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80%人都不知道的“元旦”的衍變史 並不是所認知的那麼簡單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元旦”是西曆中的1月1日, 認為元旦是西方節日, 這個認知只是根據現行的曆法而得出的結論, 其實“元旦”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今天我們就談一談元旦的衍變史

中國元旦一般指夏曆正月初一, 據傳堯死後, 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 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 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或“元正”。

商朝時規定以臘月(十二月)為元月,

十二月初一為元旦, 據傳商朝與商朝時的信仰有關。

周朝以《周易》·複卦為參考, 以冬月(十一月)月元月, 規定十一月初一為元旦。 (複卦對應農曆十一月, 卦象名曰“一陽來複”, 正月對應泰卦譽為“三陽開泰”)

漢武帝起, 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 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1912年1月13日, 孫中山發佈《臨時大總統關於頒佈曆書令》, 責成內務部編印新曆書。 隨後又規定陽曆(西曆)1月1日為“新年”, 但不叫“元旦”。

1914年1月, 民國政府的內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 端午為夏節, 中秋為秋節, 冬至為冬節。 凡我國民均得休息, 在公人員亦准給假一日。 ”袁世凱考慮到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問題, 只批准“元旦為春節”。 傳統農曆新年歲首被官方正式易名為“春節”, 傳統的“元旦”“新年”名稱被安置在西曆的1月1日。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西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西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