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教角色|真乾貨·正確誇孩子的話術標準,小小的激勵大大的進步!

想一想, 我們父母這一代人的育兒之路真是經歷過180度大轉彎:

帶自己兒女的時候就是棍棒教育、無情數落打壓, ”你咋這麼笨”“給你愁死了”;

輪到帶孫兒輩, 也不知道西式教育的春風怎麼就吹徹千年中國了, 在農村呆了一輩子的老人都知道要“正面激勵”了, “你真棒!”“你太厲害了!”

但這裡可有坑在:

孩子也沒做什麼, 就這麼一味地誇!誇!誇!真的好嗎?

那萬一出去社會沒人誇了, 孩子心裡難道不會有落差?

為了爭得家長的肯定, 孩子會不會因此輸不起?

孩子是要誇

但是, 要正確地誇

看到這, 發現重點了嗎?

1

誇具體不誇全部

“你真棒”, 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 在家長眼裡, 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 寶寶會翻身了, 寶寶會蹦了, 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 家長已經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

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讚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誇獎, 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 直到有一天, 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 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 比如你真棒, 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 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 你真棒”, 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 媽媽很開心”。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 如何努力。

2

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 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 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 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 另一方面, 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回避, 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稚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 然後, 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 你們很聰明。 ”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 你們很努力。 ”

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 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

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3

誇事實不誇人格

“好孩子”這樣的話是典型的“誇人格”, 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 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

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 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 當領導不斷誇獎你時, 開始還會沾沾自喜, 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 甚至不想做得完美, 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 孩子也會有壓力, 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讚美。 他們會怎麼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 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 以示“真誠”。

正確的誇獎

帶來正向的回饋

誇孩子,請走心

文章轉自企鵝家長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正確的誇獎

帶來正向的回饋

誇孩子,請走心

文章轉自企鵝家長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