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白茶如素人,人似老白茶,心素如簡,日久生情

福鼎人喝茶是非常純粹的, 一切都集中在茶上, 一絲不苟地泡茶, 品茶時心中只有茶, 純粹到不吃茶點, 甚至不談與茶無關的話題, 這種純粹概況起來就是一個詞“講究”, 講究到什麼程度, 請聽我慢慢道來——福鼎人都是怎麼喝茶的!

一是講究水的品質, 堅守古訓:山泉水為上, 溪水次之, 井水為下, 自來水那就是不能用來泡茶的了。 你可以看到癡茶者不辭辛苦到山中找水背回家泡茶, 到深山找水背水本身就是很休閒很快樂的事。

二是燒水的器皿, 鐵壺, 鋁壺, 不銹鋼壺, 鋼化玻璃壺, 陶泥壺……不同的壺燒水那感覺那效果是不同的。 用陶泥做的壺煮水被認為最合適。 用鋼鍋, 鋁鍋這些金屬的東西來煮水沖茶就要差一些。

三是燒水的方法就更有講究, 首選燒木炭的紅泥小火爐, 式樣很好看。 小火爐有蓋和門, 不用語時把它一蓋一關, 很方便調節火力。 其次才是現在流行的電熱隨手泡,

水燒開的程度, 要求初沸(剛冒魚眼泡), 稱為活水, 燒久了稱為死水, 初沸的水離開火源後要稍等1-2秒沖泡, 太快的話就說用水急了, 茶不好喝。

四是選茶盞, 蓋碗最常用, 偶爾也用紫砂壺, 偶爾偶爾還用飄逸杯。

蓋碗沖泡有利於提高沖泡溫度,

提高茶葉的香氣, 比較適宜於沖泡福鼎白茶尤其白毫銀針, 其好處是:

1、形狀開放。 不會限制葉片在沖泡過程中的舒展。

2、材質是瓷, 不會影響白茶細微表現。

3、沖泡上可悶可放, 不會有壺泡帶來的悶氣或蒸煮的感覺。

4、時間控制有優勢。 出水快, 甚至可以2秒出水。

5、溫度容易控制, 入水的角度和位置, 水流的大小和力度, 都隨心所欲。

6、甚至可以隨心的翻動和擠壓茶底。 同樣造成口感的差異。

7、用蓋碗泡茶容易聞蓋香, 這也是喝福鼎白茶最享受的一刻。 當然, 蓋碗沖泡還容易觀察茶色、湯色, 葉底, 方便清理等等。

以上這些, 大概也是福鼎人喜歡用蓋碗泡茶的原因。

五是開始沖泡, 注入水的急緩(快慢), 水柱的高低, 粗細都有講究, 有人喜歡懸壺高沖, 有人喜歡細水輕潤, 追求一條瀟灑的水線, 讓茶的生命在流水間彰顯。 不分優劣, 各成風格。

六是浸泡多久, 這也是所以程式中最關鍵的, 每一泡浸泡的時間都不同, 不同的年份茶又不同, 根據當時喝茶的人的感覺不同又不同, 有時茶客會情不自禁的指揮泡茶人:快出水了,

坐杯久了。 或者說, 出水太快了嗎, 還沒出味呢。

七是品茶, 用什麼杯子?這個學問可大了。 茶杯的選擇有四字訣:小, 淺, 薄, 白。 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

八是論茶, 品茶必論茶, 邊品邊說關於當下之茶品, 論香, 論水, 論回甘, 論山, 論樹, 論感覺、論工藝、論年份……

論香——蘭花香, 玉蘭花香, 水蜜桃香, 杏仁香, 粽葉香, 奶油香, 荔枝香, 還有雪梨香的甚至竹葉香……

論水——不是論泡茶的水而是論水泡出來的茶湯, 有說水厚水薄的, 有說水柔水硬的, 還有說水有粘稠感的, 有說象米湯的, 象豆漿的, 象蜂蜜的……

論茶氣——這個茶氣是什麼?真的難表達。

茶氣對大多數品茗者來說, 還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說“這道茶的氣很強”,大致上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去理解:

一是指茶香很強;

二是指茶湯很濃;

三是指茶葉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湯的口感很厚;

四是指茶葉中成分很重,茶湯苦、澀味很強:

五是,只有極少數品茗者,由於體認茶氣的氣感,而正確指出了茶氣很強。有經驗的品茗者,對茶氣是特別敏感的,當茶湯飲進口中,就已經能分辯出茶氣的強弱,氣強者對口腔會形成一種“勁道”的感受。

福鼎白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毫香蜜韻之勝”,不準確地形容茶氣就是品茶人品茶時口腔味覺所受到刺激的強烈程度,對於福鼎白茶應該包括香,辛,苦,澀,甘,久(回味持久,耐泡),其中充滿了辯證法:不香不好太香(膩)也不好,飄逸的香不好沉著的香才好,不辛辣(味薄)不好太辛辣也不好,淡而不薄是白茶的特徵之一。

關於苦,有微苦而且易散開的好,不易散開的苦就不好了;

關於澀,有微澀而化的快的好,太澀或者化的慢的不好;

關於甘,當然是回甘,入口就甜不好,先苦澀後甘甜,慢慢來的才好,歷史上稱為“晚甘侯”;

關於久,一是回甘回味持久,喝完茶上車開出10公里還在回甘,俗稱十裡回甘,那定是茶氣十足了。二是耐泡,十泡有餘香,也有泡20泡還在喝的,戲稱經久耐泡。

總之,茶氣強的茶就是味覺豐富、強烈又持久。以上關於茶氣的閒話也許也是對毫香蜜韻的部份理解吧。

論山——就是論山場,茶樹長在不同的海拔與土壤味道不同,陸羽茶經說:“上品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福鼎人善於從品茶中喝出所泡之茶葉,是生長在磻溪、管陽還是白琳、點頭?或者是生長海拔100米、300米、700米之類的,聽起來很神奇,但是這功夫沒有良好的味覺和千錘百煉是做不到的。

論樹——最難的是認品種,其二是認樹齡,喝茶要喝出茶樹是什麼品種,樹齡有多少歲?這個很難,因為適制福鼎白茶的茶樹品種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等等,不過也有規律,不同的茶樹香不同,葉子也有細微的差別,認真看還是能區別的,還有老樹有樅味,新樹沒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論感覺——不同的人對茶的感覺是有很大差別的,就像吃菜一樣鹹淡酸辣反應不一樣,比較誇張的感覺有:喝了野生白茶會打嗝;喝了陳年白茶會打通血脈,氣貫頭頂;有人連續喝三至五泡茶說把人喝開了,大概是精神爽,身輕鬆的意思,無法形容準確的含義,只能意會了。

論工藝——福鼎白茶的製作工藝很特別,也是最自然的做法,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綠茶那樣制止茶多酚的氧化,也不像紅茶那樣促進它的氧化,采來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於微弱陽光下,或通風效果好的室內,自然萎凋之後,便是白茶了,無怪乎一個詩人朋友稱白茶是“陽光的味道”。

論年份——“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是每個接觸到福鼎白茶的人都會接收到的入門口訣,正如茶語網老總張陽第一次感受到老白茶的滋味:“那壺茶泡了大概20多泡,口感甜美醇和,有明顯的棗香、藥香和荷香,讓人難忘!”不可否認,陳年白茶有著優秀的口感、舒適的香氣、于身體有利的功效。但市面上動輒價格不菲的所謂“老白茶”卻令人神傷:用老茶拼新茶壓餅,用揉撚、烘乾工藝偽造老白湯色口感……

九是鬥茶,人們常說酒過三巡,茶也有類似的,喝到差不多時,有人會從自己的兜裡掏出一包茶說:泡泡我這個。話雖然不多,但鬥茶就開始了,又是一番論香,論水,論回甘,論山,論樹,論感覺,論工藝,論年份……

如果茶不好馬上會被淘汰,又有另一位拿出自己的“鬥品”來繼續鬥。

對於不好的茶一般會給面子不直接說不好,但也不客氣,因為喝茶人的表情和狀態難以掩飾,不好的茶人們就沒有滿足的表情也不會連續喝下去,也就是杯裡留有茶水不喝完或者乾脆整杯放著不動,如果有人會說我喝不動了或者喝太多了等一下再喝,很有可能就是說你這泡茶不夠好,等等有好的再喝!

如果是遇上真正好茶怎麼也得喝並且情不自禁地聞香啜茶……

一次真正的品茶最後都會有一個比較公認的結果,就是今天喝的第幾泡最好,什麼有某種花香啦,湯色很透亮啦,水很厚啦,耐泡啦,還有很霸氣或者很柔滑等等。

“大茶無味”,福鼎白茶的特性就是平淡中透露著不凡,接觸越久就會愛得越深。

中國人對飲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的說法。一人拿著杯慢慢的喝,沉思意遠這就叫得神,趕上節假日,約上幾個好友,一邊喝茶一邊談心,當然是人生樂趣。

俗言“酒逢知己千杯少”,飲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老朋友在一起,無所不談,自然“有飲不盡的茶,說不完的話”。三四個人喝茶最好,所以說“得味”。最為考究的白茶的茶具,都是供三四個人用的。如果七、八人在一起,就叫“施茶”,只是為了解渴,談不上“辨味”。

自然本色,乃生活本味,白茶因守住本真,才耐得住水的一次次沖泡,人的一杯杯飲用,似人生,平中見奇,淡而有味。

春天,飲新上市的白茶,是一個人的清歡;

夏天,煮一壺老白茶,在消暑降溫中,慢慢品味時間演繹的變幻曲;

秋天,品一杯香醇的白茶,去火去毒,清爽通透;

冬季,煮一壺白茶,沉浸於暖暖的茶香中。

白茶如素人,人似老白茶,初心奉茶,心素如簡,日久生情。

轉白茶時間

還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說“這道茶的氣很強”,大致上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去理解:

一是指茶香很強;

二是指茶湯很濃;

三是指茶葉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湯的口感很厚;

四是指茶葉中成分很重,茶湯苦、澀味很強:

五是,只有極少數品茗者,由於體認茶氣的氣感,而正確指出了茶氣很強。有經驗的品茗者,對茶氣是特別敏感的,當茶湯飲進口中,就已經能分辯出茶氣的強弱,氣強者對口腔會形成一種“勁道”的感受。

福鼎白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毫香蜜韻之勝”,不準確地形容茶氣就是品茶人品茶時口腔味覺所受到刺激的強烈程度,對於福鼎白茶應該包括香,辛,苦,澀,甘,久(回味持久,耐泡),其中充滿了辯證法:不香不好太香(膩)也不好,飄逸的香不好沉著的香才好,不辛辣(味薄)不好太辛辣也不好,淡而不薄是白茶的特徵之一。

關於苦,有微苦而且易散開的好,不易散開的苦就不好了;

關於澀,有微澀而化的快的好,太澀或者化的慢的不好;

關於甘,當然是回甘,入口就甜不好,先苦澀後甘甜,慢慢來的才好,歷史上稱為“晚甘侯”;

關於久,一是回甘回味持久,喝完茶上車開出10公里還在回甘,俗稱十裡回甘,那定是茶氣十足了。二是耐泡,十泡有餘香,也有泡20泡還在喝的,戲稱經久耐泡。

總之,茶氣強的茶就是味覺豐富、強烈又持久。以上關於茶氣的閒話也許也是對毫香蜜韻的部份理解吧。

論山——就是論山場,茶樹長在不同的海拔與土壤味道不同,陸羽茶經說:“上品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福鼎人善於從品茶中喝出所泡之茶葉,是生長在磻溪、管陽還是白琳、點頭?或者是生長海拔100米、300米、700米之類的,聽起來很神奇,但是這功夫沒有良好的味覺和千錘百煉是做不到的。

論樹——最難的是認品種,其二是認樹齡,喝茶要喝出茶樹是什麼品種,樹齡有多少歲?這個很難,因為適制福鼎白茶的茶樹品種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等等,不過也有規律,不同的茶樹香不同,葉子也有細微的差別,認真看還是能區別的,還有老樹有樅味,新樹沒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論感覺——不同的人對茶的感覺是有很大差別的,就像吃菜一樣鹹淡酸辣反應不一樣,比較誇張的感覺有:喝了野生白茶會打嗝;喝了陳年白茶會打通血脈,氣貫頭頂;有人連續喝三至五泡茶說把人喝開了,大概是精神爽,身輕鬆的意思,無法形容準確的含義,只能意會了。

論工藝——福鼎白茶的製作工藝很特別,也是最自然的做法,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綠茶那樣制止茶多酚的氧化,也不像紅茶那樣促進它的氧化,采來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於微弱陽光下,或通風效果好的室內,自然萎凋之後,便是白茶了,無怪乎一個詩人朋友稱白茶是“陽光的味道”。

論年份——“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這是每個接觸到福鼎白茶的人都會接收到的入門口訣,正如茶語網老總張陽第一次感受到老白茶的滋味:“那壺茶泡了大概20多泡,口感甜美醇和,有明顯的棗香、藥香和荷香,讓人難忘!”不可否認,陳年白茶有著優秀的口感、舒適的香氣、于身體有利的功效。但市面上動輒價格不菲的所謂“老白茶”卻令人神傷:用老茶拼新茶壓餅,用揉撚、烘乾工藝偽造老白湯色口感……

九是鬥茶,人們常說酒過三巡,茶也有類似的,喝到差不多時,有人會從自己的兜裡掏出一包茶說:泡泡我這個。話雖然不多,但鬥茶就開始了,又是一番論香,論水,論回甘,論山,論樹,論感覺,論工藝,論年份……

如果茶不好馬上會被淘汰,又有另一位拿出自己的“鬥品”來繼續鬥。

對於不好的茶一般會給面子不直接說不好,但也不客氣,因為喝茶人的表情和狀態難以掩飾,不好的茶人們就沒有滿足的表情也不會連續喝下去,也就是杯裡留有茶水不喝完或者乾脆整杯放著不動,如果有人會說我喝不動了或者喝太多了等一下再喝,很有可能就是說你這泡茶不夠好,等等有好的再喝!

如果是遇上真正好茶怎麼也得喝並且情不自禁地聞香啜茶……

一次真正的品茶最後都會有一個比較公認的結果,就是今天喝的第幾泡最好,什麼有某種花香啦,湯色很透亮啦,水很厚啦,耐泡啦,還有很霸氣或者很柔滑等等。

“大茶無味”,福鼎白茶的特性就是平淡中透露著不凡,接觸越久就會愛得越深。

中國人對飲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的說法。一人拿著杯慢慢的喝,沉思意遠這就叫得神,趕上節假日,約上幾個好友,一邊喝茶一邊談心,當然是人生樂趣。

俗言“酒逢知己千杯少”,飲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老朋友在一起,無所不談,自然“有飲不盡的茶,說不完的話”。三四個人喝茶最好,所以說“得味”。最為考究的白茶的茶具,都是供三四個人用的。如果七、八人在一起,就叫“施茶”,只是為了解渴,談不上“辨味”。

自然本色,乃生活本味,白茶因守住本真,才耐得住水的一次次沖泡,人的一杯杯飲用,似人生,平中見奇,淡而有味。

春天,飲新上市的白茶,是一個人的清歡;

夏天,煮一壺老白茶,在消暑降溫中,慢慢品味時間演繹的變幻曲;

秋天,品一杯香醇的白茶,去火去毒,清爽通透;

冬季,煮一壺白茶,沉浸於暖暖的茶香中。

白茶如素人,人似老白茶,初心奉茶,心素如簡,日久生情。

轉白茶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