起來像三四歲的兒童, 身體覆蓋著堅硬鱗片, 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 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 傳說其弱點為頭頂的碟, 只要誘騙河童彎身, 讓他頭頂碟子裡裝的水流盡, 他就會精力盡失。

由此我們甚至會想到《西遊記》裡的沙和尚, 沙和尚原本是“深沙神”, 後來因為這個名字, 和沙漠產生了聯繫。 然而東南沿海想像不出沙漠的西遊故事裡, 他的沙漠屬性完全消失, 成了水裡隱藏的可怕妖怪。 豬八戒百般誘騙沙和尚上岸來, 似乎也帶有“水怪離了水便失去能力”的古老設定。

甚至沙和尚的形象, 與河童的某些特徵有隱隱的共通之處, 譬如頭頂上的一圈光禿。 下圖上面兩張為網路上傳播的水猴子或日本河童圖,

左下為日本動畫片裡的沙和尚, 畫成河童的模樣, 右下為明世德堂刊本《西遊記》的插圖, 隱隱然都帶有共同的家族元素。 注意到這個插圖是表現的是沙和尚為妖時, 尚未被剃度。

從這個角度來說, 水猴子、河童、沙和尚, 毋寧說都是“罔象”這種怪物的後代。

替換高清大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