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放學別走》是一次現實世界與00後思想的對談

導語:說到00後, 大眾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拖著鼻涕打滾的小屁孩?還是抱著洋娃娃的小公主?不好意思, 第一批的00後馬上就要年滿18成年了。 00後已經不再是80後、90後想像中的樣子, 他們中二、嚴肅, 有觀點、有態度。

如果不同意以上言論, 走進芒果TV 12月31日上線的自製國內首檔青春期脫口秀《放學別走》, 一群個性00後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表達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觀點和態度, 有多令成人世界感到奇葩?總之北大才子撒貝南已經無法接招。

時間已經進入了2018年。 回看2017年, 可以說是綜藝全面爆發的一年, 從年初一直流行到年尾的“慢綜藝”似乎成了2017年綜藝的關鍵字。 而伴隨著爆款網綜《中國有嘻哈》的誕生, 讓小眾領域的綜藝也進入大眾視野, 綜藝實現垂直細分化, 文化綜藝也因此在綜藝板塊裡逐漸盛行起來, 但仍舊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領域被忽略了——00後市場。

這與早前廣電發佈的“限童令”有一部分的關係,

讓00後這塊市場上的大蛋糕在還未深入挖掘就遭遇停滯。 儘管仍有《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這類以娛樂為主核的親子綜藝佔領親子市場, 但真正能觸及00後社會話題、思想以及價值觀的節目仍屬稀缺。

但是令人欣喜的是, 在即將進入18年這樣的時刻, 芒果TV自製出品了一檔國內首檔青春期脫口秀《放學別走》, 以全新的對話方式將00後大膽乖張的犀利觀點表達出來, 並通過撒貝南“成熟型”的大哥哥形象形成對比, 將00後與成年世界觀念的矛盾以及碰撞凸顯。

一直以來, 00後在大眾的眼中始終被界定為“孩子”, 也因為這一標籤的局限, 成年人大多是以教育者和引導者的高姿態出現,

並沒有與其實現好好的對話。 《放學別走》不僅填補了青少年脫口秀這一市場空白, 更重要的是它讓這個世界看到了00後真正的內心態度, 他是一次現實世界與00後思想的對談, 讓他們手握彼此世界的鑰匙用“心”溝通。

現實世界與00後首次交鋒

聽聽看00後對世界到底有多少“不滿”

有一種態度叫“放學別走”。 據2016年網路輿情生態研究報告:“00後”將成為輿論場主要發聲群體。 隨著互聯網優勢移動, 互聯網本身向著低齡群體滲透, 90後乃至00後正在成為輿論場中的重要群體, 在許多事件中的活躍程度甚至超過80後。

從顯示的資料可以看到, 19-27歲的青年群體已經成為熱點輿情事件中最主要的發聲群體, 占比約四成;在一些事件中, 18歲及以下的低齡群體發聲比重超過37歲及以上群體, 以“00後”為主的未成年人群已經成為80後、90後以外的第三大輿論場發聲群體。

芒果TV相比其他視頻平臺來說, 在製作青少年綜藝這一方面具備天然優勢。無論在17年頻繁登上熱搜的《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還是年初就佔據大眾視野的《媽媽是超人》第二季,雖是親子綜藝,而且作為最早一批把目光投向“00後”的視頻平臺,芒果TV的先鋒性不言而喻。

據《新經濟時代下的內容消費升級》的報告中顯示,用事實資料分析芒果TV行銷價值——以年輕女性高粘度用戶成為芒果TV核心受眾,整體用戶形象具有"活力、時尚、品質"等鮮明標籤,受教育程度高消費力旺盛。所以在《放學別走》的製作優勢之上,芒果TV的年輕受眾屬性也為它加分不少。

《放學別走》貫穿節目始終的一句口號:“放學別走,態度我有。”這句看起來態度鮮明的話,也正表明了00後的態度。在節目中無論是言辭犀利的交鋒,還是看似囂張實則誠懇的對話,卻都是00後群體自己的發聲,其以個別的個性人物的發聲讓這個世界聽到他們世界的聲音,將極具代表性。其實在大眾眼中還是“小朋友”的00後,已經悄然成長為極具自我觀點性的新新人類,正如節目中小嘉賓所說:“我是二次元的,我想跟你們三次元的人類好好談談……”

或許在悄然不知的時候,80後90後已經成長為00後眼中的另外一個次元的人類,而通過《放學別走》也能看見,00後們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是他們跟現實世界的第一次思想交鋒,也許言辭上呈現出來是激烈的,但是這是他們的“保護色”。跟著《放學別走》進入00後的世界,欣賞他們的態度,會給成年世界的“老傢伙們”提供更多維的思考空間。

“那是咱年輕時的摸樣”

被稱“老傢伙”撒貝南痛並快樂著

在《放學別走》這檔節目播出之後,最大的亮點就是00後理直氣壯的神邏輯言論:“二次元的世界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它帶來的快樂是真實的”、“90後已經是叔叔阿姨了”、“你所不能接受的不尋常它不能歸為不正常”……連北大才子撒貝南都直呼:“這個節目我是做不下去了”。

但是從節目中,撒貝南“喜聞樂見”的態度,可見不是真的做不下去了,而是“痛並快樂著”。就像觀眾在剛開始看到這檔節目時,會覺得這群零零後憑什麼這麼“霸氣”。究其根本,都是因為在00後初入社會對於未知事物的第一應激反應並不是去逃避它,而是去面對它,他們的思維是不與這個現實的世界妥協。撒貝南在節目現場也不得不感歎,“在這群00後稚嫩的臉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撒貝南在大眾的印象中是北大才子、著名主持人,他以極強的邏輯思維以及幽默感被觀眾熟知,前段時間其口出的“北大還行”還一度成為了網路熱詞。當然他也有“正經”的時候,比如在早前的《今日說法》節目中,讓其被阿姨粉們親切的成為“小撒”。然而此次在《放學別走》節目中面對一群12至16歲的00後中學生,撒貝南卻稱遇到了主持生涯的“瓶頸”,被一群零零後花式吐槽劃分為“老傢伙們”的行列。

大膽、有話直說是00後最個性的態度。《放學別走》從00後的個性態度出發,每期節目會邀請2到3名00後學生作為“大人物”依次上場表達自己的態度和00後世界的觀點,最終制定出一條他們認為能讓世界變好的規則。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登場的零零後CEO喻言所說“我的規則是,不以年齡論英雄。”“我的規則是,自我保護決不讓步。”

從《放學別走》的節目中也可以看出,這檔原創綜藝定位“青少年脫口秀”與傳統的對話節目不同,其強調00後觀點以及態度的表達,比如撒貝南在節目中對於登場的“大人物”的解讀:不止是大觀點,大態度,更重要的是後面代表的大世界觀。在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南作為成人世界以及現實世界的代表,也不再“俯視”地尋找小朋友身上天真稚嫩的“笑點”,而是“蹲下來”與孩子們平等交流,去理解孩子們最敏感的內心世界。

專注於為青少年“說話”

讓家長打開和理解孩子的世界

“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芒果TV播出的《放學別走》正是把這一句話具體實踐到生活中去。這檔節目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背書,擔任節目的特約指導,在社交平臺的互動也成為這檔節目的信心之源。把“青年一代的中國夢”,用年輕人最能接受的綜藝的方式進行呈現,更為具體也更能傳達正能量。

脫口秀一直以來都是綜藝裡的一個成熟的垂直細分品類,而觀眾也往往習慣于聽明星在這些節目中表達觀點,讓明星成為意見領袖。而芒果TV《放學來了》則著眼於素人群體中最敏感最“新類”的00後。他們或許犀利或許幽默,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為自己發聲。《放學別走》旨在通過創新的節目模式,嘗試探索青少年脫口秀可以延展到的人群文化邊界,專注於為青少年發聲。

綜藝戰場硝煙四起,而多家視頻網站也紛紛把目光投向“00後”這一新群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視頻網站已經公佈了超11檔萌娃新節目,從節目類型不難看出,目前單是萌娃這一類也已經細分出了“萌娃+鮮肉”、“萌娃+明星”、“萌娃+萌寵”等多個小類別。然而,這些節目大多都是將主核聚焦於在“萌、寵、親子”等娛樂化的模式上,而《放學別走》則通過“青少年+脫口秀”的模式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對當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萬象進行歸納,對父母也有借鑒效應,以小體量輕綜藝輻射大體量受眾。

在大眾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拒絕溝通,但是究竟是青少年不願意說,還是沒有人願意聽他們說?在《放學別走》中,00後暢所欲言,其言論也是驚世駭俗。這對於大眾或者是家長來說或許難以理解,但這卻是00後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放學別走》就像是一把鑰匙一樣,讓家長能夠打開孩子的世界。而撒貝南的輔助效應,則能夠讓家長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們的世界,更好的去發現和探索00後的世界。

這就是我的態度

UGC模式+星素結合的創新玩法

節目採用年輕的“意見領袖+素人萌娃”組合,讓大眾化的“UGC”模式進入脫口秀節目中。在《放學別走》的舞臺上,雖然明星與孩子在同一個空間,但是素人孩子才是這個舞臺的主體,在不斷對話中進入孩子的世界,打破次元壁壘,重返零零後的世界。另類的“零零後態度”、全新的嘉賓組合及節目概念吸引了較多受眾,節目一經開播就吸引了大量目光,也成為芒果TV在探索年輕人的喜好,新式綜藝上的重要佈局。

《放學別走》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除了零零後CEO喻言之外,還請來了15歲的學霸嚴祖懷,他不僅是個學霸,還編寫了一套極其貼近零零後生活的教輔,以零零後的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在場零零後智囊團的共情心,紛紛拋出犀利觀點:“白天做白天,晚上做黑題,心累啊。”、“沒有答案的教輔都是在耍流氓”……全場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讓觀眾從中一窺零零後的奇思妙想,這些了不起的零零後,更像是一個群體的縮影,為這個群體發聲,讓年輕人來影響年輕人,才是《放學別走》節目傳達出的精髓。

在《放學別走》中除了舞臺上的語言交鋒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全封閉的“嗆聲車”設定,鼓勵青少年說出自己內心“一直想說而不敢說”的想法和觀點。人在密閉的空間裡更容易放開自己的心事,這裡沒有老師,沒有家長,有的只有00後盡情的說其所想。而讓00後對世界開嗆也是讓其“態度”最具象化和最真實的表達。

《放學別走》接檔《爸爸去哪兒》的明星熱度,在節目製作時預埋傳播點,不僅傳播效果生動易感、可控性強,更以碎片化節目片段視頻,撬動了傳播熱點。不難猜測,《放學別走》或許將引領一次00後的“嘻哈”潮流。播出之後,《放學別走》獨特的UGC模式的優勢也得以凸顯,特別是00後自身作為創造的主體,替自己發聲也成為這個節目的重要特色。

透過一檔以小搏大的輕綜藝形態內容,將觸角延伸至主流娛樂界,對目前芒果TV來說,也是在年輕受眾的綜藝佈局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嘗試。

在製作青少年綜藝這一方面具備天然優勢。無論在17年頻繁登上熱搜的《爸爸去哪兒》第五季還是年初就佔據大眾視野的《媽媽是超人》第二季,雖是親子綜藝,而且作為最早一批把目光投向“00後”的視頻平臺,芒果TV的先鋒性不言而喻。

據《新經濟時代下的內容消費升級》的報告中顯示,用事實資料分析芒果TV行銷價值——以年輕女性高粘度用戶成為芒果TV核心受眾,整體用戶形象具有"活力、時尚、品質"等鮮明標籤,受教育程度高消費力旺盛。所以在《放學別走》的製作優勢之上,芒果TV的年輕受眾屬性也為它加分不少。

《放學別走》貫穿節目始終的一句口號:“放學別走,態度我有。”這句看起來態度鮮明的話,也正表明了00後的態度。在節目中無論是言辭犀利的交鋒,還是看似囂張實則誠懇的對話,卻都是00後群體自己的發聲,其以個別的個性人物的發聲讓這個世界聽到他們世界的聲音,將極具代表性。其實在大眾眼中還是“小朋友”的00後,已經悄然成長為極具自我觀點性的新新人類,正如節目中小嘉賓所說:“我是二次元的,我想跟你們三次元的人類好好談談……”

或許在悄然不知的時候,80後90後已經成長為00後眼中的另外一個次元的人類,而通過《放學別走》也能看見,00後們也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是他們跟現實世界的第一次思想交鋒,也許言辭上呈現出來是激烈的,但是這是他們的“保護色”。跟著《放學別走》進入00後的世界,欣賞他們的態度,會給成年世界的“老傢伙們”提供更多維的思考空間。

“那是咱年輕時的摸樣”

被稱“老傢伙”撒貝南痛並快樂著

在《放學別走》這檔節目播出之後,最大的亮點就是00後理直氣壯的神邏輯言論:“二次元的世界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它帶來的快樂是真實的”、“90後已經是叔叔阿姨了”、“你所不能接受的不尋常它不能歸為不正常”……連北大才子撒貝南都直呼:“這個節目我是做不下去了”。

但是從節目中,撒貝南“喜聞樂見”的態度,可見不是真的做不下去了,而是“痛並快樂著”。就像觀眾在剛開始看到這檔節目時,會覺得這群零零後憑什麼這麼“霸氣”。究其根本,都是因為在00後初入社會對於未知事物的第一應激反應並不是去逃避它,而是去面對它,他們的思維是不與這個現實的世界妥協。撒貝南在節目現場也不得不感歎,“在這群00後稚嫩的臉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撒貝南在大眾的印象中是北大才子、著名主持人,他以極強的邏輯思維以及幽默感被觀眾熟知,前段時間其口出的“北大還行”還一度成為了網路熱詞。當然他也有“正經”的時候,比如在早前的《今日說法》節目中,讓其被阿姨粉們親切的成為“小撒”。然而此次在《放學別走》節目中面對一群12至16歲的00後中學生,撒貝南卻稱遇到了主持生涯的“瓶頸”,被一群零零後花式吐槽劃分為“老傢伙們”的行列。

大膽、有話直說是00後最個性的態度。《放學別走》從00後的個性態度出發,每期節目會邀請2到3名00後學生作為“大人物”依次上場表達自己的態度和00後世界的觀點,最終制定出一條他們認為能讓世界變好的規則。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登場的零零後CEO喻言所說“我的規則是,不以年齡論英雄。”“我的規則是,自我保護決不讓步。”

從《放學別走》的節目中也可以看出,這檔原創綜藝定位“青少年脫口秀”與傳統的對話節目不同,其強調00後觀點以及態度的表達,比如撒貝南在節目中對於登場的“大人物”的解讀:不止是大觀點,大態度,更重要的是後面代表的大世界觀。在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南作為成人世界以及現實世界的代表,也不再“俯視”地尋找小朋友身上天真稚嫩的“笑點”,而是“蹲下來”與孩子們平等交流,去理解孩子們最敏感的內心世界。

專注於為青少年“說話”

讓家長打開和理解孩子的世界

“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芒果TV播出的《放學別走》正是把這一句話具體實踐到生活中去。這檔節目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背書,擔任節目的特約指導,在社交平臺的互動也成為這檔節目的信心之源。把“青年一代的中國夢”,用年輕人最能接受的綜藝的方式進行呈現,更為具體也更能傳達正能量。

脫口秀一直以來都是綜藝裡的一個成熟的垂直細分品類,而觀眾也往往習慣于聽明星在這些節目中表達觀點,讓明星成為意見領袖。而芒果TV《放學來了》則著眼於素人群體中最敏感最“新類”的00後。他們或許犀利或許幽默,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為自己發聲。《放學別走》旨在通過創新的節目模式,嘗試探索青少年脫口秀可以延展到的人群文化邊界,專注於為青少年發聲。

綜藝戰場硝煙四起,而多家視頻網站也紛紛把目光投向“00後”這一新群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視頻網站已經公佈了超11檔萌娃新節目,從節目類型不難看出,目前單是萌娃這一類也已經細分出了“萌娃+鮮肉”、“萌娃+明星”、“萌娃+萌寵”等多個小類別。然而,這些節目大多都是將主核聚焦於在“萌、寵、親子”等娛樂化的模式上,而《放學別走》則通過“青少年+脫口秀”的模式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對當下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萬象進行歸納,對父母也有借鑒效應,以小體量輕綜藝輻射大體量受眾。

在大眾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拒絕溝通,但是究竟是青少年不願意說,還是沒有人願意聽他們說?在《放學別走》中,00後暢所欲言,其言論也是驚世駭俗。這對於大眾或者是家長來說或許難以理解,但這卻是00後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放學別走》就像是一把鑰匙一樣,讓家長能夠打開孩子的世界。而撒貝南的輔助效應,則能夠讓家長更好的去理解孩子們的世界,更好的去發現和探索00後的世界。

這就是我的態度

UGC模式+星素結合的創新玩法

節目採用年輕的“意見領袖+素人萌娃”組合,讓大眾化的“UGC”模式進入脫口秀節目中。在《放學別走》的舞臺上,雖然明星與孩子在同一個空間,但是素人孩子才是這個舞臺的主體,在不斷對話中進入孩子的世界,打破次元壁壘,重返零零後的世界。另類的“零零後態度”、全新的嘉賓組合及節目概念吸引了較多受眾,節目一經開播就吸引了大量目光,也成為芒果TV在探索年輕人的喜好,新式綜藝上的重要佈局。

《放學別走》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除了零零後CEO喻言之外,還請來了15歲的學霸嚴祖懷,他不僅是個學霸,還編寫了一套極其貼近零零後生活的教輔,以零零後的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在場零零後智囊團的共情心,紛紛拋出犀利觀點:“白天做白天,晚上做黑題,心累啊。”、“沒有答案的教輔都是在耍流氓”……全場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讓觀眾從中一窺零零後的奇思妙想,這些了不起的零零後,更像是一個群體的縮影,為這個群體發聲,讓年輕人來影響年輕人,才是《放學別走》節目傳達出的精髓。

在《放學別走》中除了舞臺上的語言交鋒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全封閉的“嗆聲車”設定,鼓勵青少年說出自己內心“一直想說而不敢說”的想法和觀點。人在密閉的空間裡更容易放開自己的心事,這裡沒有老師,沒有家長,有的只有00後盡情的說其所想。而讓00後對世界開嗆也是讓其“態度”最具象化和最真實的表達。

《放學別走》接檔《爸爸去哪兒》的明星熱度,在節目製作時預埋傳播點,不僅傳播效果生動易感、可控性強,更以碎片化節目片段視頻,撬動了傳播熱點。不難猜測,《放學別走》或許將引領一次00後的“嘻哈”潮流。播出之後,《放學別走》獨特的UGC模式的優勢也得以凸顯,特別是00後自身作為創造的主體,替自己發聲也成為這個節目的重要特色。

透過一檔以小搏大的輕綜藝形態內容,將觸角延伸至主流娛樂界,對目前芒果TV來說,也是在年輕受眾的綜藝佈局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嘗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