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蘇州遊拙政園

幾年前, 我看過一本攝自拙政園的園林風光攝影集, 對那濃郁的江南園林風光、清逸的古樸的造園風格讚歎不已。 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典範, 因此, 來到蘇州, 遊拙政園必然是題中之意。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 占地60多畝, 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作, 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 為禦使王獻臣棄官還鄉後所建, 園名取自晉代文學家潘岳《閒居賦》的句意, 王獻臣故後, 拙政園屢易其主, 幾度興廢。 建國後才基本上恢復明代規模。 據說, 北京頤和園的修建也汲取了拙政園造園藝術的精華。

走進拙政園, 就是以平崗草坪為主, 配以山池亭閣的東園。 草坪以西隔水有山, 山池之間點綴著天泉亭、蘭雪堂等亭榭建築, 佈局合理, 但草坪被遊人踩踏的間或露出黃土, 愉悅中留有遺憾。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 也是精華所在, 經枇杷園、聽雨軒就到了遠香堂。 堂中匾額“遠香堂”三字為明代大畫家文征所書, 因堂北有一蓮花池, 故取自宋代周敦頤《愛蓮說》“香清益遠、亭亭淨植”, 我坐在堂中一邊小憩, 一邊透過四方落地窗觀賞池潤假山、古榆依石、幽竹傍岩的景色。

遠香堂北面的水池中, 東西兩座人工小山, 雪香雲蔚亭和待霜亭凸在小山之上, 兩山之間隔一小溪, 溪水也算潺潺, 山上栽著楓、柳、松、竹和桔樹。 元代畫家倪雲林所書“山花野鳥之間”的題額, 懸刻於雪香雲蔚亭中。 荷風四面亭位於水池中央, 亭中有一副楹聯:“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亭西、亭南分別由曲橋與見山樓、倚玉軒銜接,

據說見山樓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玉成的辦公處。 與倚玉軒隔水相對的香洲, 是一座畫舫。 西園佈局也以池水為中心, 主廳是一座鴛鴦廳, 北半廳因臨池養有鴛鴦, 稱三十六鴛鴦館, 南半亭因南小院植有山茶花, 稱十八曼陀羅花館。

遊覽拙政園我是下了功夫的, 初讀一些古聯、古詩興致還好, 但與實景相比, 總有言過其實之感, 只能在品味中勾勒著此景的美麗。 而此時那熙熙攘攘的遊人, 滿耳的躁雜聲, 濃濃的商業味道打亂我尋幽訪古的情趣, 讓我無法體味到應有的意境。 儘管拙政園為園林藝術之作, 但我遊後的感覺是文化有餘, 自然不足, 熱鬧有餘, 雅靜不足, 在遊覽中總是被古人牽著走, 似是而非地在古人的體驗中漫遊, 享受著古人遊園的結果, 我感到不過癮, 我需要的是一種過程。 我突發奇想, 如果就我一人在園中慢悠悠地仔細品味, 那絕對有一個獨有的個人體驗, 也許我也會寫出一副對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