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法制日報專訪《人民的名義》編劇、導演:讓法律意識融入血液

3月28日,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亮相, 開播以來, 電視和各大網站收視率屢創新高, 好評如潮。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採訪到該劇的編劇、同名小說作者、著名作家周梅森和該劇製片人、導演李路, 請他們分別談一談創作這部反腐敗題材電視劇的台前幕後。

“我預料到《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是一個‘爆款’, 但沒有想到它會那麼火。 我多年不聯繫的同學、朋友紛紛打來電話, 不怎麼看電視的打開了電視, 經商炒股的、社區老太太、大學生, 大家都在看, 觀看《人民的名義》、聊聊反腐敗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2017年4月3日下午, 《法制日報》記者在江蘇省徐州市見到了清明期間回鄉祭奠的周梅森, 他如是對記者說。

周梅森 視覺中國 資料圖

現在收拾世道人心還來得及

“這麼多年過去, 我們黨終於醒過來了, 現在收拾世道人心還來得及……”周梅森說,

這句話表達了他創作《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的初衷。

周梅森告訴記者, 在電視劇市場“小鮮肉”當道的情況下, 這部集中了幾十位老戲骨飆戲的反腐敗正劇《人民的名義》開播以來持續取得同時段第一的高收視率, 足以反映廣大觀眾的殷切期待。

周梅森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共產黨反腐敗世界矚目, 但此前一部反映這一歷史進程的像樣影視作品都沒有。 作為作家、編劇, 他深感慚愧。 但他強調說, 這是有原因的, 不是作家不想寫。

據介紹, 十多年前國內也湧現過一大批優秀的反腐劇, 2000年至2004年初更是反腐劇的黃金時代, 如《蒼天在上》《大雪無痕》《國家幹部》《絕對權力》《至高利益》《我主沉浮》等。 但隨著反腐劇的熱播, 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開始氾濫螢屏。

2004年, 有關部門曾下文整頓反腐劇, 2005年前後, 反腐劇、涉案劇基本退出衛視黃金檔, 這一類型劇的創作也趨於停滯。

“作家要有面對生活、面對嚴酷現實的勇氣。 我希望文藝政策能激勵優秀藝術家跟上時代、反映時代。 此外, 有一種風氣很可怕, 就是躲避文學的思想性。 一個偉大的作家必須肩負起一個巨變時代的文學責任。 最可怕的是, 沒有人查禁你, 作家自己先把心封閉起來了。 也有人批評說現在的部分年輕人就喜歡看那些古裝玄幻、青春時尚一類的作品。 能怪孩子們嗎?《人民的名義》這種關心現實生活、反映時代變化的作品, 你在螢屏上能看到幾部?有機構統計, 現在關注《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的觀眾六成以上都是‘80後’‘95後’,

甚至‘00後’的年輕人。 ”周梅森說。

曾經有四十多名廳級以上幹部告我

談到《人民的名義》的創作契機。 周梅森特別提及導演李路以及最高檢影視中心專職副主任范子文。 在有關部門調研的基礎上, 周梅森與范子文有了創作《人民的名義》這個專案的計畫後, 李路找來了。 “李路找過我兩次, 我們是多年的好朋友, 彼此十分信任。 ”周梅森說。

“在《人民的名義》中, 我借用劇中省委書記沙瑞金的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有些地區、有些部門, 我們的黨員幹部的道德水準已經低於普通公民, 靠這些道德水準低下的幹部來管理一個地區、一個部門, 這樣的地區和部門搞得好嗎?’幾年前, 我寫其他反腐敗作品時沒有這樣的認識,

那時候我認為我們的幹部大多是好的, 沒有這些幹部帶領人民群眾奮發努力, 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 但現在, 對於‘塌方’嚴重的地區和部門, 老百姓還能相信政府嗎?我借劇中一位幹部的話說:‘過去, 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做壞事;現在, 老百姓不相信政府會做好事。 ’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的這種信任危機是很嚴峻的現實, 我們必須勇敢直面這類危機。 ”周梅森說。

周梅森做過礦工, 1979年從徐州調到南京一家雜誌社當文學編輯, 掛職過徐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經過商下過海, 這些經歷成為周梅森文學創作的重要來源, 如果有人問他電視劇和小說裡有多少是有現實原型, 有多少是虛構的, 他並不願意說太多。

“我大量的作品都來源於生活, 你問我具體有哪些,我不能說太多。曾經有四十多名廳級以上幹部告我,一直告到中央,告到中宣部,電視劇都不讓我拍。”周梅森說。

《人民的名義》前兩集,侯勇所飾演的趙德漢是國家某部委某項目處處長,騎自行車上班,住筒子樓,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麵,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而在一處隱秘的豪宅裡,趙德漢藏匿有超過2.3億元人民幣現金。趙德漢的人物原型就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魏鵬遠案最初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4年10月,檢察機關在魏鵬遠的一處房子裡當場搜出2億多元人民幣現金。

不負期待還原共產黨人初心

“新聞揭露的很多東西,要比我們的描寫精彩得多……所以文學要從人性上深刻地挖掘,根據人物的成長環境,寫出特定的人物命運。還要把芸芸眾生對這個時代痛徹心扉的感受寫出來。報導中的腐敗,總是多少億、多少東西,僅僅是數字,沒有強調對人民、對老百姓的傷害。我想表現的不僅是人性的反腐,更是思考和建立制度層面的反腐。”周梅森說。

在《人民的名義》中,陳岩石老人給省委常委的領導同志上黨課,講了革命戰爭年代一次對日作戰中的共產黨員的“特權”就是“扛炸藥包”。16個人的尖刀班,一場戰鬥下來犧牲9個人,傷了7個人,還有一個15歲的戰士入黨才一天就犧牲了。對這一情節,網上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看到流淚,有人認為是說教。

“不把共產黨人的初心寫足了,今天的問題能談清楚嗎?”周梅森對記者說。

他還透露:“關於題目,想過《大風起兮》《底牌》等,但最後都被自己否掉了,只有《人民的名義》才配得上這部劇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以此還原人民的期待,還原共產黨人的初心!”

李路 東方IC 資料圖

“藝術創作是最好的普法形式,最容易感染人。要善於講故事,千萬不要說教”

4月1日下午3點,採訪《人民的名義》總製片人、導演李路時,是在北京豆瓣胡同的一家咖啡館裡。此時,李路導演所喜愛的豆瓣網對《人民的名義》打分高達9.1分,為豆瓣近年來給出的國內正劇最高分;同時,《人民的名義》開播以來連續三天佔據各大衛視同一時段收視率榜首,而且遙遙領先。明媚的午後陽光從窗外直射到李路身上,他雖然略顯疲憊,但喜悅一直洋溢在臉上。

“順利播出就是最大的幸福。除了導演,我還是這部劇的總製片人,各方先期投資了一個億,我也要考慮電視劇的經濟效益問題。如果播不出來,我的藝術生命也就基本到頭了。”李路說。

八年只拍了四部電視劇

在李路的助理王彬看來,從《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到《人民的名義》,李路導演很任性,八年只拍了四部電視劇。

“我就是要多多關注現實主義題材的東西,關注有人文情懷的作品。”談及為何要投資和製作《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時,李路顯得十分執著、堅定。

“最近,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執導、七年前首播的《老大的幸福》也正同期在其他衛視複播,在《人民的名義》橫掃所有收視榜第一的時候,《老大的幸福》居然也拿到第九位的佳績。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特別是拍攝極致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難度就更大了,這是在畫身邊的人,走形了觀眾就不買帳。關鍵還是要觀眾認同、老百姓認同,這裡面的觀眾、老百姓也包括各級領導和各層面的公務員,擊中了民心痛點他們才會真心買帳。”李路說。

“每一次拍劇都是一次鷹之再生、鳳凰涅槃,數量不是我的追求,我不想做流水線上的導演,慢工才能出細活,要出好作品就得踐行工匠精神。”李路說。

差一點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

擔任過多年江蘇省廣電集團電視劇中心主任、參與過幾千集電視劇製作的李路深知什麼樣的題材會受到觀眾歡迎。

“十幾年你沒寫反腐小說,出現了這麼多貪官,你梅森大哥有責任!我要上臺階做更好的導演就只能拍你這部劇!”這是李路拜會周梅森時一開口就說出的兩句話。

李路告訴記者,為了拿到周梅森的劇本,自己不止一次前去拜訪他:“當時聽說梅森大哥、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寫一個反腐劇本。我立即帶著兩瓶酒去拜訪他,我們喝得很開心,熱情洋溢。結果第二天我給他打電話,他說什麼都沒聽見,耳朵不太好。所以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繼續和他聊。我知道《人民的名義》裡一定有很多他憋著想說的話。因為13年沒有反腐劇了,他也有十年沒有創作同類題材作品了。”

一方面是自己特別想拍,一方面也是為周梅森考慮,才看到前三集劇本,李路就立即支付了周梅森的稿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該劇的運營和創作中。

《人民的名義》是導演李路職業生涯中最難的一部作品。為了做出讓觀眾滿意的反腐劇,李路要求不管是演員陣容還是製作都要做到“一線”標準。這樣的高要求,讓不少投資方望而卻步。李路告訴記者,當初為了補齊資金鏈,自己差一點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

“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先期投資兩個億都打不住。很多演員的片酬都是折上折,有的優秀演員看了劇本以後甚至提出來不給片酬也要演。所以也才有了媒體報導的老戲骨飆戲的精彩點評:‘老臘肉’演技簡直吊打一眾‘小鮮肉’,老戲骨們把形形色色的官員形象演得太貼切了、隨便一個跑龍套的都能算得上是黃金龍套……有網友將之歸為‘五不劇’,‘這是一部不拼顏值、不拼咖位、不抄襲、不賣腐、不用流量污染眼睛,靠演技說話的良心劇!’”李路說。

李路的手機上至今還保存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的一段話:“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著。我們非常敬佩主創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生活的感知,對發展脈搏的把握,對時代重大問題的回答。在如此重大的反腐題材面前,主創能夠像總書記所說: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真善美戰勝假惡醜,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將法律意識融入血液裡

“在這部劇中,除了各級官員,我們塑造了一批法律人的形象。公檢法都有滿滿的正能量,也有讓人痛恨使人警醒的害群之馬。如果不區分正面反面角色的話,高育良、祁同偉、陳岩石等角色塑造都十分立體。”李路說。

李路告訴記者,依法治國、依法反腐,國家提了很多年很多次,十八大以後終於動真格了。現實中,“打虎拍蠅”的案例很多,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普及法律知識僅僅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初級階段,真正的普法應當將法律意識融入血液裡。只有這樣,貪腐才會少很多。而藝術創作是最好的普法形式,最容易感染人。要善於講故事,千萬不要說教。貪官不是天生的壞人,很多人都對當地有貢獻,但觸犯了法律就成了違法者,成了罪犯。”李路說。

最後,李路希望政法戰線的人們多多關注《人民的名義》,因為這是一部銘刻著時代印記的反腐劇。

(原題為《法制日報專訪編劇周梅森、導演李路|讓法律意識融入血液》)

你問我具體有哪些,我不能說太多。曾經有四十多名廳級以上幹部告我,一直告到中央,告到中宣部,電視劇都不讓我拍。”周梅森說。

《人民的名義》前兩集,侯勇所飾演的趙德漢是國家某部委某項目處處長,騎自行車上班,住筒子樓,在陳舊簡陋的家中吃炸醬麵,每個月給鄉下老母親匯300元生活費。而在一處隱秘的豪宅裡,趙德漢藏匿有超過2.3億元人民幣現金。趙德漢的人物原型就是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魏鵬遠案最初進入公眾視野是在2014年10月,檢察機關在魏鵬遠的一處房子裡當場搜出2億多元人民幣現金。

不負期待還原共產黨人初心

“新聞揭露的很多東西,要比我們的描寫精彩得多……所以文學要從人性上深刻地挖掘,根據人物的成長環境,寫出特定的人物命運。還要把芸芸眾生對這個時代痛徹心扉的感受寫出來。報導中的腐敗,總是多少億、多少東西,僅僅是數字,沒有強調對人民、對老百姓的傷害。我想表現的不僅是人性的反腐,更是思考和建立制度層面的反腐。”周梅森說。

在《人民的名義》中,陳岩石老人給省委常委的領導同志上黨課,講了革命戰爭年代一次對日作戰中的共產黨員的“特權”就是“扛炸藥包”。16個人的尖刀班,一場戰鬥下來犧牲9個人,傷了7個人,還有一個15歲的戰士入黨才一天就犧牲了。對這一情節,網上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看到流淚,有人認為是說教。

“不把共產黨人的初心寫足了,今天的問題能談清楚嗎?”周梅森對記者說。

他還透露:“關於題目,想過《大風起兮》《底牌》等,但最後都被自己否掉了,只有《人民的名義》才配得上這部劇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以此還原人民的期待,還原共產黨人的初心!”

李路 東方IC 資料圖

“藝術創作是最好的普法形式,最容易感染人。要善於講故事,千萬不要說教”

4月1日下午3點,採訪《人民的名義》總製片人、導演李路時,是在北京豆瓣胡同的一家咖啡館裡。此時,李路導演所喜愛的豆瓣網對《人民的名義》打分高達9.1分,為豆瓣近年來給出的國內正劇最高分;同時,《人民的名義》開播以來連續三天佔據各大衛視同一時段收視率榜首,而且遙遙領先。明媚的午後陽光從窗外直射到李路身上,他雖然略顯疲憊,但喜悅一直洋溢在臉上。

“順利播出就是最大的幸福。除了導演,我還是這部劇的總製片人,各方先期投資了一個億,我也要考慮電視劇的經濟效益問題。如果播不出來,我的藝術生命也就基本到頭了。”李路說。

八年只拍了四部電視劇

在李路的助理王彬看來,從《老大的幸福》《山楂樹之戀》《坐88路車回家》到《人民的名義》,李路導演很任性,八年只拍了四部電視劇。

“我就是要多多關注現實主義題材的東西,關注有人文情懷的作品。”談及為何要投資和製作《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時,李路顯得十分執著、堅定。

“最近,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執導、七年前首播的《老大的幸福》也正同期在其他衛視複播,在《人民的名義》橫掃所有收視榜第一的時候,《老大的幸福》居然也拿到第九位的佳績。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特別是拍攝極致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難度就更大了,這是在畫身邊的人,走形了觀眾就不買帳。關鍵還是要觀眾認同、老百姓認同,這裡面的觀眾、老百姓也包括各級領導和各層面的公務員,擊中了民心痛點他們才會真心買帳。”李路說。

“每一次拍劇都是一次鷹之再生、鳳凰涅槃,數量不是我的追求,我不想做流水線上的導演,慢工才能出細活,要出好作品就得踐行工匠精神。”李路說。

差一點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

擔任過多年江蘇省廣電集團電視劇中心主任、參與過幾千集電視劇製作的李路深知什麼樣的題材會受到觀眾歡迎。

“十幾年你沒寫反腐小說,出現了這麼多貪官,你梅森大哥有責任!我要上臺階做更好的導演就只能拍你這部劇!”這是李路拜會周梅森時一開口就說出的兩句話。

李路告訴記者,為了拿到周梅森的劇本,自己不止一次前去拜訪他:“當時聽說梅森大哥、我二十多年的朋友,在寫一個反腐劇本。我立即帶著兩瓶酒去拜訪他,我們喝得很開心,熱情洋溢。結果第二天我給他打電話,他說什麼都沒聽見,耳朵不太好。所以第二天晚上我又去了,繼續和他聊。我知道《人民的名義》裡一定有很多他憋著想說的話。因為13年沒有反腐劇了,他也有十年沒有創作同類題材作品了。”

一方面是自己特別想拍,一方面也是為周梅森考慮,才看到前三集劇本,李路就立即支付了周梅森的稿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該劇的運營和創作中。

《人民的名義》是導演李路職業生涯中最難的一部作品。為了做出讓觀眾滿意的反腐劇,李路要求不管是演員陣容還是製作都要做到“一線”標準。這樣的高要求,讓不少投資方望而卻步。李路告訴記者,當初為了補齊資金鏈,自己差一點就抵押出了自己的房子。

“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先期投資兩個億都打不住。很多演員的片酬都是折上折,有的優秀演員看了劇本以後甚至提出來不給片酬也要演。所以也才有了媒體報導的老戲骨飆戲的精彩點評:‘老臘肉’演技簡直吊打一眾‘小鮮肉’,老戲骨們把形形色色的官員形象演得太貼切了、隨便一個跑龍套的都能算得上是黃金龍套……有網友將之歸為‘五不劇’,‘這是一部不拼顏值、不拼咖位、不抄襲、不賣腐、不用流量污染眼睛,靠演技說話的良心劇!’”李路說。

李路的手機上至今還保存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的一段話:“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著。我們非常敬佩主創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生活的感知,對發展脈搏的把握,對時代重大問題的回答。在如此重大的反腐題材面前,主創能夠像總書記所說: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真善美戰勝假惡醜,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將法律意識融入血液裡

“在這部劇中,除了各級官員,我們塑造了一批法律人的形象。公檢法都有滿滿的正能量,也有讓人痛恨使人警醒的害群之馬。如果不區分正面反面角色的話,高育良、祁同偉、陳岩石等角色塑造都十分立體。”李路說。

李路告訴記者,依法治國、依法反腐,國家提了很多年很多次,十八大以後終於動真格了。現實中,“打虎拍蠅”的案例很多,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普及法律知識僅僅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初級階段,真正的普法應當將法律意識融入血液裡。只有這樣,貪腐才會少很多。而藝術創作是最好的普法形式,最容易感染人。要善於講故事,千萬不要說教。貪官不是天生的壞人,很多人都對當地有貢獻,但觸犯了法律就成了違法者,成了罪犯。”李路說。

最後,李路希望政法戰線的人們多多關注《人民的名義》,因為這是一部銘刻著時代印記的反腐劇。

(原題為《法制日報專訪編劇周梅森、導演李路|讓法律意識融入血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