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二孩政策出臺後第一批響應的家庭,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生二胎這件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總是被人們掛在嘴邊。 只是越常提起、就越容易忘記, 自2015年10月29日二胎政策全面落實, 到如今已逾兩年, 在這兩年的“談笑”間, 許多家庭已經悄然地回應了這項政策, 孕育、生養了屬於他們的第二個寶寶。

中國新聞網在今年發佈了一組資料, 自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10月, 我國新生兒數達1846萬, 其中, 二胎及以上占比超過45%。 那些初次嘗到“生二胎”——這個甜蜜負擔的爸爸媽媽們經歷了並正在經歷著什麼呢?

來自二胎家庭的聲音

父母堂採訪了5組二胎家庭, 分別向他們拋出了這樣三個問題——

為什麼生二胎?

二寶降生後, 有哪些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狀況”;

如果再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你還會生二胎嗎?

我們不妨一起聽一聽他們的聲音。

問題1.為什麼生二胎?

昕昕&陶陶媽媽:

一個孩子太孤單;

旺龍&小七媽媽:

原本在31歲有了大兒子之後, 生二胎的想法暫時擱置了, 那時的我所有的母愛都在兒子身上, 沒法想像再分更多的愛出來給到另一個孩子, 會有種第三者來分愛的感覺……

15年底放開政策後, 兒子和老公都對二胎家庭羡慕不已, 兒子想要個弟弟或者妹妹跟他一起玩, 老公也一直想要個“小情人”湊個“好”字,

但這畢竟是技術型命題, 人為難以操控, 所以我猶豫過一段時間。

2016年, 創業項目中的合夥人鼓勵我要二胎, 讓我多一重視角來體驗二胎媽媽的生活感悟, 我也和老公仔細溝通過了生二胎後的種種改變和應對, 一旦釋然了, 該來的也就順其自來了。

寶寶&妞妞爸爸:

兒子(頭胎)智力不行, 所以決定生二胎;

淘淘&淘寶媽媽:我是獨生子女, 以前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當年紀慢慢增長後, 發現問題隨之而來, 特別是父母慢慢老了, 照顧不過來了, 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 因為我是自己帶大女兒的, 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 如果父母生病住院根本照顧不過來, 所以生二胎希望孩子們以後遇到事情可以商量, 也希望能減輕點以後照顧父母的壓力。

大胖&苡寶媽媽:

二寶的到來是意料之外的。 因為第一胎是兒子, 所以我不敢要, 怕還是兒子, 但心裡面當然還是希望可以再生個“小棉襖”的, 而且單位裡的同事生的多是女兒, 每次都會刺激到我。 剛懷上二寶時, 起初還不敢相信, 以為是內分泌失調, 去醫院查了一下, 還真有了, 想想有了就要了吧, 所以就有了今天這個調皮搗蛋的“小猴子”。

問題2.二寶降生後, 有哪些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狀況”?

昕昕&陶陶媽媽:

孩子確實帶來了許多歡樂, 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精力要比想想中的多得多;

旺龍&小七媽媽:

二寶的孕育成長也伴隨著我的創業專案一同成長著, 大部分都如預期般順利而波瀾不驚, 沒有了第一胎的生疏, 多了份從容。

略有出入的就是:1.管理倆寶, 一個面臨幼升小, 一個還在繈褓嗷嗷待哺, 還要兼顧工作的推進, 24小時對我真的不夠用, 雖然家人幫我分擔了很多, 但是碎片化的時間利用上仍面臨更嚴苛的挑戰, 只有夜深人靜時我才有數小時來全心投入做自己的事;

2.一寶時還能偶爾二人世界溝通感情,二寶的到來讓我們更多是過好當下,應付好日常瑣碎已覺慶倖,也精疲力竭。偶爾會因疲累而有小的摩擦或口角。有時需要用心去經營下彼此溝通的機會和氛圍,哪怕一次交心的溝通,後面的日子會特別陽光燦爛。

寶寶&妞妞爸爸:

有了小寶寶後,生活瑣事多了、開銷大了、經濟壓力大了;

淘淘&淘寶媽媽:

小寶出生後,真的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小女兒的到來使我們很欣慰,因為“兩件小棉襖”會很貼心,但是誰帶成了主要問題,我已經是全職在家了,但是一個人肯定不行,又要接送大的上學放學和輔導作業,又要買菜做飯等生活上的細節,而我們是工薪階層,如果請保姆的話壓力更大,所以必須要父母的幫助,我婆婆來幫忙帶小孩,由於帶孩子的方式不同,所以婆媳矛盾也會隨之而來。

大胖&苡寶媽媽:

我家兒子隨我姓,是我爸媽幫忙帶的,基本不需要我操心,但女兒隨老公姓,主要是我來帶,婆婆一起幫忙,我們觀念時有不合,老人的一些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比如孩子現在會睡得很晚、白天不起床,很難糾正。而且,自由的生活也基本沒有啦,以前我是個喜歡旅行的人,每年多要出去玩幾次,現在出去就要考慮帶著苡寶能去哪裡?盆友邀約,也要帶個“小拖油瓶”。

不過欣慰的是老公對女兒很上心,洗澡、換尿布、泡奶粉,樣樣都肯做。

問題3.如果再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還會生二胎嗎?

昕昕&陶陶媽媽:

會!

旺龍&小七媽媽:

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還是會選擇生二胎。不為別人,為自己,也要!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如果說大寶的到來讓我驚訝生命的神奇,那麼二寶的到來更讓我學會去思考和感受生命養育的智慧和從容,如何讓相差5歲的兩個性格各異稟賦不同的小生命和諧友愛共成長,是個全新的課題,這個過程中也不斷顛覆和豐富著我的認知介面,這是一胎父母無法體會到的。而且做父母是有保質期,但手足是可以長期相伴的,願我們在陪伴不了他們之後,這個世界上還有個至親能相伴左右。

寶寶&妞妞爸爸:

如果經濟壓力不大的話 還是決定生二胎的。

淘淘&淘寶媽媽:

如果再選,我想還是會生的。我相信現在的付出到老了還是有回報的,先苦後甜嘛!

大胖&苡寶媽媽:

再讓我選擇的話,我還是會把寶寶生下來,帶娃的時候,是累並快樂著的!

既然生了,就不後悔

本次採訪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家生二胎的契機、養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如果再給這些二胎爸爸/媽媽一次機會,他們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不後悔,是最好的生活狀態;累並快樂著、先苦後甜,是“二胎時代”賦予他們的奇妙人生經歷;為人父母,確是一門藝術、一種格局。

二胎時代,誰是主角

二胎政策全面落實以後,許多人調侃道:“老師得重新劃重點了”、“學生的知識點變了”。的確,“計劃生育”深刻地影響了60後、70後、80後、90後這四代人。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成長,4位老人、2位中年人、1個孩子,這樣的“421家庭結構”也漸漸成為社會主流。

但放開“二胎政策”後,獨生子女的時代就成為歷史了嗎?如果說獨生子女的時代已經過去,那麼如今,又是誰挑起了二胎家庭的“大樑”呢?

新一代的二胎爸媽,要以身為獨生子女(或單方面獨生子女)的心情,去體會孩子想擁有一位至親手足的迫切;在沒有實戰經驗的前提下,去探索兩個或多個寶寶在同一個屋簷下的相處模式,單是這一份勇氣,就足以令人敬佩。

那麼,“新二胎家庭”中的新興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兩寶之間:拒絕比較與定論

“你為什麼不能像妹妹一樣乖巧”、“你姐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會幹這幹那了”,這樣的比較,父母十有八九都會控制不住,但實際上,這可能成為寶寶之間產生嫉妒情緒和攻擊行為的導火索。

生二胎之前你可能有過這樣的設想:我想要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開朗,女兒溫柔;兒子擅長樂器、女兒鑽研繪畫……就像我們給兩個孩子取名字一樣,在內心深處,我們也總是忍不住給他們強加“人物設定”,但“一棵梧桐樹能長多高?如果砍斷就永遠不會知道”,育兒也是如此,在個性與個人能力的驅使下,孩子能夠取得怎樣的成就,不如大膽一試。

婆媳之間:保持正確的一致

在共同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巧妙地給婆婆傳遞一些嬰兒生理心理知識,將育兒的常見誤區和危害告訴婆婆,例如:先聽從或借鑒婆婆的意見,然後再慢慢地把自己的觀念闡述出來。

有些時候,我們做的事情短時間內不被老人認同,但是通過努力,是可以感動老人並讓他們接受的。例如,媽媽想送寶寶去早教,但婆婆覺得費用太高,而且沒什麼用處。這種情況下,媽媽也不用跟婆婆起爭執,只要寶寶通過早教獲得了成長,婆婆看到了寶寶的進步,自然就會理解了。

親子之間:留些空閒給自己

當你將全部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到對兩個寶寶的養育中時,別忘了留些空閒給自己。隨著寶貝的長大,生存能力的增強,對媽媽的生活需求和依賴會逐漸降低,更需要一個精神上敬仰和模仿的榜樣。

這時,媽媽們也要學會放手,學會休息、學習和打扮自己,做一個整潔、獨立、美麗的母親,不僅能找回自我,還會更多地博得孩子的敬仰和欣賞。

最後,送給準備孕育二胎的爸爸媽媽們一些健康方面的建議:

建議一:二胎幾時生,看頭胎怎麼生

頭胎順產的媽媽,二胎最好的時間間隔是18-23個月;頭胎剖宮產的媽媽,為了減少子宮破裂、子宮粘連等不良情況的發生,二胎的間隔時間應該控制在兩年。

建議二:二胎剖不剖,身體說了算

如果頭胎選剖宮產是因為骨盆畸形或者狹窄,而二胎還是應該選剖腹產;如果頭胎是因胎兒有窒息風險、胎位不正要剖宮產,而二胎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且子宮傷口癒合很好,孕媽可以在醫療條件好的意願選擇順產。

建議三:頭胎後戴環,再孕後排查宮外孕

如果生好大寶後戴了宮內節育器,取環之後最好等3~6個月後,子宮內膜組織恢復好了再懷孕。

建議四:頭胎偏大,二胎做好指標監測

女性隨年齡的增加卵子的品質在下降,畸形兒的發生率增加。所以,準備要二胎前一定要做產前檢查,看看有沒有不適合懷孕的疾病,孕期是否病毒感染。而如果頭胎偏大,媽媽在懷第二胎時可能會誘發妊娠糖尿病,指標監測控制尤需嚴格。

幾個月前,一篇“如何假裝成為一個好媽媽”刷爆了網路,其中一句“二胎媽媽微笑裡總是流露出一種咬著牙的堅持”更是讓許多人感慨頗多,二胎時代不可抵擋地來了,無論你將做出或已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希望,在與孩子、家庭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你會永遠記得做出選擇時的理由,甜苦自知,絕不後悔。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父母堂每天在這裡與你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2.一寶時還能偶爾二人世界溝通感情,二寶的到來讓我們更多是過好當下,應付好日常瑣碎已覺慶倖,也精疲力竭。偶爾會因疲累而有小的摩擦或口角。有時需要用心去經營下彼此溝通的機會和氛圍,哪怕一次交心的溝通,後面的日子會特別陽光燦爛。

寶寶&妞妞爸爸:

有了小寶寶後,生活瑣事多了、開銷大了、經濟壓力大了;

淘淘&淘寶媽媽:

小寶出生後,真的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小女兒的到來使我們很欣慰,因為“兩件小棉襖”會很貼心,但是誰帶成了主要問題,我已經是全職在家了,但是一個人肯定不行,又要接送大的上學放學和輔導作業,又要買菜做飯等生活上的細節,而我們是工薪階層,如果請保姆的話壓力更大,所以必須要父母的幫助,我婆婆來幫忙帶小孩,由於帶孩子的方式不同,所以婆媳矛盾也會隨之而來。

大胖&苡寶媽媽:

我家兒子隨我姓,是我爸媽幫忙帶的,基本不需要我操心,但女兒隨老公姓,主要是我來帶,婆婆一起幫忙,我們觀念時有不合,老人的一些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比如孩子現在會睡得很晚、白天不起床,很難糾正。而且,自由的生活也基本沒有啦,以前我是個喜歡旅行的人,每年多要出去玩幾次,現在出去就要考慮帶著苡寶能去哪裡?盆友邀約,也要帶個“小拖油瓶”。

不過欣慰的是老公對女兒很上心,洗澡、換尿布、泡奶粉,樣樣都肯做。

問題3.如果再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還會生二胎嗎?

昕昕&陶陶媽媽:

會!

旺龍&小七媽媽:

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還是會選擇生二胎。不為別人,為自己,也要!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命體驗,如果說大寶的到來讓我驚訝生命的神奇,那麼二寶的到來更讓我學會去思考和感受生命養育的智慧和從容,如何讓相差5歲的兩個性格各異稟賦不同的小生命和諧友愛共成長,是個全新的課題,這個過程中也不斷顛覆和豐富著我的認知介面,這是一胎父母無法體會到的。而且做父母是有保質期,但手足是可以長期相伴的,願我們在陪伴不了他們之後,這個世界上還有個至親能相伴左右。

寶寶&妞妞爸爸:

如果經濟壓力不大的話 還是決定生二胎的。

淘淘&淘寶媽媽:

如果再選,我想還是會生的。我相信現在的付出到老了還是有回報的,先苦後甜嘛!

大胖&苡寶媽媽:

再讓我選擇的話,我還是會把寶寶生下來,帶娃的時候,是累並快樂著的!

既然生了,就不後悔

本次採訪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家生二胎的契機、養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但如果再給這些二胎爸爸/媽媽一次機會,他們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不後悔,是最好的生活狀態;累並快樂著、先苦後甜,是“二胎時代”賦予他們的奇妙人生經歷;為人父母,確是一門藝術、一種格局。

二胎時代,誰是主角

二胎政策全面落實以後,許多人調侃道:“老師得重新劃重點了”、“學生的知識點變了”。的確,“計劃生育”深刻地影響了60後、70後、80後、90後這四代人。隨著獨生子女群體的成長,4位老人、2位中年人、1個孩子,這樣的“421家庭結構”也漸漸成為社會主流。

但放開“二胎政策”後,獨生子女的時代就成為歷史了嗎?如果說獨生子女的時代已經過去,那麼如今,又是誰挑起了二胎家庭的“大樑”呢?

新一代的二胎爸媽,要以身為獨生子女(或單方面獨生子女)的心情,去體會孩子想擁有一位至親手足的迫切;在沒有實戰經驗的前提下,去探索兩個或多個寶寶在同一個屋簷下的相處模式,單是這一份勇氣,就足以令人敬佩。

那麼,“新二胎家庭”中的新興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兩寶之間:拒絕比較與定論

“你為什麼不能像妹妹一樣乖巧”、“你姐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會幹這幹那了”,這樣的比較,父母十有八九都會控制不住,但實際上,這可能成為寶寶之間產生嫉妒情緒和攻擊行為的導火索。

生二胎之前你可能有過這樣的設想:我想要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開朗,女兒溫柔;兒子擅長樂器、女兒鑽研繪畫……就像我們給兩個孩子取名字一樣,在內心深處,我們也總是忍不住給他們強加“人物設定”,但“一棵梧桐樹能長多高?如果砍斷就永遠不會知道”,育兒也是如此,在個性與個人能力的驅使下,孩子能夠取得怎樣的成就,不如大膽一試。

婆媳之間:保持正確的一致

在共同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媽媽可以巧妙地給婆婆傳遞一些嬰兒生理心理知識,將育兒的常見誤區和危害告訴婆婆,例如:先聽從或借鑒婆婆的意見,然後再慢慢地把自己的觀念闡述出來。

有些時候,我們做的事情短時間內不被老人認同,但是通過努力,是可以感動老人並讓他們接受的。例如,媽媽想送寶寶去早教,但婆婆覺得費用太高,而且沒什麼用處。這種情況下,媽媽也不用跟婆婆起爭執,只要寶寶通過早教獲得了成長,婆婆看到了寶寶的進步,自然就會理解了。

親子之間:留些空閒給自己

當你將全部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到對兩個寶寶的養育中時,別忘了留些空閒給自己。隨著寶貝的長大,生存能力的增強,對媽媽的生活需求和依賴會逐漸降低,更需要一個精神上敬仰和模仿的榜樣。

這時,媽媽們也要學會放手,學會休息、學習和打扮自己,做一個整潔、獨立、美麗的母親,不僅能找回自我,還會更多地博得孩子的敬仰和欣賞。

最後,送給準備孕育二胎的爸爸媽媽們一些健康方面的建議:

建議一:二胎幾時生,看頭胎怎麼生

頭胎順產的媽媽,二胎最好的時間間隔是18-23個月;頭胎剖宮產的媽媽,為了減少子宮破裂、子宮粘連等不良情況的發生,二胎的間隔時間應該控制在兩年。

建議二:二胎剖不剖,身體說了算

如果頭胎選剖宮產是因為骨盆畸形或者狹窄,而二胎還是應該選剖腹產;如果頭胎是因胎兒有窒息風險、胎位不正要剖宮產,而二胎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且子宮傷口癒合很好,孕媽可以在醫療條件好的意願選擇順產。

建議三:頭胎後戴環,再孕後排查宮外孕

如果生好大寶後戴了宮內節育器,取環之後最好等3~6個月後,子宮內膜組織恢復好了再懷孕。

建議四:頭胎偏大,二胎做好指標監測

女性隨年齡的增加卵子的品質在下降,畸形兒的發生率增加。所以,準備要二胎前一定要做產前檢查,看看有沒有不適合懷孕的疾病,孕期是否病毒感染。而如果頭胎偏大,媽媽在懷第二胎時可能會誘發妊娠糖尿病,指標監測控制尤需嚴格。

幾個月前,一篇“如何假裝成為一個好媽媽”刷爆了網路,其中一句“二胎媽媽微笑裡總是流露出一種咬著牙的堅持”更是讓許多人感慨頗多,二胎時代不可抵擋地來了,無論你將做出或已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希望,在與孩子、家庭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你會永遠記得做出選擇時的理由,甜苦自知,絕不後悔。

文:父母堂(askjane)原創 || 父母堂每天在這裡與你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