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書|十二月推薦書單(人文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 即可關注本公號。

老舍《茶館·龍鬚溝》(江蘇人民出版社):把《龍鬚溝》和《茶館》這兩部劇本編排在一起, 實在是別有深意,

前者作於1950年, 後者作於1956年, 表面上看, 兩者都是通過批判舊時代來歌頌新時代的作品, 然而仔細探究的話, 在《龍鬚溝》裡, 老舍對於新時代的期盼和歡欣鼓舞, 透過他的平民視角, 是顯而易見的, 而在《茶館》裡, 對於身處多變亂世之中, 時時求變, 仍然難以為繼的無力感, 以及對種種惡勢力和負面傳統殘餘, 總能改頭換面, 繼續橫行霸道的無奈感, 就很難說, 只是對舊時代的感受。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種無力與無奈, 也為老舍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劃上了一個準確的注腳。

(美)賈內梯《認識電影》(後浪圖書&四川人民出版社):美國影評人、電影學者賈內梯的經典電影教材的最新版, 從電影所涉及的各個環節, 分門別類地闡述其基本要領與理論, 雖然簡略, 但高度凝煉濃縮, 言之有物, 足可帶你一覽電影世界的概貌。 這個版本的譯者是華語電影界赫赫有名的焦雄屏老師, 譯文流暢優美, 跟原著相比, 可謂是珠聯璧合。 加上眾多精美的插圖和經典電影的短評, 以及極具想像力的封面裝幀設計,

非常值得細讀與珍藏。

(丹麥)何銘生《南京1937》(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本書是海外少有的一本關於抗戰當中南京保衛戰的專著, 借助於官方檔案、文獻和各種私人信件、日記、回憶錄等多元化來源的資料, 拼接起一幅關於南京保衛戰全過程的完整圖卷。

全書由外交層面的國家交涉與斡旋、軍事層面的中日兩軍交戰對壘和社會層面的戰爭之中的中國民眾生存狀態這三條線索齊頭並進, 新聞特稿式的寫作方式賦予了本書極強的可讀性和文字張力。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在第四個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 甲骨文引進的這本新書, 理應在南京和中國其他地區, 獲得更廣泛的閱讀。

(美)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理想國&台海出版社):美國人視角下的一部關於朝鮮戰爭的力著, 不只詳細分析了對戰雙方在政治、外交、軍事等方面的謀劃與佈局, 還將朝鮮戰爭置身于冷戰初起的國際政治大背景下加以考量, 豐富再現了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互相博弈的種種內幕和對峙格局。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 本書並沒有停留在上述宏大敘事的格局之中, 而是還通過對大量親歷戰爭的戰士和將官的訪談, 詳細展現普通個體在這場戰爭中的境遇與命運, 因而在還原宏大歷史的同時, 也極具人文情懷與個體關注。 這樣一本700多頁的鴻篇巨著,值得慢慢細讀。

(英)蒙蒂菲奧裡《羅曼諾夫皇朝》(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以波瀾壯闊的史詩般筆法,詳細展現了對當代俄羅斯影響深遠的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興亡的全過程,帝王的宮廷鬥爭跟俄羅斯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決策與發展,被作者以新聞特稿般的寫作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舞臺劇式的分幕分場、列出主要人物角色的寫作方式讓人耳目一新,也賦予了全書更強的可讀性與戲劇張力。後記中的寥寥數筆,道出羅曼諾夫王朝與現當代俄羅斯之間的緊密淵源關係,其春秋筆法,讓人沉思無窮。強烈推薦的一部長達上千頁的鴻篇巨著。

(法)伯希和《伯希和北京日記》(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一份珍貴的義和團運動親歷日記,作者伯希和是大名鼎鼎的法國漢學家和探險者。日記如實記錄了伯希和1900年在北京東交民巷,作為一位年僅20歲的志願者,見證的使館區遭受義和團和清軍攻擊的55天裡的所見所聞。儘管日記內容由於記錄條件和環境所限,顯得比較碎片化,其中也不乏偏見和道聼塗説,但這樣的親歷者日記,提供了庚子事變時期北京城狀況的大量第一手細節資料,已經成為當今研究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所不可或缺的參考史料。而在日記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足以管窺伯希和日後的冒險精神與中國情結,探究這位中國通的生命軌跡。

(美)史景遷《改變中國》(理想國&廣西師大出版社):史景遷先生的這本書,梳理了從明末到共和國的長達三百多年的時間裡,來到中國,並且在中國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西方顧問們的故事,將嚴謹的史料考證,隱藏在富於文學性的流暢文字背後,通過人物小傳的形式,講述西方近代以來對中國的影響,大歷史與個人生命史完美結合,值得一讀。

李歐梵《鐵屋中的呐喊》(浙大出版社識見圖書):以魯迅在小說集《呐喊》自序中那個經典的寓言故事為題,全面深入地分析魯迅各類作品的文本,打破了大陸幾十年慣有的革命化和神化思維,把一個孤獨、敏感、異于常人,既充滿戰鬥性,又帶有明顯的頹廢和憂鬱的魯迅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關於魯迅文本研究的上佳之作。

周策縱《憶己懷人》(後浪圖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海外著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的作品集之一,主要包括個人自傳和作品著述目錄這兩大部分。自傳部分實際上由幾篇彼此獨立的回憶文章組成,結構和內容並不完整,文筆也一般,但其中蘊藏的豐富資訊,還是讓人開券有益。周先生少年和青年的種種經歷,足以奠定了其後來成為學術雜家和學術大家的基礎;而他在回憶中提及的眾多人和事,也足以成為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梁培寬 編注《梁漱溟往來書信集》(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梁漱溟先生長子梁培寬編注的先生往來書信集,時間跨度從1916年到1988年先生去世,基本上涵蓋了先生全部的生命歷程,收錄書信多達七百多封,很多書信是第一次公開發表。由於是先生長子編注,因此其編輯與注釋,應該能夠比較好地展現和還原先生的原意。世紀文景這套上下卷版本,裝幀編排淡雅,還收入了先生書信手稿的不少珍貴照片,做得相當用心。無論是對於梁漱溟生平思想的研究者、愛好者,還是習慣通過第一手文獻瞭解梁先生和20世紀中國思想史的讀者來說,本書都非常值得參考和收入。

李零《大刀闊斧繡花針》(活字文化&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策劃的視野叢書之一,按照叢書的整體設定,本書收錄了李零先生關於自己的生平、思想和各個專注的學術領域的最新代表作,先生的文章,嬉笑怒駡、揮灑隨意,筆鋒自由運轉的背後,卻是極其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閱讀積澱和不俗的人世見地。非常精彩的一本自選集。

(日)宮崎市定《亞洲史概說》(後浪圖書&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日本京都學派第二代傳人宮崎市定先生的一本關於亞洲史的重要著作,儘管成書於半個多世紀前,並且只是概論性質的論著,但本書在世界史和區域史研究方面的學術貢獻不容小視。作者提出了“西亞文明東流論”,將亞洲歷史概括為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和西亞文明這三大板塊,注重三大文明之間的互動與聯繫,進行歷史變遷的簡明介紹。作者不只創造性地將亞洲史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還把亞洲的文明變遷,放置在全球史的視野下加以考量。論述雖然簡略,但意蘊豐富,常常能言人所未言。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書仍然有其重要而獨特的價值。

姚大力《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復旦大學出版社):姚大力先生的這本小書,由三篇文章組成。第一篇文章跟書名同名,講述司馬遷與《史記》的編撰過程,文字通俗淺顯,屬於科普類文章,第二篇文章分析司馬遷的《史記》對歷史編撰學的貢獻,是正式的學術文章,分析得比較深入,第三篇是談讀書方法與技巧的隨筆,針對性和指導性很強。三篇文章都做到了學術性、可讀性和趣味性的結合,著實難得,非常值得閱讀。

餘秋雨《中國戲劇史》(長江文藝出版社):余秋雨先生關於自己本職專業的學術著作,初版於二十多年前,長期散文寫作的訓練讓這本書的文字流暢,可讀性極強,而注重探討戲曲戲劇與國人文化心理演化和中國歷史變遷之間關係的視角,也讓這本書能言人所未言,具備較強的學術價值和原創性貢獻。短短二百多頁的篇幅,把中國戲劇發展的脈絡梳理得清清楚楚,實在值得讚歎。唯一遺憾之處在於全書主要是論述傳統戲曲的發展史,對20世紀中國現代戲劇發展部分的記述,太過簡略,期望先生能夠再就後一個話題,另寫一本專著。

(日)狩野直喜《中國小說戲曲史》(江蘇人民出版社):日本學者狩野直喜這本關於中國小說戲曲史研究的論著,無論是在海外漢學界,還是在國內外的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都算得上是開山之作,其構建的中國小說戲曲發展的脈絡,對於當今的中國文學史研究,仍然有著范式意義上的影響。因為是根據課堂講義整理而成,難免具體內容略有鬆散之嫌,同時大段大段的代表作品梗概,從學術角度衡量,也顯得比較冗長,但其對於很多小說戲曲作品的再發現與再評價,以及在學術史上的開創性意義,仍然不可小視。

滕建鋒《西津古渡》(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的“符號江蘇·口袋本”系列之一,以精美的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述鎮江的標誌性經典——西津渡的歷史淵源與文化意蘊。作者是資深媒體人,因而文筆生動優美,可讀性強,集歷史文獻考證、文化故事講述和景點旅遊指南於一體。加上口袋本的精巧設計,讓人愛不釋手。去西津渡遊覽之前和之後,都可以找來這本小冊子,一讀為快。

《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當地官方主編的一本關於鎮江歷史文化的簡明讀本,從城市發展史,歷史上的名人、著名著作和詩文、著名園林和文物,以及當地民俗風情等十個方面,簡要而細緻地介紹鎮江的歷史文化,可謂一冊在手,即可通曉鎮江古今歷史文化。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基本上沒有圖片,沒能呈現出圖文並茂的效果,實屬遺憾。無論是對於鎮江歷史文化愛好者,還是對於有意去鎮江進行深度文化游的遊客來說,本書都相當值得參考。

徐蘇《千古風流雄北固》(江蘇大學出版社):鎮江官方推出的三山文化叢書之一,詳細介紹了鎮江三山之一——北固山的歷史文化沿革,幾乎窮盡了北固山上的每一個景點,將這些景點背後的歷史文化積澱與故事娓娓道來,同時將這些現存的景點,跟歷史上曾經涉足過此處的名人軼事有機串接起來,做到了景中有人,人中皆景。有意來鎮江北固山遊玩,或者遊玩過此處,希望對其歷史文化內涵有進一步深入瞭解的朋友,不妨把本書找來一讀。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十二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人文歷史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

這樣一本700多頁的鴻篇巨著,值得慢慢細讀。

(英)蒙蒂菲奧裡《羅曼諾夫皇朝》(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以波瀾壯闊的史詩般筆法,詳細展現了對當代俄羅斯影響深遠的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興亡的全過程,帝王的宮廷鬥爭跟俄羅斯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決策與發展,被作者以新聞特稿般的寫作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舞臺劇式的分幕分場、列出主要人物角色的寫作方式讓人耳目一新,也賦予了全書更強的可讀性與戲劇張力。後記中的寥寥數筆,道出羅曼諾夫王朝與現當代俄羅斯之間的緊密淵源關係,其春秋筆法,讓人沉思無窮。強烈推薦的一部長達上千頁的鴻篇巨著。

(法)伯希和《伯希和北京日記》(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一份珍貴的義和團運動親歷日記,作者伯希和是大名鼎鼎的法國漢學家和探險者。日記如實記錄了伯希和1900年在北京東交民巷,作為一位年僅20歲的志願者,見證的使館區遭受義和團和清軍攻擊的55天裡的所見所聞。儘管日記內容由於記錄條件和環境所限,顯得比較碎片化,其中也不乏偏見和道聼塗説,但這樣的親歷者日記,提供了庚子事變時期北京城狀況的大量第一手細節資料,已經成為當今研究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所不可或缺的參考史料。而在日記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足以管窺伯希和日後的冒險精神與中國情結,探究這位中國通的生命軌跡。

(美)史景遷《改變中國》(理想國&廣西師大出版社):史景遷先生的這本書,梳理了從明末到共和國的長達三百多年的時間裡,來到中國,並且在中國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西方顧問們的故事,將嚴謹的史料考證,隱藏在富於文學性的流暢文字背後,通過人物小傳的形式,講述西方近代以來對中國的影響,大歷史與個人生命史完美結合,值得一讀。

李歐梵《鐵屋中的呐喊》(浙大出版社識見圖書):以魯迅在小說集《呐喊》自序中那個經典的寓言故事為題,全面深入地分析魯迅各類作品的文本,打破了大陸幾十年慣有的革命化和神化思維,把一個孤獨、敏感、異于常人,既充滿戰鬥性,又帶有明顯的頹廢和憂鬱的魯迅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關於魯迅文本研究的上佳之作。

周策縱《憶己懷人》(後浪圖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海外著名華人學者周策縱先生的作品集之一,主要包括個人自傳和作品著述目錄這兩大部分。自傳部分實際上由幾篇彼此獨立的回憶文章組成,結構和內容並不完整,文筆也一般,但其中蘊藏的豐富資訊,還是讓人開券有益。周先生少年和青年的種種經歷,足以奠定了其後來成為學術雜家和學術大家的基礎;而他在回憶中提及的眾多人和事,也足以成為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梁培寬 編注《梁漱溟往來書信集》(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梁漱溟先生長子梁培寬編注的先生往來書信集,時間跨度從1916年到1988年先生去世,基本上涵蓋了先生全部的生命歷程,收錄書信多達七百多封,很多書信是第一次公開發表。由於是先生長子編注,因此其編輯與注釋,應該能夠比較好地展現和還原先生的原意。世紀文景這套上下卷版本,裝幀編排淡雅,還收入了先生書信手稿的不少珍貴照片,做得相當用心。無論是對於梁漱溟生平思想的研究者、愛好者,還是習慣通過第一手文獻瞭解梁先生和20世紀中國思想史的讀者來說,本書都非常值得參考和收入。

李零《大刀闊斧繡花針》(活字文化&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策劃的視野叢書之一,按照叢書的整體設定,本書收錄了李零先生關於自己的生平、思想和各個專注的學術領域的最新代表作,先生的文章,嬉笑怒駡、揮灑隨意,筆鋒自由運轉的背後,卻是極其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閱讀積澱和不俗的人世見地。非常精彩的一本自選集。

(日)宮崎市定《亞洲史概說》(後浪圖書&民主與建設出版社):日本京都學派第二代傳人宮崎市定先生的一本關於亞洲史的重要著作,儘管成書於半個多世紀前,並且只是概論性質的論著,但本書在世界史和區域史研究方面的學術貢獻不容小視。作者提出了“西亞文明東流論”,將亞洲歷史概括為中華文明、印度文明和西亞文明這三大板塊,注重三大文明之間的互動與聯繫,進行歷史變遷的簡明介紹。作者不只創造性地將亞洲史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還把亞洲的文明變遷,放置在全球史的視野下加以考量。論述雖然簡略,但意蘊豐富,常常能言人所未言。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本書仍然有其重要而獨特的價值。

姚大力《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復旦大學出版社):姚大力先生的這本小書,由三篇文章組成。第一篇文章跟書名同名,講述司馬遷與《史記》的編撰過程,文字通俗淺顯,屬於科普類文章,第二篇文章分析司馬遷的《史記》對歷史編撰學的貢獻,是正式的學術文章,分析得比較深入,第三篇是談讀書方法與技巧的隨筆,針對性和指導性很強。三篇文章都做到了學術性、可讀性和趣味性的結合,著實難得,非常值得閱讀。

餘秋雨《中國戲劇史》(長江文藝出版社):余秋雨先生關於自己本職專業的學術著作,初版於二十多年前,長期散文寫作的訓練讓這本書的文字流暢,可讀性極強,而注重探討戲曲戲劇與國人文化心理演化和中國歷史變遷之間關係的視角,也讓這本書能言人所未言,具備較強的學術價值和原創性貢獻。短短二百多頁的篇幅,把中國戲劇發展的脈絡梳理得清清楚楚,實在值得讚歎。唯一遺憾之處在於全書主要是論述傳統戲曲的發展史,對20世紀中國現代戲劇發展部分的記述,太過簡略,期望先生能夠再就後一個話題,另寫一本專著。

(日)狩野直喜《中國小說戲曲史》(江蘇人民出版社):日本學者狩野直喜這本關於中國小說戲曲史研究的論著,無論是在海外漢學界,還是在國內外的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都算得上是開山之作,其構建的中國小說戲曲發展的脈絡,對於當今的中國文學史研究,仍然有著范式意義上的影響。因為是根據課堂講義整理而成,難免具體內容略有鬆散之嫌,同時大段大段的代表作品梗概,從學術角度衡量,也顯得比較冗長,但其對於很多小說戲曲作品的再發現與再評價,以及在學術史上的開創性意義,仍然不可小視。

滕建鋒《西津古渡》(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的“符號江蘇·口袋本”系列之一,以精美的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述鎮江的標誌性經典——西津渡的歷史淵源與文化意蘊。作者是資深媒體人,因而文筆生動優美,可讀性強,集歷史文獻考證、文化故事講述和景點旅遊指南於一體。加上口袋本的精巧設計,讓人愛不釋手。去西津渡遊覽之前和之後,都可以找來這本小冊子,一讀為快。

《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當地官方主編的一本關於鎮江歷史文化的簡明讀本,從城市發展史,歷史上的名人、著名著作和詩文、著名園林和文物,以及當地民俗風情等十個方面,簡要而細緻地介紹鎮江的歷史文化,可謂一冊在手,即可通曉鎮江古今歷史文化。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基本上沒有圖片,沒能呈現出圖文並茂的效果,實屬遺憾。無論是對於鎮江歷史文化愛好者,還是對於有意去鎮江進行深度文化游的遊客來說,本書都相當值得參考。

徐蘇《千古風流雄北固》(江蘇大學出版社):鎮江官方推出的三山文化叢書之一,詳細介紹了鎮江三山之一——北固山的歷史文化沿革,幾乎窮盡了北固山上的每一個景點,將這些景點背後的歷史文化積澱與故事娓娓道來,同時將這些現存的景點,跟歷史上曾經涉足過此處的名人軼事有機串接起來,做到了景中有人,人中皆景。有意來鎮江北固山遊玩,或者遊玩過此處,希望對其歷史文化內涵有進一步深入瞭解的朋友,不妨把本書找來一讀。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十二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人文歷史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